- ISBN:978710510450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565页
- 出版时间:2009-12-01
- 条形码:9787105104505 ; 978-7-105-10450-5
本书特色
《青海审美文化》:中国美学研究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从一般性的美学原理研究和以艺术美研究为主的学院派美学研究,转入对审美文化的 大众化、普适性研究。这种审美文化研究的转型,与此时中国社会经济模式开始转型,步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构与发展相关。
目录
节选
《青海审美文化》主要内容:**编青海审美文化概述;第二编青海民族风情与审美;第三编青海宗教文化与审美;第四编青海民族民间艺术与审美。
相关资料
不同的人群和民族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创造着自己的文化,这就产生了文化的地域性特征。如前所说“青海审美文化”是一个地域性的文化概念,高原地理环境带来的自然生态特征对青海审美文化生态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青海各民族的审美观念受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相互制约和影响,很明显带有青藏地区地理环境的突出特征,这种环境审美意识,是人们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美的领会,它来源于青海各族人民对生活实践的体验积淀及对大自然审美认识的升华。如在色彩的审美选择上藏族偏好白色,在藏民族的审美观念中白色意味着非常广泛的色彩含义,是一切善良与美好事物的象征,这与藏族信奉佛教有直接的关系,但藏族崇白的习俗更早可上溯到藏族先民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上。因为“人首先是适应天然的色彩环境,通过刺激与反应的形式认识色彩、区别事物,继而进一步适应自己所建立起来的社会环境,将自然色彩符号化为语言。给色彩赋予意义,用色彩进行象征,借色彩表现喜、怒、哀、乐等情感以及对善、恶、美、丑的态度。”①白色是藏族*古老的自然崇拜物,从生活的自然环境来说,藏族尚白是自然的昭示。藏族自古居住在被人们称之为“雪域”的环境中,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彩,皑皑的白雪,显得庄严、圣洁而又神秘。在这特殊的自然环境中藏族与白色结下了不解之缘,对白色产生了特殊的感情。这种自然界的原色,一旦与藏族的审美情感联系在一起,就会从自然的色彩升腾为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化色彩。
作者简介
李景隆,男,汉族。青海民族大学教授、文艺学硕士生导师。青海民族大学学报主编、主任。发表文艺学、民族审美文化方面论文40余篇,出版合著《西部审美文化寻踪》、《西部文化论丛》等著作。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5项,曾获青海省第六、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李朝,男,汉族。青海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硕士。先后出版《诗性高原:青藏地区民俗文化审美》、《河湟地区族源叙事研究》等著作4部。发表民族文化及审美、区域文化方面论文33篇,主持参与“吐谷浑社会生活史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贾一心,男,汉族。青海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文艺学专业方向导师。先后出版合著4部,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共3项。卓玛,女,藏族。青海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曾两度荣获省级教学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发表少数民族文学方面论文10余篇。
-
我的哲学之师叔本华
¥13.5¥39.0 -
哲学家的狗:一本让人捧腹大笑的超萌醒脑哲学书
¥16.9¥49.8 -
生如蚁,美如神:怎样平凡而有诗意地过一生
¥19.6¥58.0 -
理想国-精装典藏版
¥21.4¥68.0 -
中国哲学小史
¥18.9¥49.8 -
伦理学与经济学
¥8.2¥20.0 -
谈修养
¥7.7¥20.0 -
道家哲学研究-(附录三种)
¥5.9¥18.0 -
一种人生观
¥26.7¥42.0 -
启蒙先知-严复.梁启超的思想革命
¥18.3¥54.0 -
王阳明心学的智慧
¥10.0¥36.0 -
脑海中的声音:自我对话的历史与科学
¥15.7¥49.0 -
超解论语:怎样继承孔子留给我们的遗产
¥20.4¥49.8 -
理想国
¥20.7¥45.8 -
明代遗民 顾炎武 王夫之 黄宗羲
¥7.9¥21.5 -
相濡以沫:希腊、罗马与拜占庭的精神世界
¥11.1¥33.5 -
生命的所有可能
¥17.6¥52.0 -
西南联大哲学课
¥18.4¥58.0 -
思考的本质:杜威论逻辑思维
¥12.9¥39.8 -
哲学家们都在想什么
¥16.7¥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