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1712139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15
- 出版时间:2009-11-01
- 条形码:9787117121392 ; 978-7-117-12139-2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他讲授《温病学》5版教材的讲稿整理而成。全书分为上篇总论、中篇各论和下篇温病名著选讲三个部分。书中以章为教学单位,对《温病学》教材的内容进行了精心的组织,体现了他对《温病学》这门学科的认识,以及如何对该学科的“三基”内容予以突出,其中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表述,万法,以及如何由浅入深,前后联系,分析比较等,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的。
本书可供中医药院校教师讲授《温病学》时参考,也可供学习和研究温病学的广大读者阅读。
目录
**章 绪论
第二章 温病的概念
第三章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理论
第五章 温病常用诊法
第六章 温病的治疗
第七章 温病的预防
中篇 各 论
**章 风温
第二章 春温
第三章 暑温
附:冒暑、暑秽
第四章 湿温
第五章 伏暑
第六章 秋燥
第七章 温毒
大头瘟
烂喉痧
下篇 温病名著选讲
**章 《温热论》选讲
第二章 《湿热病篇》选讲
第三章 《温病条辨》选讲
附录 引用方剂汇编
节选
《孟澍江温病学讲稿》内容简介:孟澍江教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全国著名温病学家,中医临床家、中医教育家、我国现代温病学科的开创者和现代温病学课程体系的创建者。他在60余年的临床和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全国中医院校第1至5版《温病学》统编教材的主编。《孟澍江温病学讲稿》根据他讲授《温病学》5版教材的讲稿整理而成。全书分为上篇总论,中篇各论和下篇温病名著选讲三个部分。书中以章为教学单位,对《温病学》教材的内容进行了精心的组织,体现了他对《温病学》这门学科的认识,以及如何对该学科的“三基”内容予以突出,其中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表述方法,以及如何由浅入深,前后联系,分析比较等,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的。《孟澍江温病学讲稿》可供中医药院校教师讲授《温病学》时参考,也可供学习和研究温病学的,广大读者阅读。
相关资料
插图:1.著名温病学家及其著作(1)吴又可,名有性,著《温疫论》。本书成于崇祯末年,为我国**部温疫专著。书中提出了温疫不同于伤寒的病因病机特点,认为温疫为感受疠气(又称为杂气)而致病,疠气从口鼻而入(传染、天受),触之即病,并有传染性,提出温疫的治疗以疏利透达、逐邪为主。吴氏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后世戴北山、杨栗山等人均承继其说,被称为“温疫学派”。但吴氏提出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针对性及局限性,并不能适用于各种温热病的治疗。其对温疫的看法如下:病因:“疠气”;流行:“无问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感染途径:由口鼻而人;治疗:以逐邪为**要义。(2)喻嘉言,名昌,别号西昌老人,江西新建人,后居常熟,著《尚论篇》、《医门法律》。喻氏在温病学方面的主要学术思想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尚论篇》中提出瘟疫的治疗应根据上、中、下三焦病位,治以逐秽解毒为主。二是在《医门法律·秋燥论》中首次把秋燥作为一种温病单独提出讨论,并指出了其性质与病证的诊断治疗。三是将温病分为三类:冬伤于寒而病者(实证),冬不藏精而病者(虚证),冬伤于寒又不藏精而病者(虚实相夹)。但这一分类方法实用意义不大,故对温病理论的发展作用和影响不大。(3)叶天士,名桂,号香岩。叶氏著作可归纳为“二论五大医案”:二论指《温热论》和《幼科要略》;五大医案指《临证指南医案》、《叶氏医案存真》、《眉寿堂方案选存》、《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及《叶氏医案未刻本》。其著作虽不多,但对后世影响甚大。叶氏为临床医学家,不仅在内科学方面有重要的建树,而且在温病学领域也起着奠基人的作用,是建立温病学完整学术体系的杰出代表,被称为“温热大师”。他的门人根据他口授而整理的《温热论》,又称为《外感温热篇》,是温病学理论的奠基之作。虽然全书只有三千多字,但价值极高,其主要内容在以后的原著选讲中还要专门讨论,这里仅仅先概括一下它的贡献。①阐明了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指出了外感温邪的感染途径、侵犯部位和传变趋势,其中,逆传心包之说补充了前人的不足。②创立了温病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纲领。③发展及丰富了温病的诊断方法——舌诊、验齿、辨斑疹白痦。④确立了温病各阶段的治疗大法,提出了许多温病证候的诊治方法
作者简介
孟澍江(1921-2004),男,汉族,江苏高邮市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中医学院伤寒温病教研组副组长、诊断学教研组组长、温病学教研室主任、图书馆馆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及中医专家组成员、卫生部全国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医学会温病学组主任委员等职。曾获得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等光荣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孟氏17岁时从师苏北名医王少江,学成后在乡里悬壶。1955年入江苏省中医学校深造,翌年毕业留校任教。从事中医工作60余年,具有丰富的教学和临床经验。他是现代温病学的学科创始人,他与同事一起,首次对散在于多部古代著作的温病学内容进行了梳理,按现代学科和课程体系,编写了用现代语言表述、符合现代课程体系要求的温病学教材,担任了中医院校第15版全国统编教材《温病学》的主编。同时,他还是一位临床大家,精通内科、妇科、儿科,对热性病、脾胃病、肝胆病、男子不育、妇女不孕、月经病等的诊治尤为擅长,对各种疑难病证的处治有独到之处。他领衔的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学学科一直在全国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在1982年即被确定为博士学位授予点,先后培养了20余名硕士研究生和9名博士研究生,并主持了8届全国温病学师资进修班,为全国各地输送了大批教学、科研、临床骨干。自从事中医教育工作以来,他担任过伤寒论、温病学、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各家学说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是我国著名的温病学家和中医教育家,被称为中医温病学界的泰斗。 孟氏著作甚丰。他主编的《温病学新编》、《温病学讲义》、《温病学》等被选用为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统一教材,另外又编写了《温病纲要》、《温病学教学参考资料》、《温病学概要》、《温热病专辑》、《温病学》(教学参考丛书)、《叶天士外感温热篇薛生白湿热病篇阐释》、《温病的理论与临床》等十余部医学专著,在省级以上的医学杂志上发表了“谈谈温病治疗中的滋阴法”、“温病学的发展与展望”、“温病卫气营血学说若干问题的探讨”等30余篇学术论文。
-
中医手诊图释
¥9.4¥28.0 -
温疫论
¥2.8¥5.0 -
黄帝内经.灵枢
¥17.6¥52.0 -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4.5¥10.0 -
问中医几度秋凉
¥38.2¥59.0 -
急诊科里的一千零一夜
¥19.6¥58.0 -
中医诊断全书
¥18.7¥59.0 -
彩色图解黄帝内经
¥23.1¥68.0 -
剑桥世界人类疾病史
¥93.6¥260.0 -
医疗再生:日美现场报道
¥16.5¥36.0 -
内外伤辨惑论-局方发挥
¥1.9¥5.0 -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丹溪心法
¥5.2¥12.0 -
黄帝内经素问
¥8.5¥25.0 -
中医入门
¥7.6¥10.0 -
漫画黄帝内经(上)
¥39.3¥89.0 -
漫画黄帝内经.下册
¥35.0¥79.0 -
海上丝绸之路基本文献丛书: 南方草木状·桂海虞衡志·浙東紀游草
¥28.0¥90.0 -
中医学:做自己的中医2
¥23.4¥59.0 -
中医入门必背歌诀
¥14.4¥38.0 -
生理学
¥24.5¥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