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30310806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90页
- 出版时间:2010-09-01
- 条形码:9787303108060 ; 978-7-303-10806-0
本书特色
《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书系·南帆卷》:关于文学,关于世界他们从未止歇的激情伴随自觉的文化探询总是在*具探索性的问题意识之后如期而至面对文学的困境、局限与悖论,他们始终坚执子严肃的激情,以无限接近那些可以想象的真实。
目录
节选
《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书系·南帆卷》主要内容简介:迄今为止,我愈来愈经常遭遇的询问之一是——还在从事文学研究吗?我听得出来,这种询问包含了某种怜悯。不识时务,冥顽不化,这是怜悯背后的潜台词。当然,这些询问具有多种背景。多数人的参照是社会广泛认可的那些令人羡慕的职业,例如银行家、市长或者企业的CEO。一个人怎能无视功名,胸无大志地沉溺于吟花弄月,卿卿我我?哪怕是做那些风险很大的股市操盘手,金融世界里的搏杀是不是也比字雕句琢好一些?
相关资料
作家真的那么了解他自己写下的一切吗?其实,意义并不是话语生产者可能完全垄断的。“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作家的本人意图的确是意义生产的一个参照,但是这种参照的价值远不如原先想象的那么重要。许多作家的意图可能惊人地宏大,但是他们的作品却十分渺小;个别作家可能胸无大志,却在无意之间留下了传世之作。当然,完全否认作家在意义生产之中的作用,拒绝了解作家的意图,这是“新批评”学派兴起之后的事情了。“新批评”学派将崇拜作家视为一种浪漫主义的陋习。“新批评”号称实行一种“客观主义”或者“本体论”的批评。他们认为,作品是文学批评的唯一依据,作品之外的因素不该对文学批评形成干扰。威廉.K.维姆萨特和蒙罗.C比尔兹利联合发表了著名论文《意图谬见》。在他们眼里,作家的意图已经是文学批评的障碍:“文学批评中,凡棘手的问题,鲜有不是因为批评家的研究在其中受到作者‘意图’的限制而产生的。”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论证说,作者对于作品的精心构思并不是衡量作品价值的标准。如果诗人成功地做到了他所要做的事情,那么,他的诗已经表明了一切。鉴定一首诗犹如鉴定一块布丁或者一台机器一样,人们只有从一个产品所起的效用中才能推知设计者的目的。诗可以不关心作者的意图,这是诗与应用文的不同之处。在这个意义上,诗是自足的存在。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这方面的观念得到了普遍的肯定:作品诞生之后已经属于公众,它不再接受作者用意的支配,“对文艺作品的评价是大众范围的,而这作品不是依照作者本人的如何来衡量的。”①
作者简介
南帆,本名张帆,1957年出生。现为福建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文联主席、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闽江学者”、福建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学理论研究。主要学术著作有《冲突的文学》《文学的维度》《隐蔽的成规》《双重视域》《后革命的转移》《五种形象》《文学理论》等。并出版多部散文随笔集,曾获得第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散文家奖等多个奖项。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5.9¥55.0 -
我是一只骆驼
¥14.2¥32.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4.5¥45.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中国小说史略
¥15.4¥35.0 -
瓦尔登湖
¥11.1¥39.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10.2¥26.0 -
她们
¥16.0¥46.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像我这样和生活开玩笑的人
¥16.6¥52.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几多往事成追忆
¥10.6¥32.0 -
存在的艺术(八品-九品)
¥13.5¥39.0 -
门
¥14.4¥42.0 -
到山中去
¥9.1¥30.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7¥15.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美,在此时,此身,此地
¥15.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