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传统民居与地域文化-第十八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

包邮2010-传统民居与地域文化-第十八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

1星价 ¥28.4 (6.3折)
2星价¥28.4 定价¥4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847954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4页
  • 出版时间:2010-09-01
  • 条形码:9787508479545 ; 978-7-5084-7954-5

本书特色

《第十八届传统民居与地域文化: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是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民居建筑研究六十年回顾与展望(代序)传统民居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从以官式建筑为蓝本到以传统民居为源泉——中国立基传统文化建筑潮流的历史转向传统民居与时代创新徽州传统住宅围护外墙的改造初探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民居建筑优化整合研究西北旱作农业区村落发展模式与民居营建研究——以延安市安塞县为例浅谈湖北新滩古民居抢救性保护开放设计下的乡村民居更新——以鄂州磨刀矶农村民居改造为例从周庄、西塘模式看传统聚落的保护与发展传统民居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机制研究吾乡吾土吾家——旧城改造浪潮中的传统民居保护探索青岛历史民居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围屋群落整体性的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研究——以江西龙南关西(新围)为例南昌市万寿宫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研究浅析民居保护修复中的原则与措施——以贵州镇远历史街区民居建筑保护设计为例历史街区面临的危机及动态保护策略研究——以周村大街为例浅谈旧县村建筑的传统回归及其启示可持续性的城市更新策略——浅析济南老城区的更新与保护策略浅析豫西下沉式窑洞民居的保护与发展夏季鄂东南传统民居潮湿的类型、危害及其修复浅议一般性古村落的保护策略——以雷家村为例一般性传统住宅的原真性保护初探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和发展传统民居与文化齐鲁传统民居概览台湾庙宇屋顶装饰的审美文化解读历史环境中的济南泉城聚落空间特色解析探察天津李纯祠堂中的王府遗构阎锡山故居的空间研究——空间政治学及空间句法解析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与伊斯兰清真寺建筑的深层次融合——解析济南清真南大寺建筑群厦门近代建筑的美学特征济南泉水聚落形态特色的保护问题研究江西赣中天井院民居的内庭空间简析济南民居色彩浅析武汉里份的空间特质与地域主义设计——以汉润里与坤厚里为例明代沿海卫所城堡民居建筑特点研究——以深圳大鹏所城民居为例柬埔寨吴哥古迹建筑与装饰艺术探微传统民居建筑的装饰审美文化——以湖南传统民居为例论传统村落民俗活动空间及传承——以山西榆次后沟村为例济南老城区民居门楼建筑文化特色探析磁器口之“理——对巴蜀传统山地民居的思考浅析川南民居及其人文品格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帐篷式民居的形态演变自然因素影响下的山东鲁西北平原民居山东村落民居的景观意象分析研究浅析聊城古城民居的地域特色传统民居调查难忘的山寨印象——云南丽江宝山石头城考察记鲁运河沿岸传统民居初探——以临清传统民居为例青岛里院建筑调研与思考鄂东南传统血缘型村落公共空间案例解析——以阳新县玉境村为例传统堡寨聚落区域分布及规律研究陕西合阳县灵泉村现状调查研究河南传统民居中尘封已久的遗产——博爱民居内蒙古晋风民居初探——以包头旅蒙晋商民居为例鲜水河畔的道孚民居川西嘉绒藏寨——马尔康西索民居特色探析湘东北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特色浅析——以张谷英大屋和沈家大屋为例海南琼海蔡家宅的建筑特征解析雅安望鱼古镇形态特征分析论济南民居的亲水情结及保护水,延续了朱家峪的生命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山西后沟古村聚落民居排水组织方式初探海草房营建研究胶东民居——海草房研究闽南红砖厝中砖瓦“建构性”的艺术表现力胶东“炕灶文化”居住空间形态发展研究太行山南部地区民居建筑的技艺特征探析四川新都桥镇木雅藏族民居的营造智慧初探江南地区传统民居天井营造尺度之地域性差异福建永安青水传统民居的木构件名称及其编号定位传统民居理论研究“家”作为民居研究的独特视角——解读《家屋、家居、家庭:中国人的中国式居住》东北传统民居的建筑识别系统初探凉亭街中的“雁阵效应”回顾与传承——山东民居研究的学术史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山东民居基于原型思维的“城市民居”现象评析传统与现代的角逐——从拉普卜特之《宅形与文化》看中国民居文化传统民居的生态智慧亚热带传统民居生态节能技术探析丹巴县中路乡藏族民居营建及其生态智慧初探浅谈区域建筑营建对气候的应对策略——以海南文昌十八行聚落为例琼北传统民居的绿色生态建筑经验基于地域文化传统的东北地区民居生态观
展开全部

节选

《第十八届传统民居与地域文化: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内容简介:传统民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不仅是用建筑学的观念和方法,还涉及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文化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领域。《第十八届传统民居与地域文化: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可以说是民居建筑研究六十年的一个阶段性成果汇报,收录的论文基本可分为6大类:传统民居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传统民居与文化、传统民居调查、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传统民居理论研究和传统民居的生态智慧。全书资料翔实,对中国传统民居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第十八届传统民居与地域文化: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适用于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的师生和相关从业人员,以及建筑文化爱好者。

相关资料

插图:一、传统民居积淀了传统的建设经验综观传统民居,无论是平原、高山、丘陵、河浜、……都有她的踪影。不同民族的住居是在传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长期积淀的结果,形成了一定的型制,反映了不同的特色。建筑平面的组织方式适应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各有一系列简明的组织方法,小到单幢,大到聚落乃至城市,其脉络都较为清晰,其中以一定的轴线来加以铺陈。民居具有广泛适应性,面对不同的地理环境,其能恰当地选择地形,化不利为有利,从而组织成多姿多态的式样。民居通常都很重视建筑的自然采光与通风,在诸如天井抽风、自然采光、内部通风处理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就地取材,是民居建设中*大的一个特点,无论是石、泥、竹、木的利用,都有十分成熟的技术。一般地说,民居的建设,建筑材料很少从外地运入,以节约经费。民居在保护建筑的环境方面,充分发挥了当地植物的优势,从而与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传统民居的分类有很多,有以单幢、庭院、大院、聚落来分类的,有以地方、民族来分类的。就型制而论,常见的有合院建筑、客家团楼、藏族碉楼、羌族邛楼、新疆阿以旺、土族的庄窠、土家族的吊脚楼、黄土高原的窑洞、广东筒子房、傣族竹楼、纳西族四合五天井、云南一颗印等等,这仅是其中主要的几种型制,它们都有成套的建设经验,在各地民居建设发展中都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人们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二、传统民居反映了地域性建筑的文化特征民居建筑,除反映各地生活习惯,地理环境,功能组织与施工技术之外,还蕴含各地不同的文化特征,亦十分丰富。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