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尘世·挽歌
读者评分
2.7分

包邮尘世·挽歌

1星价 ¥13.7 (4.9折)
2星价¥13.7 定价¥2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9条)
mit***(三星用户)

2011年度散文

终于买到一本了

2013-03-09 15:54:33
0 0
乱看书***(三星用户)

价格很优惠

买到很开心,据说不会再版

2012-06-09 20:15:53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225899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9
  • 出版时间:2010-03-01
  • 条形码:9787802258990 ; 978-7-80225-899-0

本书特色

如果说诗歌是面对天空的话,那么散文就是面对大地了。野夫的作品正是由哭泣的大地孕育出来的。微风漾水,淡霭凄林,有着很丰富的人生意味。他的写法,很传统。我说的传统是指他的胸襟、意绪、文思以及相对应的句式、布局和节奏。每一篇,都像块状物那般结实。情感浓烈,但有控制。文字朴素,又带着优雅。对人的描写采用线性白描法,对事物的思考也是东方式的,围绕着主脉一路探究、追述下去。作品是简单里有复杂;文字是平实中有华采。中国文学传统深厚,而非落后。能继承下来,真是要下些工夫的!

内容简介

野夫,土家人,重感情,硬汉子。九个字的概括,注定其人生艰辛且曲折。十六岁年纪,给女同学写情书被告发,天天检查,学校罚站,父母责打,野夫以死相拼。自杀未遂,醒来后写下血书:不考上武大(武汉大学)此生誓不为人。他是鄂西土生上长,视武汉大学为教育圣地。1986年,因“地下写作”的名分,令武大中文系系主任青眼相加。大学毕业后,野夫来到海南省海口市公安局政治处工作。……1990年落人圈套,脱下警服的人穿上了囚衣。1995年出狱。服刑期间,父亲癌症去世;出狱之后,母亲投江自杀。1996年正月,野夫独自来到北京打工。这十余年间,给别人编书无数,而只有《尘世·挽歌》是属于他的。本书分为上下两篇,收录了江上的母亲——母亲失踪十年祭、乡绅之殇、闲话章黄学派、残忍教育、童年的恐惧与仇恨、大德无言——记老校长刘道玉等。

目录

上篇 挽歌
江上的母亲——母亲失踪十年祭
乡绅之殇
坟灯——关于外婆的回忆点滴
组织后的命运——大伯的革命与爱情
别梦依稀咒逝川——悼故友如波
生于末世连偏消——幺叔的故事
瞎子哥
大水井的守望者
下篇 尘世
闲话章黄学派
残忍教育
童年的恐惧与仇恨
大德无言——记老校长刘道玉
闲话易中天
闲话王朔
“酷客“李斯
偏要问你从哪里来
球球外传——一个时代和一只小狗的际遇
小鸡的故事
钓鱼之术
颓世华筵忆黄门
千古沧桑策蜀路——德阳罗江县地震亲历札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尘世·挽歌》分为上下两篇,收录了江上的母亲——母亲失踪十年祭、乡绅之殇、闲话章黄学派、残忍教育、童年的恐惧与仇恨、大德无言——记老校长刘道玉等。野夫,土家人,重感情,硬汉子。九个字的概括,注定其人生艰辛且曲折。十六岁年纪,给女同学写情书被告发,天天检查,学校罚站,父母责打,野夫以死相拼。自杀未遂,醒来后写下血书:不考上武大(武汉大学)此生誓不为人。他是鄂西土生上长,视武汉大学为教育圣地。1986年,因“地下写作”的名分,令武大中文系系主任青眼相加。大学毕业后,野夫来到海南省海口市公安局政治处工作。……1990年落人圈套,脱下警服的人穿上了囚衣。1995年出狱。服刑期间,父亲癌症去世;出狱之后,母亲投江自杀。1996年正月,野夫独自来到北京打工。这十余年间,给别人编书无数,而只有《尘世·挽歌》是属于他的。

相关资料

上篇 挽歌江上的母亲——母亲失踪十年祭五“文革”开始时,父亲作为矿长很快被打倒,母亲微薄的工资要维持全家的生活,那时她是小镇供销社可以双手打算盘的会计。外婆陪着失学的大姐重返平原插队务农,二姐当了矿工,父亲病危在武汉住院,十岁的我也肺结核穿孔而命若悬丝,我们家一分四处进入了生命中*艰危的岁月。攻击母亲的大字报依旧贴满门窗,频繁的抄家连缝纫机头也被拎走,母亲带着我忍辱负重地在小镇访医求药,她不能垮,她要拉扯着这个破碎的家一个不少地走进那渺茫的明天。一次她带我到县城看病,回来时求熟人找了个便车,司机走出城后竟威逼我们从车厢下来。一生不低头的母亲为了我哀婉乞求,她看着扬尘而去的汽车悲愤难耐,又不愿让儿子看到一个母亲的窘迫和尴尬,只好将泪水默默吞下。她永远不理解人世间的恶竟至如此,人性何以被一个时代扭曲得如此不堪。我小学毕业后,学校又以我有传染病为由不录我上初中,我开始了短暂的少年樵夫岁月。当我在夕阳下挑着柴火蹒跚而归时,多能远远看见下班后又来接我的母亲。那时她已见憔悴了,乱发在风中飘飞,有谁曾知她的高贵?两个姐姐都已失学,她再不能让我沉沦泥涂,她不得不去求文教站站长,终于使我得以入学。六母亲终于带着全家迎来了1978年。父亲升迁,她获平反,大姐招工,我考上大学,外婆又回到我们身边。这时的母亲总算有了笑颜,她相信善良总有好报。即使那些迫害过他们的人也来我家走动,她依旧不假辞色。1983年外婆辞世,85年父母离休,87年父亲患癌,89年我辞去警职,随后入狱,母亲又开始了她的忧患余生。父亲总想等到儿子重见天日,因此而不得不承受每年动一至二次手术的巨大痛苦。他身上的器官被一点点割去,只有那求生的意志仍在顽强茁生。真正苦的更是母亲,她不断拖着她的衰朽残年,陪父亲去省城求医。父亲在病床上辗转,六十多岁的母亲却在病床下铺一张席子陪护着艰难的日日夜夜。只要稍能走动,母亲就要扶着父亲来探监,三人每每在铁门话别的悲惨画面,连狱警往往也感动含泪。每一次挥手仿佛就是永诀,两个为共和国效命一生的佝偻老人,却不得不在*后的日子里,因我而去不断面对高墙电网的屈辱。我们在不能见面的岁月里保持着频繁通信,母亲总是还要在父亲的厚厚笺纸外另外再写几页。我在那时陷入了巨大的矛盾——既希望父子今生相见,又想要动员父亲放弃生命。他的挣扎太苦了,连带我的母亲而入万劫深渊。七1995年我回

作者简介

  来自维基百科:  根据北京当代汉语研究所2009年5月9日公告[3]:“野夫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作家。在古体/当代诗歌、散文、小说等领域均有建树。”“野夫的文章,承接古风,呼应民国,延续20世纪80年代,经过了20世纪90年代的磨洗,在21世纪的今天愈发珍贵。”“在汉语、文体、历史与情感之间,找到了*稳固的平衡点。”部份野夫作品无法在中国公开发表,流传于网络,或由海外出版商出版。作家章诒和在为野夫散文集《江上的母亲》书所作序言自称为野夫的粉丝[4]。  生平:  野夫出生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县边远村庄。1978年考进湖北民族学院中文系开始诗歌创作。1982年组织诗歌社团“剥枣诗社”,开始使用“野夫”作为笔名,近年偶尔也在网上自称“土家野夫”。1985年担任湖北省青年诗歌学会常务理事。根据作家章诒和描述:野夫在“十六岁写下血书:不考上武大此生誓不为人。他在鄂西土生土长,视武汉大学为教育圣地”。1986年插班考进武汉大学中文系,组建湖北省“后现代诗人沙龙”,出版诗集《狼之夜哭》。在武汉大学学习期间,曾受业于易中天受到赏赐[1],成为亦师亦友入室弟子。1988年分配到公安单位工作,1989年因为同情学生退出警界。之后因为参与掩护民运人员,被作家好友熊召政检举后被捕[2],以“泄露国家机密”罪名判刑六年。1995年减刑出狱,到北京谋生成立民营书商。易中天曾将其早期的作品《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交由野夫所经营出版社出版,帮忙他出狱之后生活立足。随后野夫逐渐以自由撰稿人身份,专心从事著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