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2010中国工业发展报告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工业

2010中国工业发展报告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工业

1星价 ¥58.8 (3.5折)
2星价¥57.1 定价¥1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61054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
  • 页数:724页
  • 出版时间:2010-08-01
  • 条形码:9787509610541 ; 978-7-5096-1054-1

本书特色

《2010中国工业发展报告: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工业》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

目录

总论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工业(1)一、首当其冲的工业成为保增长的中流砥柱(2)二、从国际金融危机的实体经济根源中认识中国工业的现实(4)三、逆境中再启强国富民之路的新征程(6)四、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趋势与挑战(8)五、结语(12)I.综合篇(15)**章 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工业国际环境的变化(17)一、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状况(18)二、中国工业面临的严峻国际挑战(22)三、中国工业面对国际环境变化的发展思路(26)第二章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低碳经济(33)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低碳经济的推动(34)二、向低碳经济转型对中国的影响(36)三、中国的竞争优势转型战略(41)第三章 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工业化进程(45)一、国际金融危机前中国工业化的进展及其表现出的依赖出口的特点(45)二、国际金融危机对2008年、2009年中国工业化进程的直接影响(47)三、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政府行为(49)四、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工业化进程影响的区域差异(50)五、国际金融危机启示我们必须真正转变工业发展方式(51)六、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四大重点问题(53)第四章 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工业增长的轨迹(59)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工业增长的影响(59)二、宏观政策对中国工业增长的促进(63)三、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工业增长轨迹的国际比较(66)四、两次金融危机下中国工业增长轨迹的比较(69)五、结论与政策建议(73)第五章 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工业结构的变化(77)一、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工业结构的变动态势(78)二、后金融危机时期工业结构的变动方向(82)三、当前工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84)四、推动工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87)第六章 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工业对外贸易的变化(91)一、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态势的变化(92)二、贸易结构的变化(95)三、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99)四、加快贸易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103)第七章 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109)一、中国工业投资增长的态势和特点(109)二、中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需要关注的几大问题(113)三、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工业投资(116)第八章 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对工业经济的影响(121)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基础设施投资(122)二、基础设施投资在工业止跌回升中的作用(124)三、基础设施投资在促进工业长期增长中的作用(128)四、后金融危机时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建议(132)第九章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工业就业形势的变化(135)一、2008~2009年的中国工业就业形势(136)二、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就业政策(141)三、中国工业就业形势展望(143)第十章 工业在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地位与作用(147)~、工业在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贡献(147)二、工业是增强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152)三、中国工业科学发展的政策取向(155)第十一章 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其对工业发展的作用(159)一、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主要任务与政策措施(160)二、“调整振兴规划”的保增长成效及其政策调整(163)三、“调整振兴规划”的调结构作用及其政策探讨(167)四、“调整振兴规划”与“十二五”时期产业政策取向(170)第十二章 扩大消费需求政策及其对工业增长的作用(175)一、扩大消费需求的主要政策与措施(176)二、扩大消费需求政策对工业增长的作用(178)三、扩大消费需求政策中的问题与困难(181)四、扩大消费需求政策的调整与完善(185)Ⅱ.产业篇(189)第十三章 能源工业(191)一、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能源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192)二、中国能源工业结构调整及存在的问题(198)三、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能源发展的重点(203)第十四章 钢铁工业(209)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冲击(209)二、中国钢铁工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与发展态势(211)三、中国钢铁工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16)四、促进中国钢铁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218)第十五章 有色金属工业(223)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巨大冲击(223)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227)三、对《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简要评价(230)四、进一步促进有色金属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建议(233)第十六章 建材工业(237)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建材工业的影响(238)二、中国建材工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及其表现(241)三、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建材工业发展的展望(243)第十七章 石化工业(249)一、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石化工业运行特点(249)二、《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其影响(254)三、中国石化工业存在的问题(258)四、中国石化工业发展建议(260)第十八章 化学工业(265)一、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化学工业总体发展态势(265)二、中国化学工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270)三、2010年中国化学工业发展展望(273)四、促进中国化学工业科学发展的对策建议(276)第十九章 机械工业(281)一、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态势(282)二、中国机械工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及效果评价(285)三、中国机械工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90)四、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机械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292)第二十章 汽车工业(297)一、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进展(297)二、《汽车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作用评价(302)三、2010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展望(305)四、促进中国汽车工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与对策建议(307)第二十一章 船舶工业(311)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船舶工业的影响(311)二、中国船舶工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及效果(317)三、展望与政策建议(319)第二十二章 航空航天工业(325)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的影响(326)二、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发展现状(328)三、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331)四、政策建议(334)五、2010年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展望(335)第二十三章 电子信息工业(339)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电子信息工业的影响(340)二、中国电子信息工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及效果(343)三、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电子信息工业的机遇与对策建议(349)第二十四章 轻工业(353)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轻工业发展的冲击和影响(354)二、中国轻工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对策措施与成效(355)三、中国轻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趋势展望(359)四、对策建议(361)第二十五章 食品工业(365)一、中国食品工业的基本特点(365)二、中国食品工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与效果(368)三、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中国食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72)四、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政策建议(373)第二十六章 纺织工业(379)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纺织工业发展趋势(379)二、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纺织工业的影响(381)三、纺织工业政策调整及2009年运行状况(383)第二十七章 家电工业第二十八章 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地区增长与投资格局第二十九章 中国东部地区的工业经济态势第三十章 中国中部地区的工业经济态势第三十一章 中国西部地区的工业发展态势第三十三章 中国工业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下的表现第三十四章 中国国有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下的表现第三十五章 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十六章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的影响第三十七章 中国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及其效应第三十八章 中国上市公司在国际金融危机下的表现第三十九章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企业并购第四十章 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企业战略的变革第四十一章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企业风险管理第四十二章 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第四十三章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企业自主品牌发展战略第四十四章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附录1附录2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2010中国工业发展报告: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工业》内容简介:2010年《中国工业发展报告》的主题是“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工业”。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经济关系的严重失衡,而危机则是强制性和破坏性地克服或者解脱严重失衡状况的过程。那么,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世界经济是否也是在严重失衡中强制性和破坏性地发生了趋向平衡的现象,中国工业在其中以及今后发挥和将会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相关资料

插图:(1)中国的现实情况。30多年来,工业是中国改革开放*前沿、*深刻的领域,也是中国目前国际竞争力*强的产业。但是,中国工业化的过程还没有完成。尽管从经济产出的构成看,工业已经占有很高比重,似乎已达到工业国的标准(其实,中国工业的比重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曾经达到的比重),但从人口和劳动力结构看,农业仍然占很高的比重,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主要是工业转移的过程远未完成。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发展中大国,解决正在面临和将要面临的几乎一切重大和长远的经济社会问题,都高度依赖于重化工业的长足发展。只有形成发达的重化工业,才能解决中国城镇化、交通运输、资源开发、水利工程、环境保护和国土治理以至国家安全、民生福利等问题。所以,建设更为强大的工业,仍然是相当长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内容。而且,从工业本身的技术特征看,中国工业总体上仍处于规模收益递增时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增加工业投资和扩大工业规模仍然具有客观必然性和效益合理性。这是各地具有发展工业的强烈愿望的经济学根源。(2)工业增长和发展出现的问题。工业对中国改革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所面临的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本质上是由于工业率先改革开放而其他大多数领域相对滞后所产生的,不应都被归结为工业发展本身的问题。例如,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土地制度、环境保护制度、资源开发利用制度等的变革落后于工业所产生的一些问题,不应被归结为工业发展的恶果。人们常常指责工业消耗了资源。其实,从根本上说,恰恰是工业创造了“资源”:地球上以及太空中的物质是“资源”还是“废物”,完全取决于工业技术能力和需求。如果没有工业,地球上的大多数物质都不是“资源”。有了发达的工业,才能节约或高效率使用地球物质,包括土地、水、矿物等。人们还常常指责工业破坏了环境。其实,工业是保护和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工业,人口密集的中国不可能保持青山绿水,荒凉贫瘠的土地难以成为适合人们居住生活的地方。有了发达的工业,保护和改善环境才能成为现实和可行的目标。(3)中国工业的社会责任的历史使命。由于工业是就业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在现阶段,工业发展的民生意义具有根本性和基础性。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工业化,使数亿中国人能够越来越多地享受工业文明的成果;但13亿中国人中的大多数(主要是农民)仍在期待着工业文明到来,期盼着工业文明带来的福利。从这个意义上说,工业化不仅仍然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而且是*大的民生事业。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