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0295035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62页
- 出版时间:2010-09-01
- 条形码:9787502950354 ; 978-7-5029-5035-4
本书特色
《气象经济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共建项目资助精品教材
目录
节选
《气象经济学》内容简介:气象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在全球气象灾害频发、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之际,加强对气象经济学这一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的研究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的。本教材结合现代经济学理论,从介绍气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属性及研究对象和方法人手,进行了气象服务产品的供需平衡分析、公共经济学分析;在总结前期研究探索初步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气象与高敏感行业发展关系的定量分析、天气金融风险管理工具、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发展概况与研究模型;分析了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气候变化问题,探讨了其应对措施,并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分析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发展。本教材的整个知识体系基本符合现代经济学的逻辑框架,主题明确,案例丰富,具有创新性,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较新的视角和方法。《气象经济学》可供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气象部门工作者,以及所有关心气象、气候及相关问题的人士阅读。
相关资料
插图:(3)减缓与适应并重的原则。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挑战,而适应气候变化则是一项现实、紧迫的任务。中国将继续强化能源节约和结构优化的政策导向,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并结合生态保护重点工程以及防灾、减灾等重大基础工程建设,切实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4)将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有机结合的原则。积极适应气候变化、努力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涉及经济社会的许多领域,只有将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这些政策更加有效。中国将继续把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等政策措施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统筹考虑、协调推进。(5)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原则。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提高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国将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和节能新技术,促进碳吸收技术和各种适应性技术的发展,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步伐,为应对气候变化、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6)积极参与、广泛合作的原则。全球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尽管各国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应对手段尚有不同看法,但通过合作和对话、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是基本共识。中国将积极参与《气候公约》谈判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相关活动,进一步加强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积极推进在清洁发展机制、技术转让等方面的合作,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
莫言的奇奇怪怪故事集
¥19.0¥59.9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我独钟意命运角落的人
¥42.3¥168.0 -
悉达多
¥13.0¥28.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经常作案的朋友都知道
¥42.3¥168.0 -
中国近代史
¥13.7¥39.8 -
死魂灵
¥14.0¥48.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面纱
¥17.9¥49.8 -
本森小姐的甲虫
¥15.9¥55.0 -
她们
¥16.0¥46.8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13.7¥39.8 -
1984-插图珍藏版
¥9.9¥29.8 -
鼠疫
¥12.6¥38.8 -
诺贝尔文学奖大系-窄门
¥10.9¥31.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5.9¥55.0 -
罗生门
¥10.0¥36.0 -
失去一切的人
¥16.6¥52.0 -
中国小说史略
¥11.5¥35.0 -
鸟与兽的通俗生活
¥12.9¥39.8 -
重生
¥12.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