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战的新边疆:美国第四点计划研究

包邮冷战的新边疆:美国第四点计划研究

¥30.2 (4.4折) ?
1星价 ¥30.2
2星价¥30.2 定价¥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1893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16开
  • 页数:368
  • 出版时间:2012-12-01
  • 条形码:9787516118931 ; 978-7-5161-1893-1

本书特色

    《冷战的新边疆——美国第四点计划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为指导,同时坚持历史与理论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按照“理论篇”(**章、第二章和第三章)、“实践篇”(第四章和第五章)和“命运篇”(第六章和第七章)的总体思路,从实证角度综合考察和分析了第四点计划在推动美国冷战新边疆过程中所包含的意识形态因素和经济因素。本书由谢华著。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学术界**部系统研究美国第四点计划的学术专著。作者探讨了第四点计划出现的思想根源和历史根源、国会因素与第四点计划的制度化、美国政府机构关于第四点计划的认识及争论、技术合作署在亚非拉地区实施的第四点计划项目差异及其历史背景、国际国内背景因素与第四点计划执行机构的历史演变、艾森豪威尔政府对第四点计划的批评及反思、苏联对第四点计划的反应以及美国对苏联对策进行的评估等问题。本书认为,第四点计划提供了认识和理解美国冷战战略乃至全球冷战起源的新视角,即冷战的性质是双重的,它包含着意识形态因素和经济因素。主要基于美国政府解密外交档案及美国国会原始文件和报告,作者从实证角度对第四点计划在推进冷战“新边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历史影响进行了具体考察;同时在诸如战后美国与第三世界外交关系起源、经济因素与美国遏制战略目标、美苏全球冷战内在动力、美国国内“冷战共识”形成过程等重要理论问题上,作者也提出了个人的见解和看法。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 研究方法与框架思路**章 第四点计划产生的思想根源与历史根源 一 第四点计划与反共意识形态 二 第四点计划与门户开放外交传统 三 第四点计划与美洲事务研究院 四 第四点计划与战后美国外援计划 小结第二章 第四点计划的制度化:国会两个阶段辩论及立法 一 国会辩论之前的“第四点计划” 二 国会**阶段辩论:h.r.5615与h.r.6026 三 国会第二阶段辩论:《国际开发法案》 四 制度化之后的第四点计划:争议与分歧 小结第三章 美国政府机构对第四点计划的认识及争论 一 国务院与第四点计划 二 顾问或咨询机构与第四点计划 三 白宫班子、国务院与第四点计划 四 技术合作署、经济合作署与第四点计划 五 技术合作署、美洲事务研究院与第四点计划 六 美国其他联邦机构与第四点计划 小结第四章 第四点计划的实施(一):职权划分与资源分配的宏观比较 一 技术合作署及相关机构职权范围 二 国别项目申请与执行程序 三 国别援助项目类型、项目协议与参与人数 四 地区或国别资金比例及资金来源 五 私人资本与第四点计划 六 联合国技术援助扩大计划与第四点计划的比较 七 马歇尔计划与第四点计划的比较 小结第五章 第四点计划的实施(二):地区差异及典型案例的实证分析 一 第四点计划实施的地区标准 二 中近东地区 三 非洲地区 四 远东与太平洋地区 五 拉美地区 六 第四点计划与印度社区开发项目 七 国别项目存在的管理缺陷:以伊朗为例 小结第六章 执行机构的历史演变与艾森豪威尔时期的“第四点计划” 一 从技术合作署到共同安全署 二 从技术合作署、共同安全署到援外事务管理局 三 援外事务管理局与美国外援计划管理新结构 四 《兰代尔委员会报告》与《少数派报告》:批评与反思 五 “资本,而非援助”体制下的外援政策特点 六 艾森豪威尔时期的“第四点计划”及历史影响 小结第七章 苏联对第四点计划的反应及美国对苏联对策的情报评估 一 经济因素与苏联对第三世界国家冷战战略 二 苏联在联合国场合对第四点计划的批评及建议 三 苏联报刊对第四点计划的评论 四 苏式“第四点计划”分析报告 五 共产主义集团“经济攻势”研究报告 小结结语附录 一 大事记 二 美国第四点计划相关协定、换文或谅解备忘录一览表 三 第四点计划及其后续计划管理结构示意图表参考文献索引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谢华,1971年生,山西大同人,历史学博士。2005年至2008年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导师为白建才教授);2008年9月至2010年7月为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合作导师为沈志华教授)。现为山西省委党校、山西行政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外交史和冷战史,在《美国研究》、《历史教学》等国内学术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冷战时期美国重大外交政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冷战起源研究”等课题的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