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教育.地方知识.现代性-一项家乡人类学研究

包邮学校教育.地方知识.现代性-一项家乡人类学研究

¥16.7 (5.6折) ?
1星价 ¥16.7
2星价¥16.7 定价¥3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510702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07页
  • 出版时间:2010-04-01
  • 条形码:9787105107025 ; 978-7-105-10702-5

本书特色

《学校教育·地方知识·现代性:一项家乡人类学研究》: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教育与边疆史地研究创新基地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目录

引论一、研究缘起与问题由来二、研究目的与意义三、理论范式与研究方法四、核心概念及其运用五、叙述结构与研究步骤六、相关研究综述**章 明花的地理定位与文化图景**节 明花的地理定位一、河西走廊:族群与文化的走廊二、明花:意义之网中的定位第二节 明花的文化图景一、明花的文化图景二、口头传统中的“人文世界”第二章 “东方学家”的遗产与尧乎尔人的地方知识教育**节 “东方学家”的遗产一、波塔宁:撒里尧乎尔人的部落和村庄的简单记述二、马达汉:撒里尧乎尔访问记三、马洛夫:世界知名的“撒里尧乎尔语”田野研究第二节 尧乎尔人的地方知识教育及其他一、藏传佛教寺庙教育二、萨满教教育三、部落、户族与家庭的传统教育四、走出家乡:驼队运输、朝圣与借读第三章 “救亡时期”的学校教育与地方知识**节 边疆教育兴起的时代背景一、南京国民政府的“西北开发”和抗日战争的爆发二、边疆教育及其研究的兴起三、边民反抗后的“自觉第二节 学校的建立与现代性的嵌入一、明花现代初等学校教育的兴办历程二、现代性的嵌入及其后果第三节 “东海子事件”与边疆政治一军事教育一、“东海子事件”的背景二、“东海子事件”的过程三、“东海子事件”的社会反应四、“藏民”的自觉与边疆政治一军事教育第四章 “激进时期”的学校教育与地方知识**节 乡村改造: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一、民主建政、民族区域自治与社会主义改造二、教育的较快发展第二节 “反封建斗争”:地方知识的断裂与重构一、“反封建斗争”:地方知识的断裂二、教育大跃进:地方知识的重构第三节 饥荒之后:初等教育的民办化和学校教育的泛政治化一、“六。年”:.关于饥馑的记忆二、学校教育的稳步发展:“大跃进”之后的调整与巩固三、“队里有了学校”:初等教育的民办化四、文化大革命:“阶级斗争”与学校教育的泛政治化第五章 “建设时期”的学校教育与地方知识**节 *初的繁荣:“传统”的激活与学校教育的发展一、民族文化的“典范化二、“传统”的激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三、学校教育的迅速发展第二节 曲折中发展:“奔小康”与提前“普九一、“奔小康”:世纪末的艰辛努力二、外出谋生与移民开发:生计方式的拓展三、学校教育的曲折发展第三节 重振的希望:“新农村建设”与教育发展一、“官”、“民”之间的信任流失:小社区里的大问题二、“项目建设”:发展观念的转变三、新社会条件下的教育发展第六章 “我们的现代性”:另一种图景**节 地方知识与学校教育及其关系的“新知一、地方知识的本质与构造二、学校教育的本质与功能三、学校教育与地方知识的关系第二节 “我们的现代性”:实践的困境与想象的力量一、对现代性的理解二、“我们的现代性”:以“文化自觉”为前提三、社区发展模式的转型:从“政府主导”到“乡民自主”结语一、初步的结论二、研究的反思参考文献附录附录一 访谈提纲附录二 明花乡前滩片裕固族口头传统作品选辑附录三 关于开展民族语言第二课堂活动的通知附录四 关于请求中央民族大学在九八年维哈柯系预科班招生时给我县裕固族考生分配名额的报告;附录五 明花区农牧民扫盲教育工作规划附录六 明花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附录七 田野地点——明花示意图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学校教育·地方知识·现代性:一项家乡人类学研究》内容简介:人类学(Anthropology)是一门全面研究人及其文化的学科。它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类群体的文化传承与文化学习、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教育学作为专门研究如何培养人类下一代问题的一门学科,也肩负着传递知识、传播文化的基本功能。这样,人类学和教育学之间就有了天然的脐带,教育人类学也由此成为二者之间有机联系的一座桥梁。 教育人类学(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or Anthropology of Education)是由人类学与教育学相互交叉并通过科际整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其核心研究领域是多民族国家的少数群体教育,包括少数民族教育、乡村教育、移民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教育人类学吸收了包括哲学、人类学、教育学、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国外教育人类学学科形成于20世纪中期,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以欧洲德国、奥地利等国为代表的哲学教育人类学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文化教育人类学两大流派。

相关资料

(五)以扎实的民族志研究推进中国裕固族研究对边缘社区和文化群体的研究,是人类学的一个传统课题,至今没有迹象表明人类学愿意放弃这个“传家宝”。裕固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黄泥堡裕固族乡。尽管政府人口普查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大陆各省都有裕固人零星散居,现在也有了远赴土耳其留学的裕固族青年,但是还没有确切的资料表明在中国大陆之外有裕固人定居。据2000年政府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裕固族有13719人,是人口在l0万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或小民族之一。针对裕固族研究,2004年我已撰文指出:“裕固族研究”是“民族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裕固族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大致有下述种种:(一)这个民族有语言无文字,她的历史由于缺乏典籍文献的记载而显得“扑朔迷离”,这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工作热情。(二)尽管这个民族操着两种分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和蒙古语族的本民族语言,却都自称“尧乎尔”,承认是一个“民族”(很显然,对于尧乎尔人来说,“裕固”和“民族”都是20世纪50年代之后才有的东西),这始终都对斯大林的经典“民族定义”构成一种挑战。(三)这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特别是婚姻习俗中被认为有“母权制”和“母系社会”的残余,这为排定中国民族社会“进化的谱系”提供了“佐证”。(四)这个民族的两种语言本民族被认为非常“古老”,特别是西部裕固语被认为是古突厥语的“活化石”,是一种仍然“活着”的*古老的突厥语,是回鹘文献语言的“嫡语”。

作者简介

巴战龙,又名乌鲁·萨格斯,1976年生,裕固族,甘肃肃南人,民族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讲师,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人类学、发展人类学、民族志与社会科学研究、人口较少民族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