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知识与仪器-新编大学化学实验-(一)

包邮基础知识与仪器-新编大学化学实验-(一)

1星价 ¥15.8 (7.5折)
2星价¥15.8 定价¥21.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2208666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93页
  • 出版时间:2010-08-01
  • 条形码:9787122086662 ; 978-7-122-08666-2

本书特色

《新编大学化学实验(1):基础知识与仪器》:大学化学实验新体系系列教材

目录

第1章 绪论1.1 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1.2 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中心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1.2.1 实验的预习与设计1.2.2 实验记录和报告1.2.3 教师的主导作用1.3 实验室管理1.3.1 实验室规则1.3.2 实验室安全操作守则1.3.3 化学灼烧、烫伤、扎伤的预防1.3.4 电器设备的安全使用1.3.5 防火与灭火1.4 化学试剂基本常识及其安全保管1.4.1 化学试剂的分类1.4.2 化学试剂的安全保管1.5 实验室中的绿色化学1.6 实验室三废处理的一般方法1.6.1 废气的处理方法1.6.2 常见废液的处理1.6.3 固体废弃物1.7 实验预习、记录、报告参考文献第2章 基本操作技术2.1 玻璃仪器2.1.1 常用玻璃仪器简介2.1.2 玻璃加工技术2.1.3 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2.2 加热技术2.2.1 实验室加热设备2.2.2 加热技术2.3 冷却技术2.4 试剂的取用与处理2.4.1 固体试剂2.4.2 液体试剂的取用2.4.3 气体试剂使用2.4.4 溶液的配制2.5 分离与提纯技术2.5.1 干燥2.5.2 固液分离2.5.3 提取2.5.4 蒸馏2.5.5 简单分馏2.5.6 色谱2.5.7 离子交换色谱法2.5.8 结晶与重结晶2.5.9 升华2.6 分析试样的预处理2.6.1 试样的制备2.6.2 试样的分解2.6.3 待测组分的分离2.7 滴定分析技术2.7.1 容量瓶、移液管2.7.2 滴定管2.7.3 滴定操作2.8 重量分析技术2.8.1 试样的分解2.8.2 沉淀的进行2.8.3 沉淀的过滤2.8.4 沉淀的烘干和灼烧2.9 常用试纸的使用2.9.1 试纸的种类2.9.2 试纸的使用方法参考文献第3章 测量与控制技术3.1 温度的测量与控制3.1.1 温标3.1.2 水银一玻璃温度计3.1.3 贝克曼温度计3.1.4 热电偶温度计3.1.5 铂电阻温度计3.1.6 热敏电阻温度计3.1.7 恒温槽3.2 气体压力的测量3.2.1 福廷式(Fortin)气压计3.2.2 U形压力计3.2.3 弹簧压力计3.3 真空技术3.3.1 真空的获得3.3.2 真空的测量3.3.3 真空系统的检漏3.4 真空系统的安全操作参考文献第4章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结果评价4.1 数据处理4.1.1 有效数字及计算4.1.2 记录及计算分析结果的基本原则4.1.3 可疑值的取舍4.1.4 常用仪器估计精度4.1.5 显著性试验4.1.6 实验结果的正确表示4.2 误差理论4.2.1 误差4.2.2 准确度与误差4.2.3 精密度与偏差4.2.4 误差传递4.2.5 提高实验结果准确度的方法4.3 Excel在化学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4.3.1 用Excel制工作表4.3.2 Excel编辑表4.3.3 Excel中的公式和函数4.3.4 Excel的图表4.3.5 实验数据处理应用实例4.4 Origin在化学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4.4.1 Origin主要功能4.4.2 Origin的安装4.4.3 数据输入4.4.4 图形生成4.4.5 坐标轴的标注4.4.6 线条及实验点图标的修改4.4.7 数据的拟合4.4.8 其他功能参考文献第5章 常见仪器的使用5.1 分析天平5.1.1 双盘电光分析天平5.1.2 电子天平5.1.3 固体样品的称量方法5.1.4 液体样品的称量方法5.2 酸度计5.3 DDSllA型电导率仪5.4 电化学分析仪/工作站5.5 UJ一25型电位差计5.6 库仑滴定仪5.7 极谱仪5.7.1 极谱分析原理5.7.2 极谱分析装置5.7.3 极谱仪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5.8 电位滴定仪5.9 毛细管电泳仪5.9.1 基本原理5.9.2 使用和操作方法5.10 介电常数测试仪5.11 阿贝折光仪5.12 旋光仪5.13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5.1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5.14.1 基本原理5.14.2 红外光谱样品的制备5.14.3 红外光谱仪的使用和操作5.15 原子发射光谱5.15.1 原子发射光谱原理5.15.2 原子发射光谱仪的主要组成部分5.16 原子吸收光谱5.16.1 原子吸收光谱原理5.16.2 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组成部分5.16.3 干扰及其抑制方法5.16.4 样品分析方法5.16.5 灵敏度、检出极限及检测条件的选择5.16.6 原子吸收仪使用操作5.17 荧光光度计5.18 高效液相色谱法5.18.1 基本原理5.18.2 高效液相色谱仪5.18.3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5.19 氧弹式量热计5.20 熔点测定仪5.21 元素分析仪5.21.1 基本原理5.21.2 系统结构5.21.3 CHN模式操作规程5.21.4 注意事项5.22 古埃磁天平5.22.1 基本原理5.22.2 磁天平的使用5.22.3 cT5型高斯计5.23 核磁共振波谱仪5.23.1 核磁共振原理5.23.2 核磁共振波谱仪主要组成部分5.23.3 核磁共振分析方法5.23.4 仪器操作使用方法5.23.5 注意事项5.24 顺磁共振波谱仪:5.24.1 顺磁共振原理5.24.2 顺磁共振仪器5.24.3 顺磁共振参数5.24.4 仪器操作使用方法5.25 原子力显微镜5.25.1 原子力显微镜(AFM)原理5.25.2 原子力显微镜主要组成部分5.25.3 原子力显微镜操作模式5.25.4 操作流程5.25.5 注意事项参考文献附录附录一 常见酸碱的密度与浓度附录二 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25℃)附录三 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25℃)附录四 一些常见配离子的稳定常数(25℃)
展开全部

节选

《新编大学化学实验(1):基础知识与仪器》内容简介:“大学化学实验新体系系列教材”共包括四个分册:基础知识与仪器、基本操作、仪器与参数测量、综合与探究性实验。《新编大学化学实验(1):基础知识与仪器》是**分册。《新编大学化学实验(1):基础知识与仪器》分为绪论、基本操作技术、测量与控制技术、实验数据的处理与结果评价、常见仪器的使用,共五章。书中对25种常用实验仪器的原理、作用与操作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附录中列出了常用实验数据,供读者使用时查阅。《新编大学化学实验(1):基础知识与仪器》内容广泛而新颖,适用于化学、化工、环境、生物、制药、材料等专业的大学和研究生使用,也可供从事化学实验和科研的相关人员参考。

相关资料

插图:2.5.8 结晶与重结晶2.5.8.1 结晶结晶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使溶液浓度增加,或改变溶液温度,使溶解度较小的物质析出晶体而分离的方法。在化合物的制备中,经常要使用到蒸发(浓缩)和结晶的操作。(1)蒸发(浓缩)当溶液很稀而所制备的化合物溶解度又较大时,为了能从中析出该物质的晶体,必须通过加热使溶液不断浓缩,蒸发到一定程度时冷却,就可析出晶体。当物质的溶解度较大时,必须蒸发到溶液表面出现晶膜时才停止。蒸发是在蒸发皿(只限于水溶液,有机溶液必须用蒸馏方法)中进行的,蒸发皿的面积较大,有利于快速蒸发。蒸发皿中所放液体的量不能超过其容量的2/3,可以随水分的蒸发逐渐添加待浓缩的溶液。若无机物对热稳定,可以用煤气灯直接加热,否则必须用水浴间接加热。(2)结晶当溶液蒸发到一定浓度后冷却,就会从中析出溶质的晶体。析出晶体的颗粒大小与结晶条件有关,如果溶液的浓度较高,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下降,冷却得越快,则析出的晶体就越细小,否则就得到较大颗粒的结晶。搅拌溶液和静置溶液,可以得到不同的效果,前者有利于细小晶体的生成,后者有利于大晶体的生成。若溶液容易发生过饱和现象,可以用搅拌、摩擦器壁或投入几粒小晶体(晶种)等办法。2.5.8.2 重结晶如果**次结晶所得物质的纯度不符合要求,可进行重结晶。重结晶是提纯固体物质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通常用于溶解度随温度显著变化的化合物,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的化合物不适用。(1)重结晶溶剂的选择有待重结晶的物质在冷溶剂中应该微溶,在加热时则应该大量溶解,而杂质应该有尽可能大的溶解度。如果不了解究竟该用何种溶剂以及该用的溶剂量,则首先应在试管中少量地进行预试验。溶剂的选择一般按照“相似相溶”的经验法则;溶剂不应使溶质发生化学变化。常用的重结晶溶剂选择可参考表2-14。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