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构语境下的传承与对话-鲁迅与1990年代后中国文学和文化思潮

包邮解构语境下的传承与对话-鲁迅与1990年代后中国文学和文化思潮

1星价 ¥21.2 (3.8折)
2星价¥21.2 定价¥5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049979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58
  • 出版时间:2011-11-01
  • 条形码:9787500499794 ; 978-7-5004-9979-4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简介:2010年10月长假刚过,我飞往福建泉州出席“光复初期台湾的社会与文化”学术研讨会。会后有一天空闲,我到泉州师范学院举行了一场关于文化问题的讲座。受该院人文学院院长黄科安教授委托,具体接待我的就是本书作者古大勇博士。他在陪同我游览老君岩的途中说,他有一本书近期将要出版,希望我能写一篇序言。我素来不愿意辜负年轻人的厚爱,又值游兴正浓之时,就漫应道:“可以。”我返回北京不久,这部厚重的书稿就寄到了我原来的单位。书名是长长的一串:《“解构”语境下的传承与对话——鲁迅与1990年代后中国文学和文化思潮》。写作的目的,是想回答在这个价值标准失范,人文精神面临巨大危机的时代,应该如何正确对待鲁迅文化遗产的问题。这使我感到亲切,又感到恐惧。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一 课题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二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三 1990年代后文化语境的“解构性”特征——兼及1989年后当代文学的转向
**章 1990年代后关于鲁迅的论争思潮
 **节 传承、颠覆与对话——1990年代后关于鲁迅的论争思潮述评
 第二节 对抗?抑对话的可能?——鲁迅与世纪之交的“儒学复兴”浪潮
 第三节 “自由主义的两张面孔”——鲁迅与自由主义
 第四节 如何对待“被描写”?——鲁迅与后殖民主义
第二章 鲁迅与1990年代后中国小说
 **节 “微观政治”和“乡村权力”下的“国民性”图景——鲁迅与1990年代后中国小说中“国民性”主题的一个局部考察
 第二节 “阿q并没有断子绝孙”——1990年代后中国小说中的阿q文学后裔
 第三节 “除了鲁迅,我并不同中国大师对话”——鲁迅与残雪的“新实验文学”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古大勇,男。1973年生,汉族,安徽无为人,2002年6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9年6月毕业于中山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泉州市优秀引进人才,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鲁迅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十余篇。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心转载,担任一部高校教材副主编,主持一项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和多项市厅级项目。参与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