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弈生存-社会现象的博弈论解读-修订第三版

包邮博弈生存-社会现象的博弈论解读-修订第三版

1星价 ¥15.4 (5.5折)
2星价¥15.4 定价¥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729780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7
  • 出版时间:2010-06-01
  • 条形码:9787807297802 ; 978-7-80729-780-2

本书特色

一本让你轻松学会做策略选择的通俗博弈论经典。博弈的目的,在于赢得更好的结局。轻松阅读一小时,学会做一个策略高手。
博弈论对人的基本假定是:人是理性的(rational)。所谓理性的人是指行动者具有推理能力,在具体策略选择时其目的是使自己的利益*大化。博弈论研究的是理性的人之间如何进行策略选择。
——理性人(本书第008页)
田忌赛马是零和博弈,齐王的失败在于他使用了纯策略;若齐王使用混合策略,即每次比赛用马采取随机策略,不让田忌预先知晓,那么田忌获胜的机会必定大大小于齐王获胜的机会,齐王不会发生必输的结局。
——混合策略(本书第022页)
在一个由5个股东组成、遵循“一股一票原则”和“大多数原则”的股份公司中,a的股权只由32%上升到36%,却成功掌握了话语权。
——聪明的股东如何运用权力指数(本书第060页)
5个海盗分100颗宝石,由抽签决定分配顺序,提出的方案通过表决来进行,规则似乎很公平和民主,分配结果却是*多的为98颗,*少的为0颗。
——公平规则下的不公平(本书第076页)
主人每天给猪喂食,当猪看到主人来时,意味着食物送来了,然而猪不能必然性地得出,主人的到来必然给它喂食物。因为,很可能的是,一天主人拎着刀杀它来了。
——归纳法的困难(本书第112页)
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时,前两轮淘汰投票中北京一直领先。第三轮投票,北京获得*多的票数,悉尼第二,柏林第三。当*后一轮北京与悉尼之间角逐时,北京却输给了悉尼。
——投票规则决定投票结果(本书第150页)
“悬崖策略”对自己使用时,就是我们常说的“破釜沉舟”。当与对方处于竞争性博弈的时候,若自己主动减少备选的策略,可提高自己的获胜能力。
——冲突中的制胜策略(本书第166页)
国家的运作成本太大,如果每个人不能从中得到更多的额外的好处,那么国家便不能形成,或者严格地说不能自愿形成。当人民在国家下得到的好处没有他们在自然状态下获得的好处大时,从长期来看,这个国家便不能存在下去。
——国家的赏罚机制(本书第198页)

内容简介

失火了,你往哪个门跑?——这就是博弈论。学习博弈论的目的,是为了使选择更加合理,赢得更好的结局。从1994年至今,诺贝尔经济学奖已多次垂青博弈论专家或与博弈论密切相关的经济学家,这在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博弈论不仅仅改写了传统的经济学,而且在经济、商业以及其他社会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越来越受重视。
正因为有强大的理论基础,并更贴近实际,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博弈论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政府、企业和个人进行决策的重要工具。
  本书作者是国内博弈论方面的权威,致力于将博弈论通俗化。《博弈生存——社会现象的博弈论解读》是作者潜心数年后的全新修订第三版,前两版经过近十年的销售,已经在广大高校学子当中名声卓著,市场反应热烈,成为通俗博弈论方面的经典图书。本书以小说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为引子,综合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博弈论研究的*新成就。作者以博弈论为工具,结合一些通俗易懂的经济学原理,力求用*简洁的语言、通俗的解读,对囚徒困境、斗鸡博弈、蜈蚣博弈、民主投票问题、社会公平分配问题、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两难问题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为读者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社会选择问题时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策略选择。
  本书适用于:大众,以高校学生,社会学、经济学爱好者为主

目录

第三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导言
 一、失火了,你往哪个门跑?
 二、博弈论能解释所有社会现象吗?
**章 博弈论基础知识
 一、基本术语
 二、博弈的类型
 三、博弈案例
1.囚徒困境博弈与我国应试教育的困境 / 2.斗鸡博弈与古巴导弹危机 / 3.骑虎难下博弈与美苏武器竞赛 / 4.警察与小偷的故事——混合策略问题 / 5.《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与信息不对称的博弈 /6.约定与ð¬调博弈
第二章 公共知识与集体行动的均衡
 一、公共知识与博弈
 二、一个寓言——村庄里的大屠杀
 三、帽子:红色的还是白色的?
 四、皇帝新装的新解读
 五、“教—学”均衡的公共知识条件——教育的公共知识结构分析
 六、诸葛亮与周瑜的掌中之“火”
 七、将军的困境与公共知识形成悖论
 八、交流与公共知识的形成
第三章 你的权力有多大?
 一、“独裁”的妻子
 二、一个国家的权力分配故事与班扎夫权力指数
 三、夏普里-舒比克权力指数
 四、聪明的股东:班扎夫权力指数的应用
 五、逻¼¬结构与投票影响度
 六、民主社会中为什么很多人不投票?
 七、一个群体中有多少种可能的权力结构?
第四章 公平分配可能吗?
 一、什么是公平分配?
 二、8个金币的故事
 三、贡献与收益相等:夏普里值在分配中的应用
 四、海盗分宝石:公平规则下的不公平
 五、所罗门的智慧:公平不是平均
 六、从分蛋糕到财产分割与边界争端的解决:双赢的分配
 七、《塔木德》中的遗产分配困惑与破产问题
第五章 信息、言语与行动
 一、知识与博弈
 二、信息与战争博弈
 三、声称的策略与实际的策略
 四、“威胁”与“承诺”是否可信
 五、空口声明博弈
第六章 对话博弈与意见的一致性
 一、奥曼定理与意见一致性问题
 二、突然考试悖论中的意见不一致问题
 三、不一致的观点与交易
 四、不一致观点的消除:成功的劝说
 五、不一致的保持:不成功的劝说
 六、诸葛亮舌战群儒
第七章 博弈中的学习机制问题  
 一、明天太阳必然能升起吗?——归纳推理的合理性问题
 二、归纳的暴力:偷东西的人应该叫小偷吗?
 三、行动中的两种推理:归纳与演绎
 四、酒吧问题与“百花奖”的评选
 五、少数者博弈及其应用:股票买卖与交通路线的选择
 六、归纳学习:有效与无效
 七、对称的人群为什么会出现破缺性的行动?——盲目的学习
第八章 博弈规则与机制设计
 一、三个和尚何以能够有水吃
 二、卖力还是磨洋工
 三、拍卖的规则
 四、群体决策及其规则的确定
 五、“帽子”与群体决策
第九章 理性的界限
 一、蜈蚣博弈悖论
 二、*后通牒博弈中理性的困境
 三、陈水扁上台与民主选举的不可根除的缺陷
 四、通过民主的方式能使少数人支持的候选人赢吗
 五、投票悖论与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六、革命:另外一种投票方式
第十章 合作还是不合作
 一、囚徒困境中的合作与不合作
 二、冲突中的合作:谢林的思想
 三、联盟与合作
 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联盟思想
第十一章 集体行动的悲剧
 一、哈定悲剧
 二、中国北方草ô¬荒漠化问题
 三、发展¾¬济与对自然的破坏
 四、光天化日之下的违法行为为什么总能成功?
第十二章 集体行动悲剧的克服与文明
 一、囚徒困境的消解与文明
 二、一个关于猴子的故事
 三、人类ô¬初的状态就是囚徒困境
 四、国家和道德是两种克服囚徒困境的机制
 五、更为基本的道德调节
 六、道德作为“模码”的遗传与变异
 七、国家的作用及其局限
 八、文明新解
 九、当前的悲剧与解决途径:世界政府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分析
第十三章 集体行动的未来能否预测?  
 一、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传说
 二、回到过去是ô¬则上不可能的
 三、我们不知道未来我们会知道什么
 四、社会在什么意义上是可预测的?
 五、社会科学研究的作用
结语
附录
n人博弈的均衡点
评估委员会制度中权力分布的一个方法
论辩博弈与不一致性意见的消除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博弈生存:社会现象的博弈论解读》内容简介:失火了,你往哪个门跑?——这就是博弈论。学习博弈论的目的,是为了使选择更加合理,赢得更好的结局。从1994年至今,诺贝尔经济学奖已多次垂青博弈论专家或与博弈论密切相关的经济学家,这在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博弈论不仅仅改写了传统的经济学,而且在经济、商业以及其他社会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越来越受重视。正因为有强大的理论基础,并更贴近实际,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博弈论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政府、企业和个人进行决策的重要工具。 《博弈生存:社会现象的博弈论解读》作者是国内博弈论方面的权威,致力于将博弈论通俗化。《博弈生存——社会现象的博弈论解读》是作者潜心数年后的全新修订第三版,前两版经过近十年的销售,已经在广大高校学子当中名声卓著,市场反应热烈,成为通俗博弈论方面的经典图书。《博弈生存:社会现象的博弈论解读》以小说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为引子,综合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博弈论研究的*新成就。作者以博弈论为工具,结合一些通俗易懂的经济学原理,力求用*简洁的语言、通俗的解读,对囚徒困境、斗鸡博弈、蜈蚣博弈、民主投票问题、社会公平分配问题、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两难问题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为读者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社会选择问题时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策略选择。《博弈生存:社会现象的博弈论解读》适用于:大众,以高校学生,社会学、经济学爱好者为主

相关资料

插图:**章 博弈论基础知识一、基本术语前面已经指出,博弈论研究的对象是理性的行动者或参与人面对他人,如何选择策略或如何作出行动的决定的。理性的人是对现实的人的抽象,理性的人是指能够进行推理的人,而博弈中的理性的人是指能够运用推理能力使自己的目标*大化的人。“理性的”与“道德的”不是一回事,理性的与道德的有时会发生冲突,但是理性的人不一定是不道德的。我们在后面的章节中将阐述理性的人怎么会产生道德的行为。博弈涉及哪些内容呢?**, 一个博弈涉及至少两个独立的博弈参与人(player)。一个博弈是一个活动,该活动至少有两个参与人,下文有时将参与人称为行动者。每个参与人通过行动,努力使自己的效用或利益*大化。但是,他的行动的好处或支付取决于另外的参与人。“囚徒博弈”或“囚徒困境”是一个被广泛谈及和研究的博弈。两个共同作案偷窃的小偷被警察抓住,被带进警察局单独关押。他们面临的“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具体的政策是:如果一方与警方合作,招认并供出自己与对方以前所做违法之事,而对方不招认,招认方无罪释放,不招认的另一方则会被判重刑10年;如果双方都与警方合作共同招认,各被判刑5年;而如果双方均不承认有罪,因警察找不到他们以前违法的证据,只能对他们的小偷行为进行惩戒,各被判刑3个月。这两个小偷如何作出选择?在这个囚徒困境中,参与人为两个小偷。每个小偷的*后结果——是当场释放还是被判刑(10年、5年、3个月),不仅取决于他自己的决定,而且还取决于另外一个小偷的决定。买卖活动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我们知道,在买卖的交换行为中,买东西的人要尽量以低的价格买到,但是他是否能买到取决于卖者是否能卖;卖东西的人想以尽量高的价格将东西卖出去,但价格太高,买者不接受,因此卖东西的人能否将物品卖出去取决于买者。囚徒困境是一个博弈,买卖的交易活动也是博弈。我们可看到,在任何一个博弈之中,至少存在两个理性的参与人,他们的利益是相关的,即他们每个人的利益受其他人的行动影响。第二, 博弈中行动者或参与人存在策略(strategy)选择的可能。博弈论用策略空间来表示参与人可以选择的策略集。赤壁一战,曹兵大败,曹操落荒而逃,在选择是走通往华容道的小路,还是选择大路时,曹操需要在两个策略之间进行选择:“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曹操*终选择“走小路”。囚徒困境中的小偷面临着“不招认”还是“招认”的选择。不同策略下的后果往往是有差异的,否则便不存在选择的必要。对每个参与人而言,如果没有不同选择的可能,理性的计算便是多余的,对自己的目标也就无能为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国改革开放走向市场经济,就是使得每个经济主体有选择的可能,这样人们才能发挥其理性的作用,使每个人的经济状况更好,而在计划经济下因没有可选择的余地,每个人的理性计算能力便无从施展。第三,参与人在不同策略组合下会得到一定的支付(payoff)。我们往往用支付矩阵来表示参与人在各种策略组合下的支付。 这个方法简单,比用函数来表示直观、易于理解,当然它的缺陷是,它只能表示两个人的博弈结构。

作者简介

潘天群,哲学博士,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研究员。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主要研究领域:博弈论,逻辑学,哲学。现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博弈论的哲学基础与应用功能研究”。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已出版著作有:《行动科学方法论导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博弈生存——社会现象的博弈论解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第1版;2004年,第2版)、《社会决策的逻辑结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博弈思维——逻辑使你决策致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博弈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第二作者,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合作之道——博弈中的共赢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