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陇戛寨的生活变迁-梭戛生态博物馆研究

- ISBN:750773461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601
- 出版时间:2010-01-01
- 条形码:9787507734614 ; 978-7-5077-3461-4
内容简介
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对博物馆的理解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转变背景,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转变背景可以概括成如下几个方面:1.前殖民地国家的独立,大多数在非洲,这些解放了的和刚独立的国家,自然会产生强烈的民族意识,要求彻底摆脱前殖民统治者的文化影响,回归自己的民族文化。2.在北美,面对白人统治集团,拉丁美洲裔和印第安后裔的有色人种掀起了争取作为公民的平等权利的斗争,同时他们也开始寻他们的根。此时,人们对少数民族文化和遗产重新开始感兴趣,由此出版了有色人种寻根的书籍,被称为“回归”的被疏远的有色人种民族文化珍宝开始展出。3.在拉丁美洲的多个国家,由印第安民族和混血种族主导发起了要求政治和社会权利、为了自由和民主、反对军事独裁的革命斗争运动。通过民族学和考古学研究,以及文学作品,重新发现了殖民以前的民族历史。4.由一小群知识和政治精英发起的广义社会、文化、教育、经济等根本性问题的全面论证,引发了学生运动。他们鼓励想象和创造,以及回归传统价值。
目录
**节 选题的价值与意义
第二节 生态博物馆产生的背景与理念
第三节 生态博物馆理念在中国的实践
第四节 梭戛生态博物馆所面临的挑战
第五节 近距离的观察方法
第六节 集体合作的研究方式
第七节 具体的研究方案
第八节 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与写作分工
第二章 梭戛生态博物馆
**节 生态博物馆建成的时间与背景
第二节 生态博物馆的行政编制与管理
一、生态博物馆的行政编制
二、生态博物馆的行政职能与权限
第三节 生态博物馆文化保护的方式
作者简介
方李莉,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科技文化教育专门委员会委员。1996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同年被录取到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做博士后,1998午出站。出版有《新工艺文化论——人类造物大趋势》、《传统与变迁——景德镇新旧民窑业田野考察》等专著近10本,发表有《文化生态失衡的提出》、《谁拥有文化解释的权力》、《走向田野的艺术人类学研究》等80余篇文章。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0¥36.8 -
自卑与超越
¥13.7¥39.8 -
西方哲学史
¥12.4¥38.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8.9¥56.0 -
自卑与超越-完整全译本
¥13.7¥39.8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性心理学
¥24.3¥58.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儿童教育心理学
¥12.4¥38.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35.3¥49.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乡土中国
¥13.5¥26.0 -
文言浅说
¥9.8¥24.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0.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