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格达:和平之城,血腥之城(八品-九品)

包邮巴格达:和平之城,血腥之城(八品-九品)

¥32.1 (3.2折) ?
1星价 ¥45.9
2星价¥45.9 定价¥99.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93042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暂无
  • 页数:535
  • 出版时间:2020-08-01
  • 条形码:9787513930420 ; 978-7-5139-3042-0

内容简介

自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哈里发曼苏尔于762年营建巴格达以来,这座城市就有“和平之城”的美誉,但从它不同寻常的历史来看,它也经历过十分血腥的统治年月。当美军于2003年进入巴格达城时,他们成了这座城市动荡历史的新参与者。回溯其历史,在阿拔斯王朝统治时期,巴格达一直是阿拉伯帝国的中心,金碧辉煌的宫殿群、宏伟的清真寺、伊斯兰学院和热闹的集市鳞次栉比。它是“代数之父”花拉子米生活过的城市;也是哈里发哈伦·拉希德的都城,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描写了诸多有关这位哈里发及其都城的故事。作为一个繁荣的交易中心,巴格达吸引了大量来自中亚和大西洋地区的商人,其经济的繁盛程度曾招致西方和东方的同等羡慕。
然而,巴格达的历史也有其血腥残酷的一面。这座城市经常遭受瘟疫、饥荒和洪水的侵袭;经历过大量恐怖的外敌入侵和军事占领;也时常需要忍受独裁者的残暴统治。因此,巴格达的历史也是其统治者和征服者的历史,例如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波斯沙阿、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上帝之鞭”帖木儿。当然,本书还生动地讲述了从奴隶到士兵等普通民众所经受的漫长而艰辛的生活。作者贾斯廷·马罗齐通过流畅的文笔和富有新意的视角叙述了巴格达1300多年的辉煌和苦难,勾勒出了巴格达这座城市迷人的历史轮廓。

目录

致 谢
拼写说明
序 言
OO章 哈里发与他的首都
曼苏尔与巴格达的建立,750—775年
第2章 哈伦·拉希德与巴格达的“一千零一夜”
775—809年
第3章 “学者的源泉”,世界的中心
809—892年
第4章 阿拔斯王朝晚期
别了,黄金草原,892—1258年
第5章 “毁灭朝圣”
蒙古与鞑靼的浩劫,1258—1401年
第6章 黑羊,白羊
1401—1534年
第7章 土耳其人与旅人
1534—1639年
第8章 瘟疫、帕夏与马穆鲁克
1639—1831年
第9章 帝国碰撞
1831—1917年
OO0章 英式君主
巴格达三王,1917—1958年
OO1章 政变与复兴党
屠戮之母,1958年至今
注释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哈里发需要一座首都——这座城市将会成为阿拔斯王朝的中心,以及自摩洛哥和伊比利亚半岛至中亚地区,绵延超过500万平方千米的伊斯兰世界大本营。
直到762年,如同7世纪大征服期间刚刚突破半岛的阿拉伯部落那样,阿拔斯王朝还在像游牧部落一样不断更换着首都。在750年取伍麦叶王朝而代之,成为伊斯兰世界的领导者之后短短一段时间内,他们已更换了四座首都。在位于幼发拉底河畔、库法与巴格达之间的卡斯尔‘伊本·胡拜拉城堡短暂居住过一段时间后,曼苏尔的前任赛法哈对其十分不满,便在幼发拉底河东岸的波斯古镇安巴尔附近为自己修建了一座宫殿(hashimiya),该地如今位于伊拉克西部。当地人并不喜欢“hashimiya”这个名字,它来自阿拔斯家族的祖先哈希姆,他们仍旧叛逆地使用旧名字“伊本.胡拜拉,,来称呼这个地方,这个名字来自伍麦叶王朝O后一任伊拉克总督叶齐德‘伊本·欧麦尔·伊本·胡拜拉。赛法哈立刻便在城堡对面的新宫殿中住了下来。
“胜利者”曼苏尔在伊本·胡拜拉城地区建立了曼苏尔城,此地距离反OO的什叶派OO分子大本营库法很近——可以说太近了。758年,一场血腥的OO在他的宫殿中爆发,起因是一群波斯狂热分子企图尊他为神,被他斥为异端后便愤而反抗。这场OO一定让他感到自己有必要寻找另一个更加合适的新地点建立首都。
在西方,大马士革对已倒台的伍麦叶王朝仍旧保持着根深蒂固的忠诚,因此在此建都是不可能的。况且大马士革距离波斯过于遥远,而波斯地区为阿拔斯家族的军力提供了强势保障;大马士革离希腊前线又太近,在伍麦叶王朝末年,拜占庭帝国就曾多次试图发起入侵。公元7世纪至8世纪的阿拉伯扩张达到OO后,阿拉伯人统治了西方的大片土地,然而进一步的伊斯兰征服似乎更加趋向东方,当时阿拉伯人已吞并了乌浒河以外的地区,因此,阿拔斯王朝第二任哈里发决定在美索不达米亚中部的两河流域勘定首都地址。为了维持首都的独立性,新城需要距离库法和巴士拉足够远才行,在阿拉伯征服时代的OO个世纪,这两座城市就已在美索不达米亚落成并驻有军队了。
曼苏尔不想将这项重要任务放手交给手下官僚去做。于是他亲率勘察队勘探新都地址,从贾扎里耶到摩苏尔,他乘舟在底格里斯河顺流而下,又逆流而上,带着他对细节执着的关注,寻找O合适的地址。这个地区本身并没有什么十分OO的地点:河畔的聚落与灌溉美索不达米亚沃土的幼发拉底河本身,都早在远古时代就已存在。美索不达米亚之所以能够支撑起历代大帝国,完全应归功于它的肥沃富饶,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带着惊叹之情盛赞这片土地,除此之外,他还记录了纵横的灌溉水利网,这片沃土依赖这套网络才如此丰饶。’这个复杂的大型水利工程需要时常维护才能正常运行。
尽管巴格达城是曼苏尔兴建的,但这座聚落的历史要比这位阿拔斯王朝哈里发久远得多。有许多记载与暗示表明,从远古时代这里就已经存在一个社区了。我们可以想见,在底格里斯河畔,美索不达米亚的沃土之间,这片地方一定是一个宜居地点。强大的亚述国王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一世曾于公元前1100年左右对这里发起征服,此人在《旧约OO》的《列王记》和《历代记》中被描述为一位热衷烧杀屠戮的征服者(他曾自称“强大的王、众主OO、无敌OO、大地四方OO”),据说他的儿子攻占了一个叫作“巴格达”的地方,此地在当时并没有什么重要性。。公元前7世纪前后,传奇的亚述国王萨丹纳帕勒斯的地理名录中也出现了一个与“巴格达”近似的地名。1848年,OO东方学家,日后活动在奥斯曼帝国治下阿拉伯地区的英国政治代理人及已故OO地理学会会长亨利·劳林森爵士,在巴格达位于底格里斯河西岸的地区发现了巴比伦时代的砖衬——这些砖衬上印有尼布甲尼撒的王印,这位公元前6世纪的国王在《旧约OO》中同样也是个邪恶枭雄,被描绘成一位OO犹太人、砸毁庙宇、爱财如命的暴君。但我们尚不清楚这些文物是否在巴比伦王朝灭亡后被人移至巴格达的,甚至将这些文物迁至巴格达的很可能是曼苏尔本人。
巴格达城城址以南20千米处(也是距离曼苏尔的新城O近的建材来源地),坐落着让人浮想联翩的泰西封城遗迹。泰西封曾经是帕提亚帝国和萨珊帝国的宏伟首都,从公元前1世纪起便已是一座重要城市,历代古波斯OO在泰西封以北不远的地方坐拥广阔的OO庭院与花园,日后的巴格达就落成在这片区域。泰西封以更加古老的塞琉西亚城为基础,坐落于底格里斯河两岸,是希腊与罗马时代世界上O宏大的城市之一。阿拉伯人将塞琉西亚一泰西封城称为“马达因”(即“诸城”)。成片的城镇与村庄分布在底格里斯河沿岸,正如几个世纪后的一句巴格达俗语所说,“若是让一只鸡从这个房顶跳到那个房顶,那么它能一路跳到巴士拉去”。’
尼布甲尼撒时代的1000年后,这里定居着几个由聂斯托利派基督教士组成的社区,他们在巴格达的一些建城神话中多被提及。’7世纪萨珊帝国后期,这里是一座生机勃勃的伊朗城镇,城镇中开设着每月一度的集市。但在634年,这座小镇在阿拉伯人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光彩的一页。据记载,首位哈里发艾布·伯克尔属下的一支阿拉伯军队袭击了这个当时被称为“苏克·巴格达”(巴格达集市)的地方,洗劫了他们能找到的所有金银财物,然后纵马奔入沙漠,逃之天天。这个社区从此只留下一片被毁灭的残迹,沉人历史的迷雾之中,直到曼苏尔于762年来访此地,巴格达的新时代才就此展开。P3-6

作者简介

贾斯廷·马罗齐,英国记者、历史学家和旅行作家,毕业于剑桥大学,是英国OO地理学会会员和白金汉大学OO研究员 曾在《金融时报》和《经济学人》担任驻外通讯记者,在伊拉克、阿富汗、达尔富尔、利比亚和索马里等国和地区工作和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