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08908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84
- 出版时间:2010-05-01
- 条形码:9787010089089 ; 978-7-01-008908-9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为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所写的选修课教材。全书用“型式批评”来置换“形式批评”,企图以此来消解一些积淀在“形式”意识中的传统意向。本书共分为三章,主要内容包括:功能情节研究,个性话语研究,文类意象研究。
目录
导论
**章 功能情节研究
1-1、“美而坏”原型的隐含意义
1-2、“丈夫外出不归”的情节意向
1-3、“革命”所需要的叙事体例
1-4、“乡愁”怎样叙说
1-5、女性意识的“自叙传”
1-6、女性小说的视阈
1-7、对意识形态的超越
第二章 个性话语研究
2-1、叙事位置选择的意图
2-2、“速写”的技巧
2-3、“散文化小说”
2-4、当口语转化为文本之时
2-5、文学“新感觉”
2-6、关于“并联”与“发散”问题
第三章 文类意象研究
3-1、京剧的文类体式特性
3-2、悲剧的舞台面相
3-3、“音节”和诗艺问题
3-4、“影戏”意识的蜕变
3-5、文类误读与文学转型
**章 功能情节研究
1-1、“美而坏”原型的隐含意义
1-2、“丈夫外出不归”的情节意向
1-3、“革命”所需要的叙事体例
1-4、“乡愁”怎样叙说
1-5、女性意识的“自叙传”
1-6、女性小说的视阈
1-7、对意识形态的超越
第二章 个性话语研究
2-1、叙事位置选择的意图
2-2、“速写”的技巧
2-3、“散文化小说”
2-4、当口语转化为文本之时
2-5、文学“新感觉”
2-6、关于“并联”与“发散”问题
第三章 文类意象研究
3-1、京剧的文类体式特性
3-2、悲剧的舞台面相
3-3、“音节”和诗艺问题
3-4、“影戏”意识的蜕变
3-5、文类误读与文学转型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袁国兴,男,1953年生,文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理事。出版专著有:《中国话剧的孕育与生成》(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中国现代文学结构形态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3),《1898-1948中国文学场态》(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与别人合作出版著作5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5.0¥39.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见字如面
¥23.4¥49.8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2.8¥28.8 -
我与地坛-纪念版
¥17.0¥2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4.3¥68.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到山中去
¥9.1¥30.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4¥49.8 -
人生非若春日蔷薇
¥16.2¥46.0 -
瓦尔登湖
¥11.1¥39.0 -
西南联大古文课
¥16.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