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与龙-中华传统文化基因探析
读者评分
5分

包邮玉与龙-中华传统文化基因探析

1星价 ¥24.9 (4.3折)
2星价¥24.4 定价¥5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ztw***(三星用户)

了解点古代龙文化,发货速度快

2021-05-11 11:58:36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136324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68
  • 出版时间:2012-07-01
  • 条形码:9787561363249 ; 978-7-5613-6324-9

本书特色

     李荣编著的《玉与龙(中华传统文化基因探析)》中自有玉和龙。玉的前世今生,龙的归去来兮,本书已说明白了。李荣先生不是职业作家,也无心要做什么职业作家的。但他骨子里似有点不安分的自由人基因。看似守静如玉,心却生龙万般地资深媒体人,少有表露的自由天性,使他能够有灵性和静气,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

内容简介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玉是华夏文明的象征,几千年来,炎黄子孙都对龙充满着崇敬,视玉为*高贵的宝物。《玉与龙》从传说到现实,从远古到当下,从诗文到科学,首次把玉文化与龙文化有效整合,其中蕴含了玉龙文化知识、独特思维方法以及为人处世的智慧。在玉与龙的辉耀腾挪之间,映射着中国人的精神dna,闪烁着中华文化的光彩。           当代著名诗人、作家,中国诗歌学会会长雷抒雁,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水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主任王光谦,原陕西日报副总编辑、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任中南等鼎力推荐:《玉与龙》既有知识性、趣味性,更有思想启示性和科学实用性,是一本对龙玉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不能不读的书。也是了解中华民族也绕不过去的读本。 《玉与龙》,16开本,彩色印制,284个页码,装帧精美,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目录

**章 玉出东方龙腾中华——玉和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图腾 第二章 玉不去身圆融火气——谦谦君子的处世哲学 第三章 完璧归赵玉心龙胆——中国人的忍辱负重和社会担当 第四章 传国玉玺真龙天子——国人为什么唯官和怕官 第五章 玉房男风包容兼莆——只做不说的同性恋文化 第六章 通灵宝玉望子成龙——中国人的教育观 第七章 温润祥瑞祈福从善——寺庙为何香火旺 第八章 寸玉难辨赌石了断——国人为什么好赌博 第九章 金玉其外珠玑满堂——国人为什么“好面子” 第十章 怜香惜玉 倾国倾城——江山代有美人出 第十一章 琼浆玉液饕餮盛宴——饭局社交何其多 第十二章 玉纳万象龙行天下——外闻人眼中的玉和龙 附录 《资治通鉴》农历龙年大事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玉是华夏文明的象征,几千年来,炎黄子孙都对龙充满着崇敬,视玉为*高贵的宝物,李荣先生花数年心血,广集博览,揭秘探微;从传说到现实,从远古到当下,从诗文到科学,荟萃了龙玉文化一本小百科,既有知识性、趣味性,更有思想启示性和科学实用性,是一本对龙玉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不能不读的书。 ——当代著名诗人、作家,中国诗歌学会会长 雷抒雁  10年前,读到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的名作《菊与刀》,深度被吸引,感到这是了解日本民族绕不过的读本,是日本人的名片。10年来我一直在思索:日本有《菊与刀》,那么中国人的名片是什么呢?我现在看到了答案:中国有《玉与龙》,这是了解中华民族也绕不过去的读本。我是学理工的,建议学理工的朋友也能读读这本书,一起分享难得的喜悦。在玉与龙的辉耀腾挪之间,映射着中国人的精神dna,闪烁着中华文化的光彩。这本书首次把玉文化与龙文化有效整合,视角独特有趣。其中蕴含的玉龙文化知识、独特思维方法以及为人处世的智慧,对我们科技工作者的思路开拓大有裨益。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水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主任  王光谦    玉的前世今生,龙的归去来兮,本书已说明白了。这本书属于编著,但原创的含量却是很大的。书里的插图也是书画和影件的精品之作,书籍装帧设计很有创意。全书集科学、历史、地理、文学、哲学、美学之大成,以玉龙为主脉,穿越中国历史和自然大时空,是一部玉龙文化的大通观。  ——原陕西日报副总编辑、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任中南 李荣这部著作既在学理层面完成了文化学、民族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艺术学等跨学科性的全域建构,这在某种程度上推进了我们以民族的图腾符号和象征物为载体对整个民族业已存在的某些关键性的文化现象进行多学科性的思考,又始终贯穿紧密联系民族实践和民众的日常生活的微观导向,从而达到了重构性运用多学科视角的研究范式和出场路径为我们深入浅出地思考并试图解决我国当前转型期诸多民族心理和文化适应性问题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研究视角和现实途径。 ——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 欧阳宏生 《玉与龙》把“玉体”与“龙魂”娓娓道来,使读者在饶有兴趣的阅读中,享用了中华文明一席精神美餐。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对玉与龙的考证和表述上,而是作者处于新闻职业的敏感,用玉和龙承载的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剖析和探究。 ——人民日报驻陕西记者站原站长,高级记者,西安市收藏协会名誉会长 孟西安 在70后的眼里,玉是至善至纯的灵物,龙是代表国人精神追求的图腾。在这本书里,我们读到了在儿时课堂听到的圣贤之德,读到了青年时期打拼社会经历的不懈追求。这是一本从理性到感性世界,都能读出智慧和昭示的好书。 ——刘宽  媒体策划人(70后) 这是一部逸趣横生又充满无限民族文化情怀的读物,枕边放一册,精彩故事可以陪伴我入眠,白天打开,又可以觉察到丝丝点点的文化踪迹,带给我无尽的思考和遐想。不禁感叹中国人刚柔相济的品格竟延续了这么多年。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马京晨(80后) 带着一颗好奇的心打开并细细品读这本书时,书中精彩的故事、诗歌,美丽的图片深深地吸引了我。不要以为我们90后只是盲目的崇拜欧美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其实我们是怀着一颗炽诚、神往、崇敬之心的。 ——西安高新一中 杜雨程(90后)  

作者简介

        李荣,男,1962年7月生,陕西蓝田人,博士、高级记者。现任陕西广播电视台研究发展部主任、陕西卫视华夏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研委会副秘书长、陕西省广播电视协会副秘书长兼学术部主任。荣获“全国百优广播电视理论人才”称号。金长城传媒奖`2010中国传媒学术人物贡献奖。         长期工作在电视传播一线,采编了大量具有时代气息和“三贴近”的电视新闻作品。《莫让失地农民再流泪》等50多件作品,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大奖。在《社会科学战线》、《现代传播》、《光明日报》等全国权威、核心期刊及报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先后主持国家广电总局部级社科项目、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广播电视协会高校学术基地三项省部级课题。主编出版了《突破口》、《陕西电视台蓝皮书》等多部专著。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