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20098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70页
  • 出版时间:2010-10-01
  • 条形码:9787513200981 ; 978-7-5132-0098-1

本书特色

《天然药物化学(供药学类专业用)》: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宏观指导下,由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组织,全国开设天然药物化学的高等院校联合编写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本书共十三章。**章绪论,介绍天然药物化学的基本知识、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二章介绍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增加了现代提取分离的新方法、新技术;第三章至第十二章分别讨论各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多数章节结合实例介绍新技术);第十三章讨论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的一般程序与方法,为开发各类新药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书可作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各专业本科生的教学用书,中药学类各专业本科生的教学辅助用书,还可供广大医药工作者参考。

目录

**章 绪论
第二章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
第三章 生物碱
第四章 糖和苷类化合物
第五章 醌类化合物
第六章 苯丙素类化合物
第七章 黄酮类化合物
第八章 鞣质及其他酚类
第九章 萜类和挥发油
第十章 三萜类化合物
第十一章 淄体类化合物
第十二章 海洋天然药物
第十三章 天然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附录 主要药用天然化合物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节选

《天然药物化学(供药学类专业用)》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宏观指导下,由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组织,全国开设天然药物化学的高等院校联合编写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天然药物化学(供药学类专业用)》共十三章。**章绪论,介绍天然药物化学的基本知识、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二章介绍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增加了现代提取分离的新方法、新技术;第三章至第十二章分别讨论各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多数章节结合实例介绍新技术);第十三章讨论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的一般程序与方法,为开发各类新药打下一定的基础。《天然药物化学(供药学类专业用)》可作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各专业本科生的教学用书,中药学类各专业本科生的教学辅助用书,还可供广大医药工作者参考。

相关资料

插图:四、沉淀法沉淀法是在提取液中加入某种试剂产生沉淀,以获得有效成分或除去杂质的方法。(一)溶剂沉淀法溶剂沉淀法是在含有混合成分的溶液中,加入某种溶剂或混合溶剂,使混合物中的某些成分沉淀出来的分离方法。例如在水提取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使含醇量达到80%以上,则难溶于乙醇的成分如淀粉、树胶、黏液质、蛋白质等杂质从溶液中沉淀出来,经过滤除去沉淀,即可达到有效成分与这些杂质相分离的目的。这便是中药制剂中常用的“水提醇沉法”和“醇提水沉法”的基本原理。又如将粗制总皂苷溶于少量甲醇中,然后滴加乙醚、丙酮或乙醚一丙酮的混合溶剂,边加边摇匀,皂苷即可析出,如此反复处理数次,可得到较纯的总皂苷。如逐渐降低溶剂的极性,皂苷还可能分批析出,得到不同极性的皂苷混合物。(二)酸碱沉淀法酸碱沉淀法是利用酸性成分在碱中成盐而溶解,在酸中游离而沉淀;而碱性成分在酸中成盐而溶解,在碱中游离而沉淀的性质,来进行分离的一种分离方法。如游离生物碱一般难溶于水,遇酸生成生物碱盐而溶于水,过滤除去水不溶性杂质,滤液再加碱碱化,则重新生成游离的生物碱,从水溶液中析出而与水溶性杂质相分离。又如不溶于水的内酯类化合物,遇碱时开环(有时须加热),生成羟基羧酸盐类而溶于水,过滤除去水不溶性杂质,滤液再加酸酸化,则内酯环重新环合生成不溶于水的内酯类化合物,从溶液中沉淀析出,这样便与其他成分分离。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