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0974311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96
- 出版时间:2013-04-01
- 条形码:9787509743119 ; 978-7-5097-4311-9
本书特色
《蒲柏诗歌研究》通过对蒲柏诗歌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发现并揭示蒲柏诗歌中伦理思想的多层内涵并探讨其思想形成的传统、历史渊源和发展轨迹。主要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并结合精神分析法、社会历史批评、女性主义批评和新批评等,对蒲柏早期作品《论批评》、《夺发记》和《温沙森林》,后期的伦理诗歌《人论》和《道德论》,以及大型仿英雄史诗《群愚史记》进行细读,阐释其从整体上体现出来的以“和谐”为基点,以“自然”、“理性”、“中庸”和“秩序”为核心观点的伦理思想体系。
内容简介
马弦,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英国剑桥大学古典系访学学者。 《蒲柏诗歌研究》由五章构成,主要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切入,系统讨论了《温沙森林》《论批评》《夺发记》《人论》《道德论》以及《群愚史记》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
目录
绪论
**章 《温沙森林》与“和谐”思想
**节 自然诗与“自然”主题
一 自然与民族情感的交织
二 自然与历史的联想
第二节 “和谐”思想的萌芽
一 变化中的秩序
二 “变形”的象征寓意
三 自然的回归
四和谐与秩序的社会价值
第二章 《论批评》:“自然”与“和谐”
**节 “自然”是检验艺术的*终标准
一 艺术模仿“自然”
二 艺术的*终判断标准
第二节 自然与理性的和谐统一
一 “正确的理性”
二 自然与理性的整合
第三节 审美的伦理基础
一 “寓教于乐”与音义结合
二 合格批评家的道德要求
第三章 《夺发记》:道德与戏仿
**节 道德规则维护与“明智”
一 “诚实”规则
二 “节 制”规则
三 “明智”--理性的观照
四 “和谐与秩序”的社会理想
第二节 《夺发记》与“戏仿”艺术
一 对英雄史诗的“戏仿”
二 “夺发”的道德寓意
三 “引喻”的艺术
第四章 《人论》中的宇宙秩序
**节 永恒的宇宙和谐与秩序
一 人是“巨大生物链”中的一环
二 人对自己的认识和局限
三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第二节 激情与理智
一 人的“中间属性”
二 自爱法则与理性法则
三 善与恶的辩证转化
第三节 人的社会性与群己关系
一 “仁爱之链”
二 “私利就在公益当中”
第四节 和谐与秩序之中的永恒幸福
一 “至善就是幸福”
二 和谐与秩序之中的永恒幸福
第五章 《道德论》与“中庸”思想
**节 人性的复杂与道德的判断
一 人的瞬息万变
二 “主导情欲”
三 人生百态在临终前的定格
第二节 女性的性格特征及道德阐释
一 女性的矛盾性与道德暗示
二 “中庸”思想的诗化阐释
第三节 “中庸”规则之于财富的运用
一 两种极端--贪婪与浪费
二 财富的运用与“中庸”道德
第四节 建筑艺术中的“品味”
一 明智、适度与实用
二 泰门庄园的低级品味
三 道德与空想
第六章 《群愚史记》:幻灭的体验
**节 艺术沉沦与末世预言
一 愚昧女神--混沌与黑暗的化身
二 群愚横行
三 末世景象的幻想和预言
第二节 幻灭的体验
一“建立一个强大的群愚王国”
二“寰宇黑暗将一切全埋葬”
三 幻灭的体验
结语:缪斯视野中的伦理道德世界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马弦,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英国剑桥大学古典系访学学者。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并完成多项课题,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5.0¥3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4¥49.8 -
见字如面
¥23.4¥49.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2.8¥28.8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一个人生活
¥21.2¥45.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27.4¥49.8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8.6¥32.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8.4¥68.0 -
到山中去
¥9.1¥30.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当你老了
¥16.3¥30.0 -
西南联大古文课
¥25.9¥58.0 -
我在史铁生
¥22.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