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主体的祭奠Ⅱ:张爱玲女性主义批评
读者评分
5分

包邮女性主体的祭奠Ⅱ:张爱玲女性主义批评:张爱玲女性主义批评

张爱玲研究系列

1星价 ¥14.0 (3.8折)
2星价¥13.6 定价¥36.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jdw***(三星用户)

品相有瑕疵,但可接受,张迷不应放过!

就是封面,底有些磨损,有点旧的感觉,但完全不影响阅读,可以接受.如果你是张迷照收可也.反正不贵,内容是一家之言,无论你同意与否,不妨从另一角度了解张著.

2016-11-14 15:41:18
0 0
图文详情
  • ISBN:756334247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第2册
  • 重量:暂无
  • 开本:小16开
  • 页数:436
  • 出版时间:2003-12-01
  • 条形码:9787563342471 ; 978-7-5633-4247-1

本书特色

作者充分运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同时,旁及心理分析、身体诗学和政治、文化批判以及国族论述。一方面,时时不忘以历史性的眼光审视张爱玲的小说,另一方面又充分彰显女性论述作为一种新的批评策略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用女性文学、闺阁话语与女性主体边缘化作为张爱玲的临界点,为张爱玲研究及其文本隐喻提出自己的创见。

内容简介

本书提出女性“闺阁政治论述”的观点,通过有关性别、权力和情欲论述的视角,探讨张爱玲笔下女性人物的复杂关系,分析女性之间的各种冲突与矛盾问题,指出她们所具备的双重特质。
  此外,本文亦通过“去势模拟”和“杀父书写”视角,剖析了张爱玲文本中的男性家长及其阉割构图,更进一步窥探双重意识的女性叙述。借此论证女性亚文化和父权主导文化如何共同存在于复杂错综的关系中,既与之同谋,同时又是主导文化的颠覆者。反抗与压抑的双重声音,构成张爱玲书写的文本策略。

目录

辑一 张学的临界点:民族国家论述的逆反
 一 张爱玲的临界点:女性文学、闺阁话语与女性主体的边缘化
 二 张爱玲、女性集体想像与民族国家论述的逆反
 三 迈向重读之路:张爱玲文本、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女性论述
 四 “女性中心论”与张爱玲小说的阅读策略
辑二 反父权体制的祭奠:张爱玲的女性主体论述
 一 张爱玲的“无父文本”和女性家长的主体建构
 二 反父权体制的祭奠:张爱玲的去势模拟书写及其男性阔割构图
 三《沉香肩》的女性寓言:情欲禁忌与贞操观念的反叛
 四 双重意义的女性文本:张爱玲的女性主体论述
辑三 张爱玲的隐喻:女性亚文化及其简缺之辞
 一 意义与历史图像:张爱玲/女性文本的沉默、空隙与简缺之辞
 二 女性经验与女性书写:张爱玲、囚禁、出走与复仇的女性故事
 三 女性问题与张爱玲小说的开放空间:教育、事业、爱情与婚姻的陈列室
 四 张爱玲的海葬与遗嘱阅读的隐喻
 五 蚤子之幻与避世之谜:张爱玲离群索居的谜题与吊诡
辑四 附录
 一 术语阐释
 二 中英译名对照表
 三 张爱玲研究:中文资料编目
 四 张爱玲研究:外文资料编目
 五 女性主义与中国文学研究资料:中文编目
 六 女性主义与中国文学研究资料:英文编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林幸谦,1963年生于马来西亚,祖籍福建永春。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教于香港浸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著有《生命情结的反思》、《狂欢与破碎》、《诗体的仪式》、《张爱玲论述》等。此外,亦曾获《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香港中文文学创作奖、花踪文学奖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