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恨水传(八品)

包邮张恨水传(八品)

¥20.2 (3.4折) ?
1星价 ¥22.4
2星价¥22.4 定价¥5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021728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18-06-01
  • 条形码:9787530217283 ; 978-7-5302-1728-3

本书特色

张恨水是多产的通俗小说家,满怀忧世之思的报人,新旧婚姻中的暖男……其作品至今常销不衰,身世行迹也广受读者关注。不同于以往的传记,本书作者解玺璋在大量积累考证的基础上,呈现出的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张恨水形象,解开了多年来张恨水的被漠视之谜,被误解之谜。

内容简介

这本传记全方位地再现了张恨水的一生,从家庭给予他的影响、少年读书求学、“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北上北京、zui初的办报生涯,到《春明外史》轰动京城、以写作为生、承担养家责任、成为北方zui有影响的小说家,再到抗战爆发引起思想“左”转、独守南京、在重庆《新民报》的激进形象、毛 主席对张恨水的关心和期望、北平《新民报》时期……一直写到1949年以后的生活和写作,同时写出张恨水的情感历程以及他在新旧文化的夹缝中、新旧时代的更迭中权衡折冲的心路历程。

目录

序001
绪论001
零壹家世017
零贰早教032
零叁求学047
零肆漂泊066
零伍生计084
零陆圈子105
零柒婚姻122
零捌报人(上)143
零玖成名176
壹拾帽子205
拾壹平居239
拾贰雅趣260
拾叁弯弓292
拾肆西游315
拾伍南迁337
拾陆报人(中)366
拾柒山居441
拾捌报人(下)468
拾玖横祸508
贰拾晚景531
展开全部

节选

婚姻
张恨水一生经历了三次婚姻,有三个女人从始至终陪伴着他,她们是:徐文淑(1898—1958年)、胡秋霞(?—1982年)、周南(淑云)(1915—1959年)。
**次大约是在民国四年(1915年)至民国五年(1916年)的冬春之际,张恨水年纪在二十到二十一岁之间,而非很多书、文所言之民国二年(1913年)。那时,张恨水亡父不久,失学在家,堂兄张东野邀他到上海读书,后报考苏州蒙藏垦殖学校被录取。二次革命失败,学校被迫停办,他不得已返回家乡潜山。这是他**次出行,无果而返。这期间,母亲似乎还没有和他谈到婚姻问题。很快,他因求学心切,再次离开家乡,来到南昌,进了一家补习学堂,补习英语和数学,为考大学做准备。但由于经济上难以支持,他便离开学堂,借了一笔川资,到汉口投奔本家叔祖张楚萍(犀草)去了。他在汉口时间不很长,小报馆的工作并没把他留住,民国三年(1914年)岁末,张东野来汉口演戏,介绍他加入剧团,随后就去了湖南,并于半年后辗转来到上海。这时,郝耕仁、张楚萍都在上海,他们一同过着潦倒的生活,却也自得其乐。这一年的“七夕”之夜,他与张楚萍“落拓过金陵”,散步江边,遂口占《七夕诗》一首:“一度经年已觉稀,参横月落想依依。江头有个凭栏客,七度今宵尚未归。”诗中不仅感叹了张楚萍的身世,而且隐含着规劝之意,只是没有提到他自己,可见,当时他还是单身,还不存在婚姻问题。到了十月,秋风渐凉,他又害了一场病,在上海就住不下去了,于是,他便借了路费,再次打道回府。
他与徐文淑的婚姻,大约就发生在此次回乡之后,与民国五年(1916年)五月为营救张东野、张楚萍三赴上海之前。张恨水很少谈及自己的婚姻,他的长篇回忆录《写作生涯回忆》及《我的创作和生活》对此事都只字不提,只有《我的小说过程》提到一句,为了说明问题,我把这段文字都抄在这里:
二十一岁,我重别故乡,在外流浪。二十二岁我又忽然学理化,补习了一年数学。可是,我过于练习答案,成了吐血症,二次回故乡。当然,这个时候中耗费了些家中的款子(其实虽不过二三百元,然而我家日形中落,已觉不堪了),乡下人对于我的批评,十分恶劣,同时,婚姻问题又迫得我无可躲避。乡党认为我是个不可教的青年,我伤心极了,终日坐在一间黄泥砖墙的书房里,只是看书作稿。我的木格窗外,有一株极大的桂花树,终年是青的,树下便是一院青苔,绝无人到,因此增长了我不少的文思。在这时,我作了好几部小说,一是章回体的《青衫泪》,体裁大致像《花月痕》,夹着许多辞章,但是谈青年失学失业的苦闷,一托之于吟风弄月,并不谈冶游。
张恨水的这段回忆,或有不准确之处,抑或有忽略、简化之处,但他无意中讲到遭遇婚姻问题的时间,是在二十二岁的时候。据谢家顺先生考证,他在这篇文章中所用年龄为虚岁,推算下来,实际应是二十一岁。如果这时他已结婚,那么,只能是民国五年(1916年)五月前,因为,五月后,他已到达上海,陈其美殉难后,参与其后事料理的人曾合影留念,在当年的这张照片中,我们看到了张恨水的身影。
关于张恨水的这次婚姻,坊间流传着多个版本,且众说纷纭,真伪难辨。大致说来,此事系其母一手包办,女家是潜山县源潭乡徐家牌楼人,虽非名门望族,却也是当地大户,与张家相比,算得上门当户对。媒人是一位本家婶子,她们约好借看戏的机会去相亲。说是相亲,可双方家长并没有见面,而是由媒人指着远处看戏的人群,让张母望了一眼那个姑娘。张母的确看到人群中有个姑娘长得很标致,以为是自己未来的儿媳,亲事就这么定下了,接着,下了聘礼,新人进门的日子也随之定了下来。不料,姑娘娶进门,却并非母亲看中的那一个,儿子更感觉受到愚弄,十分委屈,遂有新婚之夜逃离洞房之举。家人连夜将他从后山找回,并责以孝道,母亲也流泪向他表示歉意,许他将来有中意之人,再另娶一房。张恨水既不能抗拒慈命,又有怜香惜玉之心,*后,只能默默地吞下这枚苦果。

作者简介

解玺璋,祖籍山东,北京人氏,工人出身,恢复高考后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自1983年以来,一直供职于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曾在《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书香专刊、文化导刊以及《北京日报》文艺周刊担任编辑和主编多年,2004年10月至2008年初任同心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辑,北京日报高级编辑,现已退休。编报、编书三十余年,写过电影、戏剧、文学、电视剧评论千余篇,杂文、随笔数百篇,文化批评专论数十篇,计有数百万字,曾出版《喧嚣与寂寞》 《中国妇女向后转》 《雅俗》 《一个人的阅读史》 《梁启超传》 《五味书》 《说影》 《君主立宪之殇》等多种专著。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