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业数字化生存与转型研究:基于产业发展的视角

报业数字化生存与转型研究:基于产业发展的视角

1星价 ¥32.5 (6.5折)
2星价¥32.5 定价¥5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707813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84
  • 出版时间:2010-07-01
  • 条形码:9787307078130 ; 978-7-307-07813-0

本书特色

《报业数字化生存与转型研究》一书,侧重从产业发展的视角揭示了传播新技术的发展所导致的报业数字化生存与转型的内在机制。全书以数字技术的背景为起点,重点考量了数字化背景下报业生存形态和产业形态的问题,并将聚焦点放在中国报业数字化目前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上。书中提出了报业数字化具体生存形态的设想,深入剖析手机报、报纸网络版、网络视频等报网终端融合的数字化生存形态,并指出报业网络化生存的终极形态应当是数据库,报业应实施基于个性化、特色化、专业化的内容生产和数据库生存。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相关研究综述与本书力图解决的主要问题、数字技术与媒体发展、中国内地报业数字化尝试及其困境、国外及港台地区报业数字化的实践参照等。

目录

**章 相关研究综述与本书力图解决的主要问题
**节 媒介数字化研究综述
一、数字化与媒介数字化生存
二、数字化与媒介融合
三、数字化与媒介形态的变迁
四、数字化与媒介传播形态的变迁
五、数字化与新闻业的变革
六、数字化与媒介产业形态的变迁
第二节 报业数字化研究综述
一、数字化与报业的生存困境
二、数字化与报网互动
三、数字化与报业的重新定位
四、报业数字化的实现路径与赢利方式
第三节 基本概念的厘定与本书力图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几组基本概念的厘定
展开全部

节选

《报业数学化生存与转型研究-基于产业发展的视角》,本书以数字技术的背景为起点,以技术与媒介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为线索,将媒介产业发展作为基本研究取向,重点考量数字化背景下报业生存形态和产业形态的问题,并将聚焦点放在中国报业数字化目前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上。提出报业数字化具体生存形态的设想,深入剖析手机报、报纸网络版、网络视频等报网终端融合的数字化生存形态,并指出报业网络化生存的终极形态应当是数据库,报业应实施基于个性化、特色化、专业化的内容生产和数据库生存。报业数字化生存形态的变迁必将带来产业形态的变迁,传统报业的产业组织、产业价值量以及赢利模式都将被重构。

相关资料

插图:与前期的报纸网络版相比,数字报纸的实践更加注重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对纸质报媒特征的张大和劣势的克服。数字报纸阶段,报媒已由*初对网络和数字技术的被动适应转向主动使用。在此趋势下,报业集团内部的各种资源也发生了数字化的升级和改造。·一是技术平台逐步统一。集团内逐步建立所有类型和系列的新闻产品(含纸质、网络和数字)的统一编辑技术平台,加快信息处理速度,实现信息共享,并为满足后续的应用和运作提供基础。·二是数据标准的统一,即需要格式化,没有格式化的文本、图像,也是不能通用的。通过统一标准,消除系统与系统之间和隔阂,实现信息的共建、共享和资源集成。然而,检视数字报纸可以看到,其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都存在着明显缺陷。“数字化”集中体现在对终端的开发与改造,内容构成和传播理念仍未跳出传统报纸生产运作的局限,试图通过技术手段使新型终端能实现对消费者传统的阅读习惯的迎合,而不是提供符合“数字化”时代要求的新的阅读体验。事物的生存、发展都与其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生存环境的改变必然引起事物生存状况的适应性调整和改变。从过去到现在,随着市场环境和传播环境的变迁,报纸的内容结构、印刷方式和发行手段都曾多次发生变化。在数字与网络传播背景下,“报纸”也必然因为网络媒体的特质发生转型。对报纸网络生存未来的讨论需打破“纸质报媒”时代形成的固有观念和刻板印象,重新审视“报纸”的概念与内涵。尽管我们尚无法判断数字报纸将以何种方式呈现,但可以肯定的是,只有适应数字传播规律、发挥数字技术特征的数字报纸形式才是具有生命力的。

作者简介

冉华,博士,四川蓬溪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媒介理论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传播理论与媒介发展研究。近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文化体制改革与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教育部人文社科博士点基金项目《中国农村大众传播的现状及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出版论著《传媒风云:来自武汉传媒市场的报告》、译著《数字媒介社会》,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