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020161386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890毫米×1240毫米1/32
- 页数:18
- 出版时间:2021-03-01
- 条形码:9787020161386 ; 978-7-02-016138-6
本书特色
★ “南极雪橇旅行之父”罗伯特•斯科特探险全过程 ★ 南极的观察山上有支十字架,写着:“要奋斗、要追求、要发现,绝不认输。”它孤单记录着英国人引以为傲的大探险家斯科特及其四名队员悲惨的*后结局。
内容简介
1910年,英国极地探险家斯科特率领探极队员乘“新地”号由英国出发前往南极,尝试挑战世界上首次抵达南极点的纪录。经过无数次筹划、一次又一次的冰棚物资运补,在险恶雪地不断跋涉后,探极点的五人小组却在*后阶段深陷厄运、坏天气以及成员精神崩溃的魔掌。此外,他们还得面对挪威探险家阿蒙森一行早在一个月前已率先抵达南极点的重击。悲愤与痛苦之余,五人展开了一场被诅咒的回程之旅,*后因体力不济及燃油缺乏相继倒下,全体罹难,为这场极点竞赛画下壮烈的句点。早先回到基地的运补队员于1913年回抵新西兰。这支探险队中*年轻的成员谢里-加勒德,于1922年出版了这部极地探险的经典巨作,让世人见证了这起探险*著名的悲剧事件。
目录
序文
章 从英国到南非
第二章 东航
第三章 南下
第四章 登陆
第五章 运补之旅
第六章 个冬天
第七章 冬季之旅
第八章 春来
第九章 探极之旅(一)
第十章 探极之旅(二)
第十一章 探极之旅(三)
第十二章 探极之旅 (四)
第十三章 悬疑
第十四章 后的冬天
第十五章 又是春天
第十六章 搜索之旅
第十七章 探极之旅 (五)
第十八章 探极之旅(六)
第十九章 永远不再
相关资料
精彩内容节选
序文
极地探险是清洁也孤独的受苦方法。只有在极地探险时,你可以一件衣服从九月穿到十二月,除了一层身体自然分泌的油脂外,衣服看起来干净如新。在极地比在伦敦更寂寞,比在任何修道院更与世隔绝,邮件一年才来一次。常有人争论,是战时的法国艰苦,还是在巴勒斯坦或美索不达米亚难熬;而其实,跟在南极的日子相比,这些都不算差。坎贝尔那组人里有一位就告诉我,在比利时打仗蹲壕沟,与南极的日子相比,算是相当轻松愉快的。但是当然,除非有人发明什么艰苦量表,否则很难比较。总的来说,我不信世上有谁的日子比帝企鹅更苦。
一直到现在,一般人眼中的南极,仍然像古巴比伦人心目中的众神居所一样,是一片高耸的大地,在辽阔大海的彼端,环绕着凡人的世界。光想想有这么个地方已经够骇人,更别提要去探索。因为,公元九世纪,阿尔弗雷德国王统治英国时,维京人已经在踏勘北方冰原;可是直到一八一五年威灵顿将军在滑铁卢打败拿破仑时,南极大陆还未发现。
如果想要读南极探险史,斯科特所著《发现号之旅》中有一章写得极好,别的一些书上也有。本书并不做此图。不过,有人向我抱怨,说《斯科特的后探险》一书交代不清,好像以为读者对一切都熟得很,而其实读者完全不清楚“发现号”是个什么,城堡岩或小屋岬又在哪里。为了让读者了解本书中所提历次南极探险的重大发现和遗留的痕迹,我在此做个简短的介绍。
库克:奠定南方大地的知识基础
打从一开始,有人绘制南半球地图时,就认为那里有一块大陆,命名为“南方之地”(Terra Australis)。探险家越过好望角和合恩角之后,却只看到汹涌的大洋,不见其他。后来又发现了澳洲和新西兰,对南方大陆的信心减弱了,不过并未放弃。以前,探险是为了个人或国家事功;到十八世纪后半,追求科学新知的热忱为探险增添了动力。
库克、罗斯和斯科特都是南方大地的贵族。精彩内容节选
序文
极地探险是清洁也孤独的受苦方法。只有在极地探险时,你可以一件衣服从九月穿到十二月,除了一层身体自然分泌的油脂外,衣服看起来干净如新。在极地比在伦敦更寂寞,比在任何修道院更与世隔绝,邮件一年才来一次。常有人争论,是战时的法国艰苦,还是在巴勒斯坦或美索不达米亚难熬;而其实,跟在南极的日子相比,这些都不算差。坎贝尔那组人里有一位就告诉我,在比利时打仗蹲壕沟,与南极的日子相比,算是相当轻松愉快的。但是当然,除非有人发明什么艰苦量表,否则很难比较。总的来说,我不信世上有谁的日子比帝企鹅更苦。
一直到现在,一般人眼中的南极,仍然像古巴比伦人心目中的众神居所一样,是一片高耸的大地,在辽阔大海的彼端,环绕着凡人的世界。光想想有这么个地方已经够骇人,更别提要去探索。因为,公元九世纪,阿尔弗雷德国王统治英国时,维京人已经在踏勘北方冰原;可是直到一八一五年威灵顿将军在滑铁卢打败拿破仑时,南极大陆还未发现。
如果想要读南极探险史,斯科特所著《发现号之旅》中有一章写得极好,别的一些书上也有。本书并不做此图。不过,有人向我抱怨,说《斯科特的后探险》一书交代不清,好像以为读者对一切都熟得很,而其实读者完全不清楚“发现号”是个什么,城堡岩或小屋岬又在哪里。为了让读者了解本书中所提历次南极探险的重大发现和遗留的痕迹,我在此做个简短的介绍。
库克:奠定南方大地的知识基础
打从一开始,有人绘制南半球地图时,就认为那里有一块大陆,命名为“南方之地”(Terra Australis)。探险家越过好望角和合恩角之后,却只看到汹涌的大洋,不见其他。后来又发现了澳洲和新西兰,对南方大陆的信心减弱了,不过并未放弃。以前,探险是为了个人或国家事功;到十八世纪后半,追求科学新知的热忱为探险增添了动力。
库克、罗斯和斯科特都是南方大地的贵族。
是英国大航海家库克奠下我们知识的基础。一七七二年,他指挥四百六十二吨的“果决号”和三百三十六吨的“冒险号”,从伦敦近郊港口德特福德启航。这是两艘运煤船。他和南森一样,相信食物成分多样可以防止坏血症。在记录中他提到,除了他的口粮“肉汤、胡萝卜泥和麦芽啤酒汁”以外,还打造了勋章,“送给新发现国家的土人,证明我们是早的发现者”。不知道这些勋章现在还有没有留存。
抵达好望角后,库克向东南下到新西兰,打算尽力南航,寻找那南方大陆。一七七二年十二月十日,在南纬五十度四十分,东经二度处,他次看见“冰岛”般的大冰山。次日,他“看见一些体型如鸽子,黑喙、黑脚的白鸟,是以前从来没见过的”。这一定是雪圆尾鹱(snowy petrel)。穿越许多冰山,他注意到信天翁不见了,企鹅开始出现,船边尽是厚浮冰群。猜想这些冰是海湾及河流里生成的,库克因此认为陆地已经不远。同时他记录道,因为天气实在冷,他“把水手们的外套袖子用厚羊毛毡加长(本来他们的袖子都短,露出手臂);并且用同样的材料以及帆布为大家做了帽子。水手们大受其惠”。
库克航行南太平洋一个多月,四周总是围绕着冰山,也经常有浮冰群。天气一直很不好,雾总是很浓。他写道,自从离开好望角,他只见过一次月亮。
一七七三年一月十七日,星期天,他次越过南极圈,是在东经三十九度三十五分处。继续驶至南纬六十七度十五分,一片庞大无比的浮冰群拦住了他。他就由此回头,航抵新西兰。
一七七三年底,他把第二艘船“冒险号”留在新西兰,再度出海。由于波浪汹涌,他判断在新西兰南面没有陆地,陆地是在更远更远的南方。十二月十二日,在南纬六十二度十分,他看到座冰山。三天后,厚浮冰群挡住了路。二十日,他在西经一百四十七度四十六分处再次进入南极圈,一直深入到南纬六十七度三十一分,在这里,他发现一股朝向东北的海流。
一七七四年一月二十六日,在西经一百零九度三十一分处,他第三次进入南极圈,没有遇见浮冰群,只见到几座冰山。在南纬七十一度十分,极大范围的浮冰群终于迫使他返航。他写道:
继续往南,不是不可能,只是很危险,太莽撞,在我的地位不应做此想。不过,我和船上大多数人都认为,这冰一直绵延到极点,或者是连接着陆地,是自古以来便定着在那里的。我们还认为,一路所见南北飘荡的冰,都是在这个经度的南边生成的,之后因强风或别的原因而断裂,由水流带向北方。在此高纬度地带,水流总是向北。我们靠近冰山时会听到企鹅的叫声,但是没有见到它们。除此之外,只见过几只鸟,没有别的能让我们相信附近有陆地。可是我还是认为在这些冰以南有陆地,只是这陆地不能提供鸟或其他动物庇护之所,只有冰覆盖着整个大地。我有野心,不仅想要去没有人去过的地方,而且想要去人类可能去的远处。但是遭遇这阻挠,我并不懊恼,因为这其实也拯救了我们,至少减少了探索南极地区不可避免的危险与艰苦
作者简介
阿普斯利•谢里-加勒德
Apsley Cherry-Garrard, 1886-1959
英国南极探险家,出生于英国贝德福德,毕业于牛津大学。1911年至1913年,在斯科特率领的英国南极探险队中担任助理动物学家,为年轻队员。1914年初,参与寄生虫学家雷波领队的一项中国地区探访,调查一种常困扰英国水手的羊肝片吸虫病。1914年8月欧战爆发,成为装甲兵第五小队队长,1915年4月至8月驻守法兰德斯,后因周期性结肠炎而于1916年退役。在漫长的恢复期中,他开始撰写本书,并于1922年出版。1916年,他吁请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政府纠正猎杀麦夸里岛上的王企鹅并且丢进大锅熬油的恶行。该州政府后立法禁止,此岛也宣布成为鸟类及海豹保护区。
他是诸多名人的密友,如攀上珠峰的马洛里、阿拉伯的劳伦斯、高尔斯华绥、威尔斯、萧伯纳夫妇等。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林徽因讲建筑
¥11.9¥2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她们
¥17.3¥46.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9.0¥25.0 -
茶,汤和好天气
¥10.1¥28.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10.1¥28.0 -
见字如面
¥15.9¥49.8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瓦尔登湖
¥12.9¥39.0 -
中国小说史略
¥13.3¥35.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16.9¥49.8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随园食单
¥9.1¥30.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回声与倒影
¥13.7¥36.0 -
到山中去
¥10.5¥30.0 -
流星雨(八品)
¥12.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