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分
包邮中国通史(全七册)(无礼盒)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1080331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全七册
- 出版时间:2010-03-01
- 条形码:9787510803314 ; 978-7-5108-0331-4
本书特色
全新修订版,改正了前一版中若干错误
台湾继钱穆之后*有成就的历史学家傅乐成领衔主持台湾、香港地区以及东南亚一带*为畅销的中国通史普及类著作首次引进大陆傅乐成先生主编的这部通史,是由他牵头,组织六位台湾史学界**线的青壮年俊彦编写的。每个人都是学有专攻的史学家,按自己的研究领域,撰写自己精熟那部分,*后由傅乐成先生统稿。每本都是名副其实的著作,不像我们这边仅仅是编写。应该说,这套通史的作者,各个文笔俱佳,学、才、识三者足备。书成之后,在话语圈里,影响巨大,长期以来,既是爱好者的案头书,也是大学的常用教材,一些研究者,也能从中得到教益。有人说,这套书是典型的台湾国语,保留了文言文的古意,因此,读来如饮醇酿。其实,在我看来,这套书*大的特点,是有见地,不人云亦云。叙述简单、干净,能把很复杂的事情,三言两语道个明白。不是在史料里浸润多年,看过不知成亿字的资料,断不能为此。
——张鸣
内容简介
《中国通史》为台湾著名历史学家傅乐成教授领衔主持,邀集门下五位史学俊彦共同撰写而成,是台湾乃至中国史学界不可多得的通史类著作。
全书所述史实上起旧石器时代,下讫清帝退位,按朝代顺序记述,由五位青年学者分别著述其学之所专的部分:《先秦史》,由萧璠著,记述了中华文明诞生到春秋战国这一阶段的历史;《秦汉史》和《魏晋南北朝史》,均由邹纪万著,分叙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到东汉末年农民起义以及魏蜀吴三分天下到南北朝对峙局面的结束这两个时段的历史;《隋唐五代史》,由傅乐成教授亲自撰著,为隋重启统一盛运到后周灭亡,此三百余年间的历史;《宋辽金元史》,由王明荪著,所叙为从北宋统一全国到元帝国的衰亡,其间几朝的历史;《明清史》,由姜公韬著,叙述了明建国到满清康乾盛世国势转衰这段历史;《近代史》,由段昌国著,记叙了鸦片战争前后到辛丑条约签订这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全书每卷十余万言,共九十余万言。书中运用了一些文言文词句,表达简洁通畅,读之如饮醇酿。且每位著者对书中所述历史事件及人物均有自己独到精辟之见解,贵在不人云亦云。此外,这套简体版的《中国通史》还配了多幅珍贵的史料插图和战争地图,以便于读者更直观地了解历史全貌。
本书刊行于1978年,成书之后即在话语圈里产生巨大影响。时至今日,仍是不少史学爱好者的案头**之书,一些高校亦将其作为常用教材,甚至有学者亦能从中获益。
目录
**章 中国文明的诞生
**节 文明前的黑夜
第二节 文明曙光的映照
第三节 文明的跃升
第二章 灿烂的殷商文明
**节 商代的兴亡
第二节 经济生活
第三节 国家与社会的构造
第四节 商代的文化
第三章 封建体制的鼎盛时代
**节 周人灭商与周初封建
第二节 封建体制下的政治、社会与经济
第三节 西周的文化
第四节 封建体制的衰落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大蜕变
**节 列强争霸与合纵连横
第二节 由封建到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体制
第三节 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
第四节 社会的开放
第五节 思想观念的转变
第六节 辉煌璀璨的文化
第五章 百家争鸣
**节 儒家
第二节 墨家
第三节 道家
第四节 名家与阴阳家
第五节 法家
秦汉史
魏晋南北朝史
隋唐五代史
宋辽金元史
明清史
近代史
节选
李鸿章曾经师事曾国藩,淮军也是模仿湘军的体制,但是彼此之间大为不同。这与他们两人的出身背景、治学经历都有关系。曾国藩是湖南湘乡人,出身农家,历代以耕种传世,数百年来,都没有出过科举中人。他的祖父曾玉屏,是个讲江湖义气的男儿,年轻时常跟一帮花花大少在湘潭街市上奔驰吆喝,深受家人嫌弃;但是到了三十五岁却幡然大变,开始专心农事;对早年辍学不读的荒唐生活,更引为耻辱,因此四处征聘通才宿儒到家中来讲授。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受此影响,积苦力学。但是曾玉屏求好心切,反使得曾麟书战战兢兢,不易学成,在科考途上,屡遭败绩,直到四十三岁,才勉强补个秀才。他只好放弃功名之念,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五个男孩身上。曾国藩便是出身在这样的背景中。李鸿章则不同,他是名门之后,诗书传家,恒以博取功名为念,因此没有曾国藩那种厚重朴实的农人气息,以及“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的历练。曾国藩字涤生,排行老大,下有国潢、国华、国荃、国葆四个弟弟。祖父的殷殷垂望,父亲的未酬壮志,他一肩独挑。八岁时,入父亲所设的乡塾读书。曾麟书考场失意,对国藩却悉心指导。天不亮,父子俩就起床温习功课;夜晚就寝时,还把书放在枕边,重问白天的疑惑,答对了,弄通了,才能入睡。后来能够青云直上,幼年扎实的根基是一大原因。在湘乡私塾苦学十二年,曾国藩转入书院,更加努力向学。道光十八年(1838),他以二十八岁之年,高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在文人荟萃的北京,追随在甚负时望的唐鉴、倭仁等大儒之后,眼光胸襟因之一变,从八股文的牢笼中跳出,逐渐走向经世致用的大路,开始有“民胞物与”的胸怀,立志成就“内圣外王”之业。他跟随唐鉴学得义理之学,但不只是局限在宋朝理学独善其身的小天地里,还要上追诸葛亮、范仲淹兼善天下的抱负;他私淑姚鼐的古文义法与考据学,但不只是在许慎、郑玄、杜佑、马端临的旧说里抱残守阙,更要跳出来兼摄顾炎武、黄宗羲那种“守先待后,舍我其谁”的壮阔心怀。他得好友刘传莹的帮助,获得了“上究天人之际,下通古今之变”的历史眼光,因此能超越一般俗儒、腐儒的境界,自创天地。他关心的事物有十四宗:官制、财用、盐政、漕务、钱法、冠礼、婚礼、丧礼、祭礼、兵制、兵法、刑律、地舆、河渠,由此可看出他眼光的周全。他的志向有二:大者行仁义于天下,使凡物各得其分;小者行道于妻子,立不悖之言,以垂教于宗族乡党。前者在清政府统治下,他当然不敢妄求,因此他立志
作者简介
傅乐成(1922~1984),傅斯年之侄,字力更,号秀实,山东聊城人。著名史学家。1940年考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后赴台湾,执教于国立台湾大学。1956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深造,获得博士学位。
在任教的十几年中,傅教授除在台大授课外,还在同仁、辅仁、淡江等高等院校讲课,并兼任中兴大学文学院院长,主持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的博士班和秦汉史研究室的工作,治学严谨、平易近人,对秦汉、隋唐史的研究颇有建树。他一生著述甚丰,皆为史学论著,影响较大的有《秦汉史论文集》《隋唐五代史》等。他的史学论著有的被译成英、日、韩等国文字,是台湾、香港、日本、韩国及东南亚高等学府学习中国史的必读之书。
傅乐成终身未娶。关于傅先生的感情问题,有这样一个“典故”。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春天,殷海光在南京《中央日报》社任主笔,与在“中央图书馆”任职的傅乐成交往甚笃,且谈锋如昔。当时“异常放荡怠惰”(傅自语)的傅乐成结识了一位美丽的小姐,对她极为爱慕,却难撷其芳心。有一天,殷海光在傅乐成的宿舍里聊天,正好那位小姐也在场。当时殷海光兴致勃发,大谈时局,口若悬河,那位小姐在一旁听得出神。殷海光走后,傅先生爱慕的小姐对他说:“假如你有殷先生那样好的学问,我一定嫁给你。”傅乐成受不了这番“刺激”,决心翻译一部英文的西洋史以示自己的进取之心。后来那位美丽的小姐还是没有嫁给他,但若干年后,从耶鲁学成归来的傅乐成写出扛鼎之作《中国通史》,被誉为“不可忽视史学家”。
-
中国近代史
¥13.7¥39.8 -
汉朝其实很有趣
¥10.5¥38.0 -
万历十五年
¥15.3¥26.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5.7¥49.0 -
发明里的中国(平装)
¥9.0¥25.0 -
罗马考古-永恒之城重现-发现之旅.历史卷
¥14.2¥35.0 -
正说明朝十六帝
¥25.4¥49.8 -
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36.8¥65.0 -
资治通鉴
¥12.2¥35.0 -
两张图读懂两宋
¥21.0¥76.0 -
历史十讲-走进王朝深处
¥11.8¥36.0 -
中国历史常识
¥16.9¥49.8 -
名家小史——中国历代党争史(图文版)
¥12.0¥29.8 -
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
¥10.6¥32.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10.5¥35.0 -
世界简史
¥19.6¥58.0 -
天人之际 薛仁明读《史记》
¥23.3¥48.0 -
上古迷思-三皇五帝到夏商
¥19.6¥58.0 -
鸿儒国学讲堂:中国历代党争史
¥11.2¥32.0 -
不忍细看南宋
¥15.7¥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