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农民中国-后乡土社会与新农村建设研究

- ISBN:978730010601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53
- 出版时间:2010-01-01
- 条形码:9787300106014 ; 978-7-300-10601-4
本书特色
《农民中国:后乡土社会与新农村建设研究》:社会学文库,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
内容简介
本书在理论上传承和发展了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理论以及中国社会学中的乡村建设学派的理论传统,从社会转型、社会行动、系统理论和新制度主义等理论视角,考察和探讨了当前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状况、问题、趋势以及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在方法上把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与典型个案研究结合起来,实现了宏观与微观经验的相互补充和印证。
目录
**章 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形态
**节 乡村经济活动形态
第二节 乡村政治生活的基本形态
第三节 乡村社会与文化生活形态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中国乡村社会发展的总体状况
**节 社会发展评估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节 乡村社会的人类发展指数
第三节 乡村社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第四节 乡村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第五节 乡村社会发展的政策要求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中国乡村社会转型的双二元化
**节 t村概况
第二节 城市与乡村:“两栖”生活
第三节 大市场与小村落:吸引和排斥
第四节 双二元化、不确定性及其风险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乡土中国的社会转型与后乡土性特征
**节 乡土性与后乡土性
第二节 差序格局及其演变
第三节 礼治秩序与法治秩序
第四节 长老权力与法理权威
第五节 村民自治和基层政权
第六节 现代性的生产和消费
第七节 小结
第二编 中国农民的观念及行为
第五章 理解农民及其社会行动
**节 农民及其社会特征
第二节 农民社会行动的逻辑
第三节 组织与农民的行为
第四节 文化与农民的社会行动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生男偏重与农民的生育行为
**节 农民生育行为的理论
第二节 村落文化构成的生育压力和庇护
第三节 农民生育兴趣的文化心理机制
第四节 生男偏重的社会影响
第五节 农民生育意愿与国家政策需求的均衡
第六节 小结
第七章 农民的法治意识与法律态度
**节 法治意识:理论及问题
第二节 农民对法制系统的支持
第三节 农民法治意识的三种图示
第四节 小结:法律的社会化与乡村社会的法制化
第八章 农民的守法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节 解释守法行为的两种理论范式
第二节 守法行为与法治意识的测量
第三节 工具性因素与农民的守法行为
第四节 规范意识在农民守法行为中的作用
第五节 小结
第九章 农民的社会认同及影响因素
**节 农民的阶级阶层认同
第二节 农民的权威认同
第三节 农民的社会评价标准
第四节 农民的生活满意度
第五节 小结:客观现实反映的认同
第十章 农民的流动及其群体的边缘化
**节 农民的分化和流动
第二节 农民向城市流动的历程
第三节 城市农民阶层的边缘化表征
第四节 城市农民阶层的边缘化成因
第五节 小结:社会排斥的消除与社会再整合
第三编 中国乡村社会的政治与经济
第十一章 乡村政治与权威格局的变迁
**节 乡村政治的基本结构
第二节 村落政治与权威格局
第三节 农村税费改革与乡村政治的变迁
第四节 治理抑或建设:乡村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
第十二章 市场转型中的农业发展困境
**节 土地问题
第二节 粮食生产与结构调整
第三节 农民增收与政府补贴
第四节 劳动力转移
第五节 合作与农民组织化
第十三章 嵌入性政治对乡村经济的影响
**节 嵌入性:分析政治与经济活动关系的视角
第二节 集体经济的衰退:理论解释及其局限
第三节 集体化:政治嵌入及其对村落经济的影响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编 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
第十四章 社会学视野中的新农村建设
第十五章 农民需要的新农村建设
第十六章 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挑战
第十七章 新农村建设的模式选择
第十八章 新农村建设中的制度建设
第十九章 多元城市化路径与新农村建设
第二十章 城乡二元体制改革与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农民中国:后乡土社会与新农村建设研究》在理论上传承和发展了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理论以及中国社会学中的乡村建设学派的理论传统,从社会转型、社会行动、系统理论和新制度主义等理论视角,考察和探讨了当前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状况、问题、趋势以及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在方法上把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与典型个案研究结合起来,实现了宏观与微观经验的相互补充和印证。
相关资料
插图: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在全国各地的普遍推行到目前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连续高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的大幅提升,中国社会进入一个加速转型时期,社会结构和多种管理体制经历了深刻和巨大的变迁,尤其是城市化、市场化和全球化速率、程度似乎都在提高,这些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中国乡村的结构与乡村的发展。那么,当前中国乡村社会的形态是否发生了转变,以及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呢?中国农村社会有哪些发展趋势呢?所谓社会形态是指通过个体社会成员的行动或事实所表现出来的整体基本状况和态势。把握和了解基本社会形态,是从宏观或整体上认识和理解社会的重要路径之一。所谓社会发展趋势,在这里是指从社会结构变迁中所显现出来的特征和方向。社会形态和发展趋势问题属于宏观的问题,但要准确地把握这一问题,仅仅凭一般推论和判断或许是不够的;同时,基于个案的微观经验调查虽有助于我们对乡村社会结构与变迁的深刻而具体的理解,但具体的个案不能代表总体的形态和趋势。 后记 喧嚣的都市生活并未让我华丽转身,身处象牙之塔的我从未忘记衣食父母。我那花甲之年的老母亲,依然不听劝阻地在那些闲置的土地上不停地劳作着
作者简介
陆益龙,1966年生。2000年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社会学博士,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有:中国乡村社会研究、中国户籍制度研究、法律与社会研究、水与社会研究等。 着有《户籍制度——控制与社会差别》(商务印书馆,2003)、《流动产权的界定——水资源保护的社会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超越户口——解读中国户籍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嵌入性适应模式——韩国华侨的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嵌入性政治与村落经济的变迁——安徽小岗村调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此外,在《中国社会科学》、《北京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社会学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数十篇论文。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女性生存战争
¥20.8¥66.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0¥36.8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自卑与超越
¥14.3¥39.8 -
性心理学
¥18.4¥58.0 -
自卑与超越-完整全译本
¥14.3¥39.8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1.6¥36.0 -
儿童教育心理学
¥12.4¥38.0 -
西方哲学史
¥12.4¥38.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6.2¥49.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乡土中国-彩色插图版
¥15.3¥39.8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0.2¥5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文言浅说
¥10.1¥24.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0.0¥36.0 -
苏联演变与民族问题研究
¥23.5¥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