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文新鉴
读者评分
4.7分

包邮金文新鉴

¥4.5 (4.5折) ?
1星价 ¥4.5
2星价¥4.3 定价¥1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6条)
277***(三星用户)

书法专业书

书法专业书,对学习金文有帮助,图片的质量还可以,较小。

2017-11-24 10:48:01
0 0
140***(三星用户)

学书法,求源头

学书法,求源头,此书可看看

2017-04-15 08:51:51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626907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23
  • 出版时间:2005-06-01
  • 条形码:9787506269070 ; 978-7-5062-6907-0

内容简介

文字是人类迈向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书法艺术是伴随着文字的出现、演变而发展、繁荣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和其他语言形式相比,汉字书法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生命长盛不衰。在纸还未出现和普遍使用之前,汉字书写史上曾使用过不同品类的载体,如:甲骨、青铜器、玉石、简牍、丝帛、瓦当、货币、陶器、封泥、玺印等,这已从地下出土的实物资料得到了证实。
  19世纪末以来,我国出土的文物数量浩如烟海、品种繁多、材料丰富,这些丰富的材料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专家、学者分别从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文字学、书法学等角度去研究、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研习书法的大有人在,但囿于识见,对于文字学,特别是古文字学知识了解甚少,致使临写、创作的作品徒具其形,而缺少一种历史的沉淀感和文化的厚实感。而研究文字的学者,由于种种原因,往往无暇或不屑顾及书法和书写因素,从而使得汉字的书法艺术传统,特别是汉字在隶变以前古文字阶段的艺术特质无法突破历史的尘埃放射出应有的光芒。
  我们秉承”普及文字知识,弘扬书法艺术”的宗旨,本着将这一批批见证中华文明发展历史的出土文物精品,从文字演变和书法鉴赏的新角度,通俗易懂地介绍给普通读者和一般的文字书法爱好者,从而更大地发挥出土文物自身的价值,展现中华几千年灿烂的文明之目的,特地编写了《书法新鉴》丛书。其特点有三:
  一、新材料。尽可能基于出土文字实物”**手”资料来分析、阐述,重点依据一些新出土的、重要实物材料。力求论有实据,实事求是,重材料,不空言。
  二、新视野。重视从汉字形体演变和书法艺术鉴赏两个角度综合进行探索、阐述,既有一般性的知识介绍、名家趣闻逸事等,也有作者独到的新见解和学术新观点。以文字载体、书写品类为纲,更兼顾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等书体形式,力求融知识性、学术性、通俗性与可鉴赏性于一体,图文并茂,雅俗共赏。
  三、新文风。本套丛书共六册,主要由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文字学、书法学专业一批年富力强、才思敏捷的博士担当具体的编著任务,同时非常荣幸地约请到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志基老师参与丛书的编写。本套丛书力求文风清新,文字洗练,短小精悍,可读性强。

目录

**章 青铜铸就的辉煌金文概说
**节 拒绝世俗
第二节 广阔的时空跨度
第三节 无可取代的历史地位
第四节 无意的辉煌

第二章 非常世界铭文内容巡礼
**节 徽记
第二节 祭辞
第三节 册命
第四节 训诰
第五节 记事
第六节 追孝
第七节 约剂
第八工律令
第九节 符节诏令
第十节 媵辞

第三章 外部环境美的沃土
**节 铭铸的意义
第二节 认同软笔
第三节 鸟虫书与金文的美饰趋向

第四章 美的元素
**节 线条的表现力及其深厚渊源
第二节 吸引眼球的块面
第三节 波磔生辉
第四节 缜密的构件系统

第五章 灵动的结构
第-节无的不在的类型分布
第二节 适度的层次结构
第三节 结体的自由度

第六章 善变的篇章布局
**节 整体经营,错落有致
第二节 从一元布白到二元布白
第三节 异体求变与异写求变
第四节 调节与重组兼说=符

第七章 流动的韵致
**节 族徽效应
第二节 理性的范式
第三节 异彩纷呈的方域特色
附录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在《战国策·赵策》中,有一段文字的释读引起了长期的争论:“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讋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其中“触讋”二字,另一些人读作“触龙言”。现今两种*有影响的《古代汉语》教材王力主编本及郭锡良主编本,都收了《战国策·赵策》中这段文字,而前者标目为《触讋说赵太后》,后者标目为《触龙说赵太后》,这正是这种争论的典型体现。其实,这种情况并不仅见于“触龙”、“触讋”之争,在古代文献的版本差异中可谓寻常可见。究其缘由,不难发现汉字的偏旁组合方式及传统的字序排列方式与此种情形的发生有着极大关系。
  汉字的偏旁组合与一般拼音文字的字母组合不同,不仅可以横向左右组合,也可纵向上下组合;而传统的字序排列也是纵向的自上而下。这样就造成了一种歧异的可能:两个上下相续的文字符号,到底是构成一个文字的两个偏旁,还是两个独立文字,有时并不容易分辨清楚。“触讋”与“触龙言”的歧异显然也是因此而生的:将“龙”、“言”视为偏旁,则生“触讋”说,若将它们视为独立文字,则生“触龙言”说。由此不难想到,在汉字书写中如何划分字与偏旁的界限,实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应该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汉字的书写系统形成了一定的对策,比如行距的强调。汉字字序以纵向排列为常,故形成纵向行距是比较自然的。但是我们看到的是,横向的行距在汉字的书写中也有得到强调的趋向,在周代中期的铜器铭文中即有先画好方格再刻铭文字的实例。自秦代石刻文字,这种纵横二元布白格局已成通例。显然,行距,特别是横向行距既得到强调,字与偏旁的界限便也得到了明确。

作者简介

刘志基,祖籍山东荣成,1955年4月生于上海。历史学博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已版专著《汉字体态论》、《汉字文化综论》等十余部;发表《试论汉字表义字素的意义变异》、《甲骨契刻与汉字体态的规整化》、《古文字信息化处理基础平台建设的几点思考》等论文百余篇;参与主编《金文引得》、《金文今译类检》、《中英对照甲骨文今译类检》等古文字工具书多部;主持开发研制《商周金文数字化处理系统》、《战国楚文字数字化处理系统》等电脑软件多种。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五次。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