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重构模式与创新

乡村重构模式与创新

1星价 ¥21.1 (4.3折)
2星价¥20.6 定价¥4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089753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51
  • 出版时间:2012-09-01
  • 条形码:9787100089753 ; 978-7-100-08975-3

本书特色

     作者冯健既传承了我国乡村地理先行者金其铭先生衣钵,又得城市地理学家周一星先生点拨。同时,作者勤学外语,吸收国际先进理念。通观全书,着力探索乡村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发展模式及其内在联系,从制度中寻找乡村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演变的深层次原因。从全方位把握乡村重构的机理,将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这是《乡村重构(模式与创新)》的特点,是《乡村重构》的贡献。

内容简介

     当前,“三农”问题和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成为国家、社会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冯健所著的《乡村重构(模式与创新)》的研究思路是从集镇和乡村发展规划的角度研究中国乡村城镇化发展模式、乡村重构特征和乡村制度创新过程。 《乡村重构(模式与创新)》在辨析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中国乡村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和评价,总结了乡村重构的动力基础,继而集中探讨了基于乡村重构道路与经验的乡村发展模式、基于空间规划的乡村形态与景观重构以及包括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在内的乡村制度创新和政策保障。 本书可供地理、社会、经济和城乡规划领域的科研人员以及农业、发展改革和规划建设部门的实际工作者参考阅读。

目录


**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三、相关概念 第二章  反思乡村:发展历程及其评判   **节  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与模式     一、中国的城镇化道路     二、中国城镇化模式:三大模式及其新发展     三、小结   第二节  对小城镇发展与规划的思辨     一、规模与发展的关系     二、规划的首要着眼点     三、规划的个性与共性     四、规划目标与城乡一体化   第三节  对传统乡村发展观的评判     一、割裂的城乡发展观     二、不可持续的产业发展观     三、不科学的政绩观     四、滞后的规划观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与乡村发展   第五节  本章总结 第三章  发展动力:乡村重构的基础   **节  乡村发展的传统产业机制     一、工业兴村与工业兴镇:乡村社区的工业化     二、乡村旅游:方兴未艾的乡村朝阳产业     三、文化与乡村社区变迁:文化产业的拉动作用     四、以市场促发展:市场贸易的带动作用   第二节  新产业机制:产业集群与乡村发展     一、产业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冯健(1975—),江苏沛县人,理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理事,《人文地理》杂志编委。出版着作《城乡划分与监测》、《开发区产业配套研究》、《城市社会的空间视角》、《转型期中国城市内部空间重构》等10部。在EnvironmentandPlannjngB、UrbanGeography、RegionalStudies、EurasianGeographyandEconomjcs、《地理学报》、《城市规划》等中英文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