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教育格言名言解读

包邮中外教育格言名言解读

1星价 ¥15.8 (7.5折)
2星价¥15.8 定价¥21.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01004011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小32开
  • 页数:446
  • 出版时间:2003-08-01
  • 条形码:9787010040110 ; 978-7-01-004011-0

内容简介

该书区别于一般的格言名言辞书,贵在“解读”,是作者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和现代教育理念,对古今中外数百名教育家、哲学家教育经典的感悟和评述。《解读》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注重文化精神的弘扬和人文品质的塑造,将历史融入现代,用现代照亮历史,让教师思索怎样教学,让学生思索怎样读书。 
  它是人生的经典。书中的格言名言及其解读,给人的终生发展以启迪、警示和激励。如在“生存处世篇”的精神人格栏目里,作者在解读清代学者金缨先生关于“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这条格言时,鼓励青少年要树立超然物表、改造世界的雄心壮志和“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的博大胸怀、容壑纳川、以历史为己任的世界观。
  再如,英国的伟大思想家培根的一条格言“没有爱人是寂寞的,没有仇人也是寂寞的”,作者是这样解读的:“没有爱人而寂寞是常人的感觉,没有仇人而寂寞则是非常之人……。爱人给你以希望,仇人给你以威胁和警惕,两者都可以产生紧张,使你不会苟安自满”。书中诸如此类的对中外格言名言的解读,或使你怦然心动,或使你深思求索,或使你浮想连翩,或使你昂然奋进。 
  它是青年成才的向导。《解读》不但对人们在成才的道路上,需要经过修德、立志、勤学、探索、创新等各方面的磨练进行了精辟的论述,而且在具体方法上给予准确到位的解读。如对汉代学者刘向关于“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也”这条格言,作者在解读时,切中时弊,对症下药:“书,可以益智,可以养生,还可以医愚。
 有人自卑,因读书而自信;有人浮躁,因读书而宁静;有人轻佻,因读书而深沉;有人愚鲁,因读书而明达。但读书必须‘善读’,即必须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开卷有益,在乎用心”(语出清代李蕊《兵镜》)一条,作者从三个方面对“用心”作以解读:“治学格言曰:‘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始有神’讲的也是读书须用心的道理。
  这里的用心,一是要虚心,做到‘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而花’;二是静心,达到‘欲除烦恼须无我,历尽艰难好做人’的境界。三是要入心,养成‘汉柏秦松骨气,商彝夏鼎精神’的做人品质”。这里用格言解读格言,以学者之间的文化、思想交流的方式,更是给读者以高雅的文化享受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它揭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对素质教育如何理解,《解读》中作者从不同角度,给教育以大气、大度的阐述,使读者在深刻的思索中去领悟教育的真谛。“学校,是美的永久发源地”,这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
 作者在解读中是这样阐述的:“学校是善良的情感、细微的感受、金色童年美好回忆的起点,学校是美的世界、美的认识、美的艺术、美的情操、美的体魄的窗口。如果每个学生感受不到学校的美,学校则不能成为人民教育的发源地”。再如“人类这个理性的动物不要由别人的心智去领导,要由他自己的心智去领导”,这是教育之父夸美纽斯响彻世界的宏论。
  作者是这样解读的:“这是夸美纽斯提倡学生独立思考的主张。莫泊桑在《谈“小说”》中说‘才能是来自独创性。独创性是思维观察、理解和判断的一种独特的方式’。由他自己的心智去领导,就是自己去思维、观察、理解和判断的过程”。这正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即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诸如此类,都从不同角度和范畴揭示出了教育的本质。 
 本书真正让读者受益的,不仅仅是格言名言传递的渊博知识和丰富的思想,还有作者较强的整合能力、创新能力。他在古往今来、中西地域那些众多的教育流派中取其精华,将其融汇贯通,揉搓成一个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现代教育体系。
  全书汇集格言名言2300余条,30万余字。共分8篇35项,其中前四篇,即“读书做人”、“学用探究”、“生存处世”、“道德修养”,是以“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等四大教育支柱为统领,针对受教育者应达到的目标及其实现目标的途径选定内容。后四篇,即“教书育人”、“课程教学”、“师道师表”、“尊师重教”,针对全社会以及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为实现教育目标,从端正教育方向,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教学氛围和改革举措等方面选定内容。

前言

写在前面 当你偶尔读到此书时,你阅读的不是我的文字,而是几百个伟大的灵魂。这是那些曾经站在人类思想峰巅的天才、先哲、大师和炜人们成长轨迹的折射、精神风貌的再现和旷世之音的回放;这也是一代又一代后来人净化灵魂、陶冶情操、提升人格、丰富智慧的暮鼓晨钟、行为指南和人生经典…… 人类进入了21世纪。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教育不再是一个封闭的领域。教育置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之中,着眼营造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氛围,实现“全世界人的潜力都得到充分发挥”的人的发展,乃是教育和文化的*终目标。教育格言名言,作为长久的、有价值的全人类教育经验结晶,作为民族意识和民族传统文化的浓缩,它对于教育的传承和革新将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歌德说过:“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大的财宝”。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也说过:“巴尔扎克携带的手杖上刻有这样的一句名言:‘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可我的格言却是‘每一个障碍粉碎了我’。”在教育改革中,要建立新体制,首先要建设新型的教师队伍,关键是树立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许多人的成功都得力于一句格言的鼓励”,许多发明创造,得力于一句格言的启迪,“聪明人的智慧,老年人的经验,都在格言里面”。高尔基说:“在用格言进行的思维中,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之所以把此书奉献给读者,就是希望能给广大教师、家长和青年们提供一个更广阔的文化背景,提供一个浩如烟海的思想宝库,用人类优秀文化的结晶去认识自我、丰富自我、完善自我、更新自我,不断实现自身潜力的发挥和拓展。之所以把此书奉献给读者,就是要进一步给青年们证实弗兰西斯·培根在《学术的推进》中的哲言:“智慧和学术给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影响远比权力与统治持久。在《荷马史诗》问世以来的2500年或是更长的时间里,不曾有诗篇遗失,但却有多少宫殿、庙宇、城堡以及城市荒芜或是被焚毁?” 本书精选编辑了中外一千三百多条格言名言,再加上解读中引用的一千余条,全书汇集格言名言二千三百余条,近30万字。其内容上溯到先秦,下至于当代,从《论语》、《札记》到《朱予语类》、“二程理学”,从近代民主教育家到当代教育名流;从欧洲“文艺复兴”到美国“独立宣言”,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夸荚纽斯,到集教育理论和实践之大成、作为世界教师偶像的苏霍姆林斯基;从我国的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到日本岸根卓郎真、善、荚为一体的“永久的教育论”(《我的教育论》);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教育改革的檄文,到我国有关教育工作的决定决议;从伟人、领袖关于教育问题的远见卓识,到一批批优秀教师对教育的切肤感悟。所选条目内容,紧紧以“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四大教育支柱为核心,以“识自教育”为灵魂,以人的终身发展为目标,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兼容并蓄,广采博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尊重历史,不苛求古人,努力辨析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及其内在联系。以期做到“正衣冠、明兴替、知得失”,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丰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薮。 本书的编排体例有三个特点。一是按内容分门别类。根据相同或相近内容共分为8篇35项。其中前四篇,即“读书做人”、“学用探究”、“生存处世”、“道德修养”,以教育四大支柱为统领,针对教育者应达到的目标及其实现目标的途径确定选项内容。后四篇,即“教书育人”、“课程教学”、“师道师表”、“尊师重教”,针对全牡全以及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为实现教育目标,从端正教育方向,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教学氛围和改革举措等方面来确定选项内容。二是本书重在解读,区别于格句名言辞书。所谓解读,只是重点摘采各条目内容的闪光点和现实性,抒发作者的所知、所想、所感、所悟,没有在格言、名言本身的注释和系统解释上下大功夫。解读中,由于作者自身水平限制,同时,想多给读者朋友提供更多的格言名句,试图用格言名言解释格言名言。这不是刻意堆砌,其用心是让处于不同时代、不同种族、不同国籍的名人大师们展开思维暴露、思维碰撞、思维融合或思维沟通,以期达到跨时代跨国籍的交流,来激发读者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三是本书所选条目尽量给读者提供原著出处,由于条件所限,找不到原著的就提供摘录书籍或篇目。为便于读者查阅,对于涉及到的主要名人、名著,不在文中注释,在书后以索引形式给以介绍。由于作者水平所限,在选择中免不了受时代的局限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精华之中可能混杂一些糟粕。作者在解读中尽管注意给以提示,但错误和遗漏在所难免,望读者在学习中,注意批判地吸收,努力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

目录

写在前面
一、读书做人篇
1 修德·养性
2 立志·建业
3 益智·明理
4 良师·益友
二、学用探究篇
5 博学·积累
6 勤学·专一
7 探索·慎思
8 笃行·涉世
9 质疑·创新
三、生存处世篇
10 意志·理想
11 精神·人格
12 践言·躬行
13 待人·处事
14 节俭·养生
四、道德修养篇
15 诚信·笃实
16 宽厚·仁让
17 廉正·磊落
18 虚怀·自省
19 和合·协作
20 舍已·奉献
五、教书育人篇
21 教化·培养
22 环境·习惯
23 激励·感化
24 疏束·管理
六、课程教学篇
25 观念·思想
26 教法·原则
27 情感·动机
28 个性·主体
29 评价·发展
七、师道师表篇
30 师行·行范
31 专业·专长
32 爱岗·敬业
八、尊师重教篇
33 国计·民生
34 科技·人才
35 学校·社会
有关名人索引
主要参考书目索引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郭守智,山西芮城人,1945年生,山西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做过中学语文教师、县教研员、市教育局科员、科教研室主任,现任运城市教育局副总督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散文、论文四十余篇,有数篇被国家大型理论文鉴收录,其中十余篇获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