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2009-最新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选读-(上)

包邮2001-2009-最新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选读-(上)

1星价 ¥21.5 (7.2折)
2星价¥21.5 定价¥29.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332664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8
  • 出版时间:2010-05-01
  • 条形码:9787543326644 ; 978-7-5433-2664-4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2001年至2009年历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采用中英文对照的方式,通过对获奖作家的介绍、其代表作的选读,以及对作品的分析鉴赏,使广大英语学习者和爱好者能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系统地领略到世界级文学大师的风采,从而体验到*前沿的文学成果,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实现意识形态领域的跨文化交际。

内容简介

作为世界文学的*高奖项,诺贝尔文学奖是奖励那些“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佳作品的人”。不同风格作家的获奖作品焕发着流光溢彩,不仅代表了世界文学发展的主流和*高成就,也成为世界文学的丰碑。
本书收录了九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的作品。涵盖了2001年~2009年九个年份,包括了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多种写作形式。从*近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塔-穆勒的《我所拥有的我都带着》到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奥尔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等等,这九部作品无一不是经典之作,代表了现代文坛的*高水准。本书内容为中英对照,方便读者领略作品原汁原昧的魅力,并介绍了作者生平、作品列表,以及对作品进行了解析。既可使读者提高阅读品味。又能使读者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从而使其文学鉴赏水平进一步提高。

目录

2009
laureate:hera meller
赫塔·穆勒
2008
laureate:jean marie gustave le
clezio
让·马里·古斯塔夫·勒克莱齐奥
2007
laureate:doris lessing
多丽丝·莱辛
2006
laureate:orhan pamuk
奥尔罕·帕慕克
2005
laureate:harold pinter
啥罗德·品特
2004
laureate:elfriede jelinek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2003
laureate:john maxwell coetzee
j·m·库切
2002
laureate:imre kertesz
伊姆雷·凯尔斯
2001
laureate:v(idiadhar)s(urajprasad)
naipaul
v·s·奈保尔
展开全部

节选

《*新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选读(上)》收录了九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的作品。涵盖了2001年~2009年九个年份,包括了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多种写作形式。从*近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塔-穆勒的《我所拥有的我都带着》到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奥尔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等等,这九部作品无一不是经典之作,代表了现代文坛的*高水准。《*新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选读(上)》内容为中英对照,方便读者领略作品原汁原昧的魅力,并介绍了作者生平、作品列表,以及对作品进行了解析。既可使读者提高阅读品味。又能使读者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从而使其文学鉴赏水平进一步提高。作为世界文学的*高奖项,诺贝尔文学奖是奖励那些“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佳作品的人”。不同风格作家的获奖作品焕发着流光溢彩,不仅代表了世界文学发展的主流和*高成就,也成为世界文学的丰碑。

相关资料

《我所拥有的我都带着》(德文名称:Atemschaukel)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作家赫塔·穆勒的作品,2009年由卡尔·汉泽尔出版社出版发行。小说记录了1945年以来罗马尼亚德裔被苏军驱逐到古拉格集中营的历史,讲述了来自特兰西瓦尼亚的17岁罗马尼亚籍德裔男孩儿利奥波德在前苏联集中营中的五年放逐生活。故事的原型是同为罗马尼亚德裔作家、诗人的奥斯卡·帕斯提约,他曾亲身经历那段流放生活。穆勒还采访了其他一些幸存下来的人们,其中也包括自己的母亲。她和帕斯提约将这些原始的资料记录了下来,决定共同继续完成该作品。然而,2006年,帕斯提约突然去世,致使这部小说的创作被搁置。此书的德文题目是作者自己创造的词汇,借用的是如钟摆般的呼吸,反复不息;而英文题目则代表着小说的开篇句。“我知道你会回来。”这是17岁男孩儿利奥波德的祖母在孙子被苏军逮捕并遣往乌克兰劳改营当晚对他说过的话。在小说开篇。穆勒就展示了她身为作家对文字非凡的驾驭能力。同样震撼人心的是她能令人信服地处理好这一严肃的主题:她与前罗马尼亚德语诗人奥斯卡·帕斯提约一同对古拉格集中营的悲惨生活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这无疑赋予了作品本身以生命力。当读者进入到主人公的经历中时,他的家人正帮他把仅有的财物一起装进旧行李箱。男孩儿被流放当晚家人受到了惊吓,此时他们试图克服心中的恐惧和无助。男孩儿和其他战俘被赶上了装运牲口的火车,驶向古拉格,开始了一段精疲力竭的旅程。一旦到达集中营,作者就不再提及那些读者可能预料到的陈旧话题。小说的焦点在于那些更微不足道的细枝末节,但正是这些细节威胁着战俘们的尊严,剥夺了他们对自身生命的控制权。*令人震惊的是作者颠覆了读者过去的思路,他们曾经想象什么才是*坏的情形,或许正如主人公利奥波德所经历的那样,残酷的饥饿感吞噬着他,却*终让他活下来,饥饿充当着他与世界间的纽带。当战俘们被释放时,读者认为他们本应兴高采烈;而恰恰相反,他们却惶恐不安。尽管劳改营条件恶劣、凄凉,但它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世界,高墙给他们安全感,迫使他们变得麻木不仁。穆勒的文字中不仅透露诗情和威慑力,同时也具有朴素性和形象性的特点。集中营中的一名年轻女性,在潜逃途中由于在雪地里留下脚印而被发现了藏身之处,她宣称自己永远不会原谅雪。所有其他物质都能掩盖她存在的证据,比如水、沙、泥土,而这新鲜的积雪却注定无法成为她缄默的同谋。穆勒拥有独到的个人见解,这部小说将大众目光聚焦于这段牵动人心却仍然被人忽视的德国历史事件中,它值得为世界各国读者所分享和关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