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国农民教育供给制度研究

中国农民教育供给制度研究

1星价 ¥18.1 (4.3折)
2星价¥17.6 定价¥42.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1606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3
  • 出版时间:2012-12-01
  • 条形码:9787010116068 ; 978-7-01-011606-8

本书特色

《中国农民教育供给制度研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系列之一。在农民教育供给过程中,其目标和功能当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离。一是农民教育价值观的工具主义取向,一是农民教育供给效率不高、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因此,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加强农民教育供给制度创新,更加关注农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内容简介

  我国农民教育供给过程中,农民教育的目标和功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离。一是农民教育价值观的工具主义取向,二是农民教育供给效率不高、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因此,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加强农民教育供给制度创新,更加关注农民素质的整体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系列:中国农民教育供给制度研究》在深入考察我国农民教育内在需求变化的同时,探讨了我国农民教育供给制度发展机理,进一步解读了党和政府相关农民教育供给政策,研究了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 新的发展阶段农民教育在城乡一体化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鉴于农民教育需求的多样性,提出应构建以政府供给为主体、以农民参与为主要决策形式、以服务农民教育的社会企业为平台、以农民内在教育需求为目的、以社区理念教育为主线的农民教育供给模式,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目录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
1.1.1 问题的提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2.1 国外关于农民教育供给制度的研究
1.2.2 关于农民教育供给制度的国内研究
1.2.3 我国农氏教育供给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假设、目标、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假设
1.3.2 研究目标
1.3.3 研究内容
1.3.4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1.4.1 本研究的特色和主要创新之处
1.4.2 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2 农民教育供给制度的理论基础
2.1 主要概念的界定
2.1.1 农民与农民教育
2.1.2 制度与制度变迁
2.1.3 教育供给
2.2 农民教育有效供给的理论依据
2.2.1 教育有效供给
2.2.2 人力资本理论与农民教育
2.2.3 第二代人力资本理论
2.2.4 福利经济学理论与农民教育供给
2.3 农民教育供给制度的分析框架
2.3.1 制度分析的一般框架
2.3.2 农民教育供给制度的具体分析框架
2.4 影响农民教育供给制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2.4.1 公共财政制度
2.4.2 乡村治理结构
2.4.3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2.4.4 农业生产特点
2.4.5 农村传统文化
3 我国农民教育供给制度的历史变迁
3.1 民国时期以社会精英主导供给的农民教育
3.1.1 社会精英教育救国运动在乡村的实践(1911—1936)
3.1.2 以抗争与救亡为主题的战争时期农民教育供给制度(1937—1949)
3.2 政府主导下的农民教育供给制度
3.2.1 为新政权服务的农民教育供给制度(194—1957)
3.2.2 以培养民族接班人为主线的极左时期农民教育供给制度(1958—1976)
3.3 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民教育供给制度
3.3.1 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民教育供给制度(1977—1992)
3.3.2 改革与发展新时期的农民教育供给制度(1993—2000)
3.3.3 税费改革后的农民教育供给制度(2001—2011)
4 农民教育供给制度变迁的内在机理
4.1 农民教育供给中的政府分工与角色定位
4.1.1 农民教育筹资责任的确立
4.1.2 农民教育管理责任主体的确立
4.1.3 农民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
4.2 中央政府的供给行为逻辑
4.2.1 中央政府供给农民教育的动机
4.2.2 中央政府供给农民教育的行为——供给制度确立及变迁
4.2.3 对中央政府供给农民教育行为的逻辑思考
4.3 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
4.3.1 政绩观下地方政府供给农民教育行为分析
4.3.2 地方政府在农民教育供给制度变迁中的行为缺失
4.3.3 地方政府农民教育供给制度的改革
5 我国农民教育供给的现状分析
5.1 关于农民教育及其供给情况的抽样调查
5.1.1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5.1.2 农民对参加教育培训的认识明显不足
5.1.3 农民对教育需求的内容多倾向于实用技术
5.1.4 关于农民教育培训的费用分担
5.1.5 参加过教育培训活动的农民的感知
5.2 我国农民教育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
5.2.1 我国农民教育供给总量短缺
52.2 农民教育供给成本偏高
5.2.3 农民教育供给结构不合理
5.3 影响农民教育供给效率的因素
5.3.1 供给方面的因素
5.3.2 需求方面的因素
5.3.3 简要的小结
6 农民教育供给的国际经验
6.1 发达国家农民教育供给制度
6.1.1 美国
6.1.2 日本
6.1.3 德国
6.2 发展中市场经济国家农民教育供给制度
6.2.1 韩国
6.2.2 印度
6.2.3 巴西
6.3 国外农民教育供给的共同特征及启示
6.3.1 建立农民教育的法律支持体系
6.3.2 注重改善政府投资管理体制
6.3.3 明确实施主体
6.3.4 建立了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6.3.5 支持农民合作组织
6.3.6 以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
7 农民教育供给的制度创新
7.1 农民教育供给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7.1.1 创新农民教育供给制度是提高农民素质的主要途径
7.1.2 创新农民教育供给制度是增加农民收入*直接的手段
7.1.3 创新农民教育供给制度是提高农村现代化水平的现实需要
7.1.4 创新农民教育供给制度是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有效措施
7.2 创新农民教育供给制度的原则
7.2.1 政府供给为主体的原则
7.2.2 满足农民教育需要的原则
7.2.3 与农村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原则
7.2.4 更加关注公平的原则
7.3 当前农民教育供给制度创新的重要特征
7.3.1 政府投入的主体性
7.3.2 部分内容多元参与的可能性
7.3.3 基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农民教育城乡协作
7.4 农民教育制度创新的主要路径
7.4.1 加强农民教育立法,保障农民受教育权益
7.4.2 基于有效需求表露,建立民主决策机制
7.4.3 保证地方政府权责对等,完善直接供给机制
7.4.4 创新“委托代理”关系,扶持第三方代理机制
7.4.5 倡导风险分担,强化多中心供给机制
8 农民教育供给实证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8.1 福建省及其农民教育的总体特征
8.1.1 福建省城乡一体化与农民教育
8.1.2 福建省农民教育供给的调查与分析
8.1.3 福建省农民教育供给的总体特征
8.2 对福建省转型时期农民教育的探索
8.2.1 福建省近年来城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
8.2.2 积极推进农民教育是福建省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8.2.3 福建省农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8.2.4 推进福建省农民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8.3 关注城市“新市民”:福建省农民教育的延伸
8.3.1 开展新市民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8.3.2 福建省新市民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8.3.3 构建福建省新市民社区教育发展模式的建议
8.4 福建省农民教育供给模式的构建
8.4.1 以政府为主体的内陆山区农民教育供给模式
8.4.2 以企业为主体的沿海地区农民教育供给模式
8.4.3 侨台胞集中地个人与农业院校共同协作的农民教育供给模式
8.4.4 多元主体联合的农民教育供给模式
8.5 福建省农民教育供给模式的完善
8.5.1 增强农民的社区意识及凝聚力
8.5.2 加快网络教育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应用
8.5.3 加大大众传媒对农民教育的宣传力度
8.5.4 完善监督评估和反馈沟通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农民教育供给制度研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系列之一。在农民教育供给过程中,其目标和功能当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离。一是农民教育价值观的工具主义取向,一是农民教育供给效率不高、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因此,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加强农民教育供给制度创新,更加关注农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作者简介

吴锦程,男,1968年生于江苏兴化,教育学硕士、管理学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福建农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先后在江苏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学习和工作,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软科学)等10余项,独立或**作者出版著作、发表学术论文40余部(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