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2010-传统民居与地域文化-第十八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

- ISBN:978750847954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4页
- 出版时间:2010-09-01
- 条形码:9787508479545 ; 978-7-5084-7954-5
本书特色
《第十八届传统民居与地域文化: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是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节选
《第十八届传统民居与地域文化: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内容简介:传统民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不仅是用建筑学的观念和方法,还涉及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文化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领域。《第十八届传统民居与地域文化: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可以说是民居建筑研究六十年的一个阶段性成果汇报,收录的论文基本可分为6大类:传统民居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传统民居与文化、传统民居调查、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传统民居理论研究和传统民居的生态智慧。全书资料翔实,对中国传统民居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第十八届传统民居与地域文化: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适用于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的师生和相关从业人员,以及建筑文化爱好者。
相关资料
插图:一、传统民居积淀了传统的建设经验综观传统民居,无论是平原、高山、丘陵、河浜、……都有她的踪影。不同民族的住居是在传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长期积淀的结果,形成了一定的型制,反映了不同的特色。建筑平面的组织方式适应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各有一系列简明的组织方法,小到单幢,大到聚落乃至城市,其脉络都较为清晰,其中以一定的轴线来加以铺陈。民居具有广泛适应性,面对不同的地理环境,其能恰当地选择地形,化不利为有利,从而组织成多姿多态的式样。民居通常都很重视建筑的自然采光与通风,在诸如天井抽风、自然采光、内部通风处理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就地取材,是民居建设中*大的一个特点,无论是石、泥、竹、木的利用,都有十分成熟的技术。一般地说,民居的建设,建筑材料很少从外地运入,以节约经费。民居在保护建筑的环境方面,充分发挥了当地植物的优势,从而与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传统民居的分类有很多,有以单幢、庭院、大院、聚落来分类的,有以地方、民族来分类的。就型制而论,常见的有合院建筑、客家团楼、藏族碉楼、羌族邛楼、新疆阿以旺、土族的庄窠、土家族的吊脚楼、黄土高原的窑洞、广东筒子房、傣族竹楼、纳西族四合五天井、云南一颗印等等,这仅是其中主要的几种型制,它们都有成套的建设经验,在各地民居建设发展中都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人们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二、传统民居反映了地域性建筑的文化特征民居建筑,除反映各地生活习惯,地理环境,功能组织与施工技术之外,还蕴含各地不同的文化特征,亦十分丰富。
-
经典常谈
¥7.6¥14.8 -
社会主义及其文化
¥15.4¥38.5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10.5¥29.8 -
中国馔馐谭
¥10.9¥23.0 -
茶经(黑白版)
¥11.1¥48.0 -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梁晓声解读中国人文化心理的重磅新作
¥18.1¥39.8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8.5¥25.0 -
被颠覆的文明-我们怎么会落到这一步-(升级版)
¥13.6¥42.0 -
经典常谈
¥13.7¥39.8 -
年轻人的国文课(八品)
¥28.3¥59.0 -
大家小书:苏辛词说
¥12.2¥26.0 -
替时代写生·日记里的胡适(八品)
¥13.5¥39.0 -
柏杨杂文精选集-吓人的国粹教育
¥9.9¥24.0 -
国学入门
¥15.4¥48.0 -
瓢箪鲶闲话
¥10.7¥36.0 -
寻味中国
¥15.1¥38.0 -
柏杨作品-劣根:国民灵魂的桎梏
¥10.6¥26.0 -
树荫的温柔-亘古人类激情之源
¥15.0¥39.0 -
瓷都拾遗-景德镇瓷业习俗
¥13.5¥30.0 -
知识分子的幽灵
¥20.5¥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