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文馆文士社会角色与文学
读者评分
4分

唐代文馆文士社会角色与文学

1星价 ¥12.5 (4.3折)
2星价¥12.2 定价¥2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遲嘯齋***(三星用户)

对唐代文馆的研究

对唐代文馆中文士的社会角色和文学的综合研究,值得提交

2023-01-04 19:18:46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0557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60
  • 出版时间:2012-02-01
  • 条形码:9787516105573 ; 978-7-5161-0557-3

本书特色

     《唐代文馆文士社会角色与文学》作者吴夏平于2003年跟随戴伟华先生攻读博士学位,毕业论文选定为“唐代中央文馆制度与文学”。期间花费较长时间从事“唐文馆文士考”的工作,先后考证人名2500余人次,考证文字40余万字。以此为基础,2006年以“唐代文馆文士社会角色与文学之关系”为题,申报贵州省教育厅规划项目获批;2007年以“唐代文馆文士朝野迁转与文学互动”为题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代文馆文士社会角色与文学》即作者近年来对于唐代学官、史官、秘书郎官以及诸馆学士等文人群体,及其与文学互通互动之关联的初步考察。

内容简介

     《唐代文馆文士社会角色与文学》以唐代学官、史官、著作郎官、“ 三馆学士”等为研究对象,从社会角色考察文士群体共相、角色流动及其与唐代文学演进之关联。主要解决经学教育与文学观念,作家迁就与区域文学,谏诤意识与史传表达,角色互化与问题新变,访书与文学传播,群体创作于诗体化育等较重要的文学史问题。 《唐代文馆文士社会角色与文学》的作者是吴夏平。

目录

引论 笫一节 学术史回顾 第二节 文士社会角色 第三节 群体共相与文学 第四节 角色流动与文学 **章 学官社会角色与文学 **节 唐代官学与学官 第二节 学官社会角色变迁及其与文学之关系 第三节 唐代经学活动的制度性保障 第四节 从学官角色看韩愈贬潮与文学互动之关系 第二章 史官社会角色与文学 **节 史官社会角色规定性 第二节 史官谏诤意识及其文学表达 第三节 史官与实录纂修 第四节 史官与行状撰制 第三章 秘书省郎官社会角色与文学 **节 秘书省郎官 第二节 秘书省社会地位变迁 第三节 著作郎官的学术活动及其文学影响 第四章 校书、正字社会角色与文学 **节 校书、正字社会角色 第二节 校书、正字与文学 第三节 访书活动的文学史意义 第五章 学士社会角色与文学 **节 “三馆”学士 第二节 学士文学角色及选任要求 第三节 学士社会角色与特殊诗体的形成 第四节 盛唐集贤学士社会角色与文学活动 主要参考文献及征引书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吴夏平1976年生,江西都昌人,现为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2005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近年来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访学。已出版专著《唐代中央文馆制度与文学研究》、《唐代制度与文学研究述论稿》,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完成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1项,主持贵州省教育厅项目2项,其他项目多项。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I项,其他奖项多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