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分
包邮当代文物鉴定家论丛:蓄墨小言(全二册)
当代文物鉴定家论丛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4021158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全4册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788
- 出版时间:1999-04-01
- 条形码:9787540211585 ; 978-7-5402-1158-5
内容简介
《蓄墨小言》为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记墨的书始于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里的《墨谱》一卷、李孝美《墨谱》、晁说之(一说是其弟贯之)《墨经》,以及何蘧《春渚记闻》里面的记墨部分都是。但这些书的内容往往涉及墨的各方面,如墨的历史,制造的方法,制墨名家的事迹,墨的名目、制作和其他有关的故事,并不限于记载墨的本身,更不是专谈藏墨的。到了元朝张寿《畴斋墨谱》(作于至元二十三年、1286,见吴昌绶《十六家墨说》)和陆友的《墨史》才侧重记载历代制墨家和他们所制的墨,但尚不是专门记载藏墨的著作。如张寿就记载他的朋友杨好谦请他试墨数十笏的事,可见还是把墨主要作为写字的工具而不是供收藏的文物。再后到了明代,如书家邢侗好墨,《十六家墨说》里刻有他的《墨谭》和《墨记》,记载了他自己所藏和见闻所及的墨。他的墨有的是藏而不用的,如罗小华署有辛亥年号的墨,据说“弹之铿铿作金石声,色理阁然,钻之弥坚,即烦博浪一击,不能骤碎,然亦不欲研磨。宝若躯命,再三十余年,拟作河间圹中殉,不复令从世代间磨人”(见《十六家墨说》上卷十一页)。同时他也记载了磨试程君房墨的经验。先试的是“妙品”和“重玄”,说它们“入目色泽无异时工,磨而试之,勃然五色云起凤池之上,坚而能润,黝而有光。余求所谓舐笔不胶,入纸不晕,今始见之”(同上十五页)。后来知道“妙品”尚是程墨的下乘,他就又试“寥天一”(或“非烟”),“旋洗端砚,注水涓滴,试磨一线。紫烟上浮,神王气清,精光射目。其视‘重玄妙品’迥出天渊”(同上十六页)。可见他对墨也还是既藏也磨的,这就是说,他并没有把墨纯粹当做收藏对象来对待。此外明人项元汴《蕉窗九录》里有《墨录》,麻三衡《墨志》里有《系氏》一篇记载墨工姓名,《稽式》一篇记载墨的名目,然而也都还不是专记藏墨之作。
前言
作书绘画,墨是不可少的东西,而佳墨不易得,所以历来为人宝爱,遇上好的就要多存一些以备用。起初藏是为了用,但随着墨的越做越精,本身就变成了艺术品,变成了收藏对象的文物,于是遂有藏墨这桩事,有记藏墨的著作。
记墨的书始于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里的《墨谱》一卷、李孝美《墨谱》、晁说之(一说是其弟贯之)《墨经》,以及何蘧《春渚记闻》里面的记墨部分都是。但这些书的内容往往涉及墨的各方面,如墨的历史,制造的方法,制墨名家的事迹,墨的名目、制作和其他有关的故事,并不限于记载墨的本身,更不是专谈藏墨的。到了元朝张寿《畴斋墨谱》(作于至元二十三年、1286,见吴昌绶《十六家墨说》)和陆友的《墨史》才侧重记载历代制墨家和他们所制的墨,但尚不是专门记载藏墨的著作。如张寿就记载他的朋友杨好谦请他试墨数十笏的事,可见还是把墨主要作为写字的工具而不是供收藏的文物。再后到了明代,如书家邢侗好墨,《十六家墨说》里刻有他的《墨谭》和《墨记》,记载了他自己所藏和见闻所及的墨。他的墨有的是藏而不用的,如罗小华署有辛亥年号的墨,据说“弹之铿铿作金石声,色理阁然,钻之弥坚,即烦博浪一击,不能骤碎,然亦不欲研磨。宝若躯命,再三十余年,拟作河间圹中殉,不复令从世代间磨人”(见《十六家墨说》上卷十一页)。同时他也记载了磨试程君房墨的经验。先试的是“妙品”和“重玄”,说它们“入目色泽无异时工,磨而试之,勃然五色云起凤池之上,坚而能润,黝而有光。余求所谓舐笔不胶,入纸不晕,今始见之”(同上十五页)。后来知道“妙品”尚是程墨的下乘,他就又试“寥天一”(或“非烟”),“旋洗端砚,注水涓滴,试磨一线。紫烟上浮,神王气清,精光射目。其视‘重玄妙品’迥出天渊”(同上十六页)。可见他对墨也还是既藏也磨的,这就是说,他并没有把墨纯粹当做收藏对象来对待。此外明人项元汴《蕉窗九录》里有《墨录》,麻三衡《墨志》里有《系氏》一篇记载墨工姓名,《稽式》一篇记载墨的名目,然而也都还不是专记藏墨之作。
目录
二、周亮工墨
三、林云铭墨
四、龚蕃锡墨
五、曹鼎望墨
六、曹锈墨
七、梁清标墨
八、刘源墨(一)
九、刘源墨(二)
一○、靳治荆墨(一)
一一、靳治荆墨(二)
一二、靳治齐墨
一三、张廷柱墨
一四、宋荦墨(一)
一五、宋荦墨(二)
一六、宋荦墨(三)
一七、汪节巷《黄海群芳图》墨
一八、程次张墨
一九、张绶墨
二○、曹寅墨
二一、程增墨
二二、张榕端墨
二三、蒋国祚墨
二四、“馀清轩家藏”墨
二五、“清爱堂”墨
二六、郎廷极贡墨
二七、梁世勋贡墨
二八、王度昭贡墨
二九、王之枢墨
三○、李成龙贡墨
三一、张连登贡墨
三二、白潢贡墨
三三、谢履厚贡墨(一)
三四、谢履厚墨(二)
三五、曹素功制“嵩呼万岁”墨
三六、“陆舫清赏”墨
三七、范时绎贡墨
三八、李宗典墨
三九、张廷玉墨
四○、江春墨
四一、方观永墨
四二、袁枚墨
四三、观稼堂墨
四四、汪由敦墨
四五、“光被四表”贡墨
四六、东武李氏墨
四七、胡子卿造砚形墨
四八、方观承《依园图》墨
四九、曹素功复制《依园图》墨
五○、“太平雨露”贡墨
五○一、钱大经墨
五二、内务府造办处制墨
五三、阙里孔氏墨
五四、孙珩墨
五五、孙蟠墨(一)
五六、孙蟠墨(二)
五七、孙蟠墨(三)
五八、王昶墨(一)
五九、王昶墨(二)
六○、吴省兰墨
六一、福禄墨
六二、赐砚堂墨
六三、叶天赐墨
六四、王檀望墨
六五、徐立纲墨
六六、胡季堂墨(一)
六七、胡季堂墨(二)
六八、牛稔文墨
六九、曹素功《富贵图》墨
七○、毕沅为王文治集《兰亭》墨
七一、巴慰祖制石鼓墨
七二、“雪筠斋藏墨
七三、汪节蓬“五百斤油”墨
七四、江德量墨
七五、王杰墨
七六、汪觳墨
七七、汪毂“快雨堂临书墨
七八、汪禀墨
七九、“金涂塔”墨
八○、吴甸华墨
八一、“梦禅室”墨
八二、黄易墨
八三、“水竹居”墨
八四、刘墉墨
八五、刘钚之墨
八六、司马达甫、程振甲造瓦当墨
八七、铁保墨
八八、巴慰祖等六人联名制墨
八九、江孟卿墨
九○、汪节巷“菊香膏”墨
九一、阮元墨
九二、阮元进呈墨
九三、金氏清啸阁墨
九四、纪昀墨
九五、洪亮吉墨
九六、程洪然墨
九七、子华等五人合制墨
九八、王芑孙墨
九九、茹古斋墨
一○○、梁同书墨
一○一、程丽仲墨
一○二、七十二鸳鸯吟社墨
一○三、查有圻墨
一○四、查彦钧墨
一○五、吴照墨
一○六、程永康墨
一○七、方维甸《棉花图》墨
……
节选
作者简介
周绍良(1917-2005),安徽省东至县人,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他出身世家,家学渊源。早年师从唐立庵、谢国桢、陈坷一诸先生。一九四五年入古籍刊行社,后转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室,长期从事图书编辑工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出任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首任馆长。曾任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分会会长。又曾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文化部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北京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主要著作有《敦煌变文汇录》、《敦煌写本坛经原本》、《绍良丛稿》、《红楼梦论文集》、《唐传奇笺证》、《唐才子传笺证》、《清代名墨谈丛》、《曹素功制墨世家》、《蓄墨小言》、《清墨谈丛》、《百喻经今译》,合著的有《唐代墓志汇编》、《红楼梦书录》等。其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尤其是在佛学、红学、敦煌学、唐史研究及古文献学等方面,更是造诣很深,独树一帜,影响远播海内外;其于清墨的收藏与研究,更堪称当代之大家。
-
扑克收藏与欣赏
¥11.2¥32.0 -
东北书店书刊收藏与鉴赏
¥17.2¥60.0 -
全彩典藏图本-铜镜史典
¥15.5¥58.0 -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收藏系列:中国古代年画
¥18.4¥58.0 -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收藏系列:中国古代木雕
¥19.1¥58.0 -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收藏系列:中国古代瓷器
¥19.1¥58.0 -
(2019年推荐)收藏传奇:文物收藏的故事 文明血脉的传承
¥15.4¥48.0 -
海外汉学译丛 器成天下:中国瓷器考
¥23.0¥64.0 -
潘奕辰讲沉香
¥12.5¥32.0 -
温润通灵--玉器收藏与鉴赏
¥28.3¥78.0 -
邮票图说宠物乐园
¥16.0¥50.0 -
青铜之美
¥110.6¥158.0 -
永不消逝的纹路:经典文物图样
¥50.0¥89.0 -
那些年,那些钱2——聚焦古今钱币文明的传承与实践
¥70.8¥118.0 -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收藏系列:中国古代青铜器
¥18.4¥58.0 -
西藏瑰宝:吐蕃 分治时期壁画精选
¥6.2¥12.0 -
2022方寸天地-邮票上的中国历史文化人物
¥19.4¥68.0 -
欧洲古董珠宝通典
¥97.5¥199.0 -
藏书ABC
¥61.2¥128.0 -
画说;经典系列画说 元明清词大典
¥17.9¥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