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寿险业的制度经济分析

包邮中国寿险业的制度经济分析

1星价 ¥8.8 (4.9折)
2星价¥8.8 定价¥1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589301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32开
  • 页数:250
  • 出版时间:2010-06-01
  • 条形码:9787505893016 ; 978-7-5058-9301-6

本书特色

《中国寿险业的制度经济分析》是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大的特点是站在历史发展的脉络上来研究中国寿险制度问题,从历史脉络的角度,提出中国传统经济中的家庭保障具有正式制度的属性,揭示出中国寿险制度的特性;本书合乎逻辑的地方还表现为把寿险制度的研究放在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大背景下,使中国寿险业发展中很多与经济发展“相悖”的地方有了合理的理论解释,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又显现出中国寿险制度的特性;本书*后的落脚点放在了对中国寿险制度的评价与设计展望上,中国寿险制度的特性*终需要有特性的方式来推进中国寿险业的超常规和常规发展,从制度角度揭示中国寿险业发展的特性,中国寿险业的发展也会在制度角度找到依据。本书从寿险本身就是制度出发,由小到大,由内而外地对寿险制度进行逐层剖析,得出的观点避免了空穴来风或单纯思想火花的闪烁,也增强了结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目录

引言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章 寿险制度基础理论
一、有关制度经济理论
二、有关寿险制度的理论流派
三、寿险制度思想及实现方式
第二章 中国寿险制度产生:条件与近代背景
一、寿险制度条件
二、中国寿险制度产生
三、中国寿险早期制度状况
第三章 中国寿险制度演进与设计:近五十年的考察
一、国家与产权理论
二、转型初期中国寿险制度:设计
三、转型中期中国寿险制度发展:设计与演进
四、转型当前中国寿险制度发展:演进
第四章 中国寿险制度的变迁:制度经济理论分析
一、经济体制变迁形成了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格局
二、经济体制变迁对中国寿险制度的影响
第五章 中国寿险制度的变迁:制度经济现实
一、中国寿险制度内生性分析
二、中国寿险制度变迁的现实结果
第六章 中国寿险制度创新与完善
一、中国寿险制度创新承载者
二、中国寿险制度评价
三、未来中国寿险制度变迁的环境因素
四、基于中国寿险制度变迁与未来环境:创新与完善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寿险业的制度经济分析》以博士论文为基础所形成的成果付梓成书,可喜可贺。我国寿险业恢复发展三十年,并在普遍认为前景一片光明的发展时刻,着实需要探索并回答寿险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著作以制度经济分析视角对我国寿险业及其制度进行研究,以此探索、破解并从学术上回答有关问题,目的是不断推动寿险业的发展。我认为,著作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相关资料

插图:经济动力直接影响经济效率。因此,经济活动是否具有充分的动力,是否具有高的效率,其根源在于是否处理好了经济利益关系,是否建立了合理的制度。正是由于经济制度与经济利益、经济效率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所以,现实中,人们在解决经济利益关系和经济活动效率问题的时候,更多的是把着力点放在制度的改革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生产关系在某种角度上说就是物质生产的一部分,要将各生产要素按技术要求结合起来,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就必须通过生产关系来完成。在产品的分配上,如果能按照要素在创造财富过程中的贡献程度进行分配,则会极大调动要素所有者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使社会的生产效率极大化;否则,则会阻碍生产要素的结合或抑制生产要素的创造性,使社会生产力低下。在社会生产的各种活动中就形成了制度,制度是对生产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出的一种规范性安排。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制度的本质反映是不同的人、集团和阶级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而对于人们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不同安排,又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经济活动的动力,从而影响到经济活动的效率,因而制度在本质上解决的是人们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又是与经济效率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对于社会发展这种制度效率的外部表现来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制度是由在社会经济中占优势的集团或阶级按照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维护而建立起来的,并且要求社会其他的集团和阶级按照这一制度的要求从事社会生产活动,以及从中得到利益。从这一点来说,现实的制度体现的总是在社会经济中占优势地位的集团和阶级的利益。这是从制度的性质层次上反映的经济利益关系。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