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追忆红楼-曹雪芹的生命体验与艺术创造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5020041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9
- 出版时间:2010-11-01
- 条形码:9787550200418 ; 978-7-5502-0041-8
内容简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面对《红楼梦》这座艺术高峰,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加以审视。不同的视角,意味着用不同的方法,为人们开辟独特的风景。本书从创作心理研究的角度,分别就生命体验、审美感知、情感活动、思维特性、意象创造和心灵探索六个方面,对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心路历程进行描述和研究。尽管由于材料的局限会使研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这种研究是有意义的。正如庞朴先生在《光明日报》“走进考古的心灵世界”专题笔会中所云,一切器物的背后都有一片精神园地。由此可以相信,一切文学、尤其是文学名著的背后同样有着广袤的精神天地。我们正是希望从这个角度引领读者走近作家的心灵世界,走进文字背后的精神园地。
目录
**章 此情可待成追忆——《红楼梦》作者的生命体验
**节 秦淮风月忆繁华
第二节 无才可去补苍天
第三节 从孤独到归依
第二章 爱将笔墨逞风流——《红楼梦》创作的艺术感知
**节 视觉的兴趣与色彩的运用
第二节 精致而新鲜的感知表现
第三节 悲剧意识与整体感知
第三章 春风秋月总关情——《红楼梦》作者的情感活动
**节 从自然情感到审美情感
第二节 从忧愤蓄积到悲愤激越
第三节 从感叹时间到思考生命
第四章 山外青山楼外楼——《红楼梦》创作的思维特性
**节 形象创造的多元思维
作者简介
陈慧琴,福建惠安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曾任教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工作和中国古代小说史的研究工作,曾开设中国古代文学史、《红楼梦》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史论以及明清小说研究等课程,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合作)、《中国讽刺小说史》(合作)、《传奇的世界——中国古代小说创作模式研究》分别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及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成果奖,并在《红楼梦学刊》、《明清小说研究》、《清华大学学报》、《中国语文论丛》(韩国)等刊物发表古代小说研究论文二十余篇。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林徽因讲建筑
¥11.9¥29.0 -
她们
¥17.3¥46.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9.0¥25.0 -
见字如面
¥15.9¥49.8 -
茶,汤和好天气
¥10.1¥28.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10.1¥28.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16.9¥49.8 -
随园食单
¥9.1¥30.0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中国小说史略
¥13.3¥35.0 -
到山中去
¥10.5¥30.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瓦尔登湖
¥12.9¥39.0 -
当你老了
¥9.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