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171576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40
- 出版时间:2013-01-01
- 条形码:9787511715760 ; 978-7-5117-1576-0
本书特色
本书从现代诗人的译论、诗论、翻译与创作中寻绎出大量相关的资料,其中不少是著者**次辑录与阐释;在丰厚的材料基础之上,视野开阔,思辨绵密,把翻译理论、翻译实践与新诗创作联系起来思考,在历史的梳理中对典型现象予以深入剖析,对现代诗歌的文体观念、语言建构与自由诗、现代格律诗、散文诗、小诗、现代叙事诗等形式建构同诗歌翻译的关系详加梳理与分析,其中的自觉选择与不自觉的误译,可喜的成功与生涩的尝试,均得以深入细致的阐释,全面、系统地呈现出外国诗歌的翻译对中国现代新诗文体建构的重要意义;作为附录的“现代译诗研究成果目录”也颇具文献学价值,既为课题本身列出了学术背景材料,也给学术界提供了查阅文献的导向图。
内容简介
本书在突破“启蒙/革命”、“传统/现代”或“域外/境内”等二元研究模式的基础上,重在探讨现代译诗对中国新诗文体建构的正面意义;呈现中国新诗文体演变与现代转型的基本轨迹与本真面貌;展示在不同历史时期重要诗人与译者的生命意识、精神世界、文化资源以及译诗文体选择与中国新诗文体建构之间极为密切的各种潜隐关系;揭示在殊异的时代语境中新诗对译诗的文体诉求或译诗对中国新诗不可规避的文体影响,从而阐明译诗对新诗文体影响的合法性以及二者不可辩驳的艺术和现实关联。
目录
绪论
**节 外国诗歌的翻译对中国现代新诗文体建构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中国现代译诗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四节 选题原因及主要研究内容
**章 现代译诗批评场域中的诗歌文体观念
**节 西方文化过滤下的译诗文体选择
第二节 翻译伦理批评与译诗语言意义的准确性
第三节 翻译论争中的译诗形式批评
第二章 译诗语言与中国现代新诗的语言建构
**节 中国现代译诗的语体特征
第二节 译诗语言的流变与中国现代新诗的语言诉求
第三节 译诗语言与中国现代新诗的语言建构
第三章 译诗形式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形式建构
**节 中国现代译诗的形式追求
第二节 中国现代译诗形式的多元化
第三节 译诗形式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形式建构
第四章 外国诗歌形式的误译与中国现代新诗的文体建构
**节 外国诗歌形式误译的普遍性
第二节 民族文化审美与外国诗歌形式的误译
第三节 外国诗歌形式误译的几种类型
第四节 外国诗歌形式的误译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形式建构
第五章 外国诗歌的翻译与中国现代新诗各体形式的建构
**节 外国诗歌的翻译与中国现代自由诗体的建构
第二节 外国诗歌的翻译与中国现代格律诗体的建构
第三节 外国诗歌的翻译与中国现代散文诗体的建构
第四节 外国诗歌的翻译与中国现代小诗体的建构
第五节 外国诗歌的翻译与中国现代叙事诗体的建构
第六章 外国诗歌的翻译与中国现代新诗文体的关系
**节 外国诗歌的翻译与中国现代新诗的文体创新
第二节 外国诗歌的翻译对中国现代新诗文体观念的践行
第三节 外国诗歌的翻译与中国现代新诗创作的文体选择
第四节 外国诗歌的“翻译体”与中国现代新诗的
文体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现代译诗研究成果目录
后记
作者简介
熊辉(1976.10—),教授,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诗学研究,兼事诗歌评论。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首批重庆市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委宣传部首批青年文化人才”。已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和文学评论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和人事部博士后基金等10多项课题。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见字如面
¥15.9¥49.8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人生非若春日蔷薇
¥12.5¥46.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23.1¥39.8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瓦尔登湖
¥11.1¥39.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流星雨(八品)
¥11.2¥32.0 -
到山中去
¥9.1¥30.0 -
夏日走过山间
¥11.3¥30.0 -
橙黄橘绿半甜时
¥17.9¥49.8 -
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
¥21.9¥49.8 -
花.猫.幽默家:老舍散文经典全集
¥15.4¥45.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回声与倒影
¥11.8¥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