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新闻传播学综合案例教学(实践性、研究性人才培养综合案例教学系列教材)

- ISBN:978730012210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
- 页数:280页
- 出版时间:2010-08-01
- 条形码:9787300122106 ; 978-7-300-12210-6
本书特色
《新闻传播学综合案例教学》:实践性、研究性人才培养综合案例教学系列教材
目录
节选
《新闻传播学综合案例教学》内容简介:“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新中国教育新一轮改革与发展中的*强音。面对存在的问题、困难和挑战,我们没有退路。唯有以百倍之信心、无畏之勇气锐意改革、大胆创新,才是明智之举。然而,知易行难。对于我国整个高等教育而言,难就难在我们高校内部的各项改革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没能够主动对接和及时跟进;难就难在我们当中有一些高校管理者明知教育教学改革“剑”指何方,却没有真刀真枪地干;难就难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缺乏一颗宁静之心和一种脚踏实地、不懈探求破解难题之法的精神品性。如果这一切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那么将使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习以为常的“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憋屈,缺乏论争、质疑、批判、探究、创生和活力”的教育景象像病毒一样,继续一代代复制下去。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敲响了“我们正处于危机之中”的警钟!
相关资料
这是汶川地震发生后的一则新闻,首先在网络上流传,然后迅速在报纸、电视上广泛传播。5月15日,“母爱短信”先后出现在百度贴吧、豆瓣网、21CN网、浙江在线、互联星空。而后,国内各大媒体不问缘由,争相对其进行报道。5月17日,《新快报》A21版《三个月的孩子压在她冰冷的身下,母亲手机留言:宝贝,如果你活着,记住我爱你》;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新闻晚报》A11版《母亲手机留言:“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基本照录原消息,同时加了一些抒情文字;5月17日以后,广播电视及新媒体跟进,全国多家卫视和电台,一些视频网站、手机报、手机短信等都有相关报道;甚至在5月18日中央台举办的“《爱的奉献》——2008年抗震救灾募捐晚会”上,男主持人也用饱含感情的口吻播报了此事。在感动无数人的同时,也引起很多读者的质疑,《国际新闻界》(2008-06)刊载唐远清的一篇论文《任何时候都应追寻新闻的真实——对汶川地震后“母爱短信”报道的反思》,从消息来源、报道的文字等方面对这则催泪短信进行分析论证,认为这则新闻的真实性存在问题。原因如下:首先,《人民日报》报道的《去世前,她给孩子留下短信》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其消息来源不真实,属于虚构。*初网络上流传的消息版本没有署名具体的作者,关于报道,没有相关图片以及视频。而且,关于人物指代,均为“他”、“抢救人员”、“人们”而没有一个明确的名字和人物。可见,这篇报道没有可靠的消息来源,“五w”交代不清楚,而《人民日报》的报道只是对网络版的故事做了一些删减,加上时间“5月13日中午”和地点“这是震后的北川县”,文末加上“综合新华社等媒体报道”就匆忙地把一篇“无头消息”装扮成了给受众的新闻报道。其次,夸张。此稿件的语言不属于新闻语言,而是运用了大量夸张的文学手法。如“他熟睡的脸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很温暖”。第三,诗化、煽情。文章主体没能做到简洁快速地介绍事件本身,却重在渲染气氛,动人情感。“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女性生存战争
¥20.8¥66.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0¥36.8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自卑与超越
¥14.3¥39.8 -
性心理学
¥18.4¥58.0 -
西方哲学史
¥12.4¥38.0 -
自卑与超越-完整全译本
¥14.3¥39.8 -
儿童教育心理学
¥12.4¥38.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1.6¥36.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6.2¥49.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乡土中国-彩色插图版
¥11.7¥39.8 -
文言浅说
¥9.8¥24.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0.2¥56.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0.0¥36.0 -
苏联演变与民族问题研究
¥23.5¥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