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理论与公共言说-第一辑

文学理论与公共言说-第一辑

1星价 ¥26.7 (4.3折)
2星价¥26.0 定价¥62.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0014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60
  • 出版时间:2012-01-01
  • 条形码:9787516100141 ; 978-7-5161-0014-1

本书特色

《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学术文库(第1辑):文学理论与公共言说》是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学术文库之一。《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学术文库(第1辑):文学理论与公共言说》内容包括文化创伤与见证文学、花拳绣腿式的后殖民批评、遮蔽了政治的身份政治、在道德废墟上崛起的消费主义美学、我看现代与后现代之争、论文学公共领域与文学理论的公共性、文学理论:建构主义还是本质主义?——兼答支宇、吴炫、张旭春先生、阿伦特式的公共领域概念及其对文学研究的启示等。

内容简介

《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学术文库(第1辑):文学理论与公共言说》是陶东风近年来在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领域的*新论文合集。文集论域广泛,试图以公共性为核心打通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的学科壁垒,或者把文学理论当作一种言说公共问题的途径,或者从公共性角度言说文学理论。文集体现出作者作为有造诣的专业学者和有公共关怀的知识分子的双重身份与双重言说,对文学理论的前沿问题和当下中国社会文化的重大现实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独特而深刻的见解。

目录

文化创伤与见证文学花拳绣腿式的后殖民批评遮蔽了政治的身份政治在道德废墟上崛起的消费主义美学我看现代与后现代之争论文学公共领域与文学理论的公共性文学理论:建构主义还是本质主义?——兼答支宇、吴炫、张旭春先生阿伦特式的公共领域概念及其对文学研究的启示作为媒介化公共事件的文学文学理论:为何与何为网络交往与新公共性的建构去精英化时代的大众娱乐文化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双重危机——“艳照门”事件的文化反思“和谐”“盛世”说“山寨”粉丝文化研究:阅读一接受理论的新拓展余秋雨的不忏悔与“80后”的不懂“文革”消费文化语境中的身体美学革命的祛魅:“后革命”时期的革命书写雷锋形象的建构、重构与解构作家的边缘立场与批判功能——兼论文学创作中历史与道德的几种关系模式学术名著岂能如此翻译?——阿伦特《人的条件》中译本指谬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中译本指谬“七十年代”的碎片化、审美化与去政治化——评北岛、李陀主编的《七十年代》
展开全部

节选

《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学术文库(第1辑):文学理论与公共言说》是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学术文库之一。《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学术文库(第1辑):文学理论与公共言说》内容包括文化创伤与见证文学、花拳绣腿式的后殖民批评、遮蔽了政治的身份政治、在道德废墟上崛起的消费主义美学、我看现代与后现代之争、论文学公共领域与文学理论的公共性、文学理论:建构主义还是本质主义?——兼答支宇、吴炫、张旭春先生、阿伦特式的公共领域概念及其对文学研究的启示等。

作者简介

陶东风,1959年7月生于浙江,1991年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化研究》丛刊主编,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曾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家进行学术访问。主要从事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与文化研究,已经出版的相关专著有《阐释中国的焦虑——转型时代的文化解读》、《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90年代审美文化研究》、《文化研究:西方与中国》、《当代中国的文化批评》、《新时期文学三十年》、《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与文化热点》、《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1949—2009)》等十余种,发表学术论文约一百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