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格体 主体 公民——刑罚的合法性研究(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
- ISBN:9787300147574
- 装帧:暂无
- 版次: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印刷次数:1
- 开本:16开
- 页数:120
- 出版时间:2011-12-01
- 条形码:9787300147574 ; 978-7-300-14757-4
内容简介
《人格体 主体 公民:刑罚的合法性研究》提出的问题是:国家怎样对个人施加刑罚才是合法的?帕夫利克否定了长久以来作为通说的预防论。而公民所信赖的公正与安全的恢复这一提法也不令他感到满意。取而代之的是,透过黑格尔他注意到了自由与国家秩序的辩证法:个人的自由只有在超越个人的秩序中才能得以展开。这就意味着:“谁要是侵害了他人的生活利益或法益,只要是不法地侵害的,同时也就妨碍并侵害了除了自由秩序之外的、国家所保护的法秩序,而这种法秩序是他作为公民基于本人的法忠诚而负有责任的。”刑罚服务于法的保护及由此对自由的保护,犯罪人也会同时因他“作为公民被承认,且如黑格尔所说,被尊重”而获得刑罚。
目录
一、刑罚理论的任务
二、刑罚概念在日常用语中的含义
三、刑罚的预防论与报应论
第二章 刑罚是预防工具吗?
一、预防论的特征
二、消极的一般预防
三、特别预防
四、积极的一般预防
第三章 通过刑罚来报应?
一、报应论的复兴?
二、报应是我们文化同一性不可忽视的构成部分吗?
三、法通过刑罚而恢复?
第四章 刑罚是法作为法的恢复
一、承认概念的多义性
作者简介
米夏埃尔·帕夫利克(Michael Pawlik),德国累根斯堡大学(Universitat Regensburg)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法哲学教席教授,现任法学院院长。1965年出生于杜塞尔多夫,先后在波恩大学及英国剑桥大学学习法律,并在剑桥大学取得硕士学位。1992年他以法哲学方向的论文取得博士学位,1998年以“诈骗罪的犯罪构成”为题完成教授资格论文,2001年在罗斯托克大学获得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与法哲学教席。帕夫利克教授也是德国著名刑法学者京特·雅科布斯(Gunther Jakobs)教授的弟子。
-
国富论:“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传世名作
¥9.9¥38.0 -
圆圈正义
¥32.2¥46.0 -
法律常识一本全
¥11.4¥3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0.6¥2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64开特种纸 红皮烫金版
¥8.8¥18.0 -
1607-1788-边缘与中心-帝国宪制的延伸-大英帝国与美利坚合众国
¥40.6¥5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4.0 -
法政纠结-北洋政府时期罗文干案的告诉与审断
¥25.8¥68.0 -
尸变图鉴——自然环境下的尸体变化
¥117.6¥168.0 -
刑罚的历史
¥19.4¥45.0 -
破窗效应-失序世界的关键影响力
¥18.7¥34.0 -
法治的细节
¥27.4¥33.0 -
美国宪法导读
¥17.5¥46.0 -
《人权宣言》在晚清中国的旅行
¥14.4¥45.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便携版)
¥7.7¥18.0 -
“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传世名作:国富论
¥10.8¥36.0 -
千万别吸死人的手
¥12.7¥39.8 -
刑法罗盘
¥34.3¥49.0 -
经济犯罪案件侦查
¥16.0¥50.0 -
在法学与文学之间的30年
¥8.7¥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