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0510661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57页
- 出版时间:2010-03-01
- 条形码:9787105106615 ; 978-7-105-10661-5
本书特色
蒙元耀所著的《壮汉语同源词研究》以身体部位名称、常见动植物以及日常事物等为研究对象,并由此旁涉壮语的构词法,运用音韵学原理和相关的语言学理论,通过语音和词义的对应,探讨了二百多条壮汉语常见词目的渊源关系,藉此追寻壮语部分词义的本源,并探求壮、汉语是否存在同源关系。
内容简介
壮侗语族与汉藏语的关系目前存在着多种解释。本书以身体部位名称、常见动植物以及日常事物等为研究对象,并由此旁涉壮语的构词法,运用音韵学原理和相关的语言学理论,通过语音和词义的对应,探讨了二百多条壮汉语常见词目的渊源关系,藉此追寻壮语部分词义的本源,并探求壮、汉语是否存在同源关系。同源关系研究一般要选取基本词汇部分来进行比较。《壮汉语同源词研究》在材料挖掘方面尽力用功,发掘了许多未曾受人注意的材料,对别人已经讨论过的词目也有所补充。经过精心比较分析,壮汉语之间的关系确实出自上古,两者存在共同的来源。因讨论的材料不局限于壮语和汉语,也涉及壮侗语族和藏缅语族,故本书实际探讨的是壮侗语族与汉藏语群团的历史关系。书中归纳的一些语音对应规律可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壮侗语跟汉藏语的关系。语言事实显示,壮汉语是有共同来源的两大语言。百越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否定壮汉语存在同源关系的说法是应该抛弃的。
目录
节选
壮侗语族与汉藏语的关系目前存在着多种解释。《壮汉语同源词研究》以身体部位名称、常见动植物以及日常事物等为研究对象,并由此旁涉壮语的构词法,运用音韵学原理和相关的语言学理论,通过语音和词义的对应,探讨了二百多条壮汉语常见词目的渊源关系,藉此追寻壮语部分词义的本源,并探求壮、汉语是否存在同源关系。同源关系研究一般要选取基本词汇部分来进行比较。《壮汉语同源词研究》在材料挖掘方面尽力用功,发掘了许多未曾受人注意的材料,对别人已经讨论过的词目也有所补充。经过精心比较分析,壮汉语之间的关系确实出自上古,两者存在共同的来源。因讨论的材料不局限于壮语和汉语,也涉及壮侗语族和藏缅语族,故《壮汉语同源词研究》实际探讨的是壮侗语族与汉藏语群团的历史关系。书中归纳的一些语音对应规律可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壮侗语跟汉藏语的关系。语言事实显示,壮汉语是有共同来源的两大语言。百越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否定壮汉语存在同源关系的说法是应该抛弃的。
相关资料
着眼于末次冰期后华南古蒙古人种向北迁徙的事实,我们可以作出如此猜测:留在华南原地的古人演变成了今天壮侗诸族的主体;而东南沿海地带的诸越,则是那些向北迁徙的华南古人——即远古东夷人所繁衍。夏商时期,古东夷人的后裔入主中原,成了汉族的一大来源。由是推论,侗台语和汉语的发生学关系当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出现。’古东夷人的语言应是后来这两大语言群团的共同来源之——本书的研究即以此为假设背景来考察壮汉两种语言之中那些互有渊源的词。着重考察汉代之前就已经出现的常用字基本字,用壮语来跟它们的古音古义作对比研究,寻求两种语言之间的语音对应规律,借此揭示壮汉语言之间的密切联系。四、汉台语的比较研究从语音角度来研究上古汉语而建立起古音学,首创之功应归于明代的陈第。陈第的著作有《毛诗古音考》、《屈宋古音义》、《读诗拙言》等。其著名论断“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一直对后人有很大的影响。清代的古音学家有顾炎武、江永、戴震、段玉裁、孔广森、王念孙、江有诰等大儒。影响*大的是段玉裁、江有诰。
-
乡土中国
¥13.5¥26.0 -
偏见
¥16.1¥5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35.3¥49.0 -
西方哲学史
¥12.4¥38.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9.5¥39.8 -
性心理学
¥26.7¥58.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0.0¥56.0 -
文言浅说
¥11.0¥24.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21.0¥42.0 -
如何阅读一本书
¥28.5¥50.0 -
女性生存战争
¥20.8¥66.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我们内心的冲突(平装)
¥13.8¥39.9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2.9¥39.8 -
如何阅读不同的文本
¥13.6¥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