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0574916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暂无
- 页数:352
- 出版时间:2020-07-01
- 条形码:9787505749160 ; 978-7-5057-4916-0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贯穿你一生的睡眠知识科普书。从呱呱落地到垂垂暮年,睡眠永远陪伴我们,它在人生不同阶段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更与认知学习、精神健康、身体机能等方面密切相关。
作者爱丽丝根据自身十余载的研究经验,就心理学及行为认知方面,分享各种真实案例以及与各领域专家学者的启发性讨论,阐述了不同年龄下人的睡眠状态、睡眠问题、影响因素和解决对策。此外,书中不只分享了各种助眠的小妙招,拯救逐渐失去控制的自主睡眠,也更让读者学会在清醒时同样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前言
导 语
我在铺着黏腻地毯的夜店中狂欢了好几周,此刻正睡眼惺忪地蜷缩在牛津大学一个演讲厅的第三排座椅上。这是我本学期后一堂关于精神疾病的课,我正准备小睡一会儿。睡眠在召唤我,我答应自己,学习完阅读清单上的所有书目就奖励自己一些睡眠时间。但是我并没有打起瞌睡,反而认真地听了课并如饥似渴地消化了每一个单词。
阿莉森·哈维(Allison Harvey),彼时还是心理学学院初出茅庐的讲师,现在已经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了,她这一个小时的演讲十分引人入胜。课程主题正是我所缺少的:睡眠。想起来非常奇怪,我花了三年的时间学习人的心理及行为,但是却无法回忆起有关这个课题的其他任何课程。哈维认为,睡眠对于我们清醒时的状态是至关重要的。
她继续指出,无论我们是否能够取得心理学的学位并在幼儿成长、教育心理学或者精神健康等领域开展事业,或者我们在其他行业找到了一份工作,低估睡眠的作用都是不明智的。这个观点与我的观察不谋而合。不少家长看起来总是急切地希望他们的孩子能睡个好觉,这不仅仅是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着想,更是因为他们有着本能的担心——青少年如果睡不好觉,就无法成为父母所希望的那种面色红润、待人和善的孩子。青少年出了名的睡懒觉问题或许会招来成年人的嘲讽与斥责,然而这个行为也非常普遍,就算你知道这只是青少年的天生固有行为,或许也不会感到多么惊讶。如果尝试劝阻青少年,不让他们睡懒觉,这是否反而会让他们有更大的风险——考试挂科、遭遇意外或者无法调节情绪呢?
有的时候,成年人因惧怕失眠而浪费了巨大精力,以致于对失眠过度监控反而使其丧失了自主性。当人们躺在床上时,他们做的不是睡觉,而是睁着眼担心自己睡不着。他们担心在第二天的工作中,因睡不好脑子变成一团糨糊的状态会被看出来。而他们又是否能够在面对那位同事时控制自己的脾气?当我们心爱的人衰老或者生病时,他们的睡眠状况有时会恶化,我们希望他们能够以良好的睡眠来缓解这样的状态。哈维进一步指出,我们对于这种“神秘的消遣时光”的了解其实知之甚少。我意识到,即使是世界上杰出的睡眠研究人员,也还未能就睡眠的关键作用达成一致观点,睡眠是如何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的,还有待去做深入探究。
那年夏天毕业后,我去日本学习了一年。尽管我周围的一切都如此美丽,遇到的人们也都和蔼可亲,但我仍焦躁不安。我希望了解更多有关睡眠的事情,所以我主动给哈维发了一封邮件,询问她我是否能远程协助她的研究。我们一同制定了一个计划,我在日本向学生大量发放关于睡眠的调研问卷,哈维在英国也会做相同的调查,然后我们再一起对比问卷的答案。尽管我的未婚夫并不是一名睡眠研究人员,但是他非常乐意帮忙,我们一起在大学宿舍中发放调研问卷。问卷的结果主要表明,失眠模型——睡前的胡思乱想会干扰睡眠,这在不同文化中都适用。虽然很有趣,但由于这次调研周期较短,范围也不大,所以我们的论文并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对于我来说,其中令人兴奋的是,我次涉足了真正的研究,并且发自内心觉得如果我以后继续做相关的内容,我会感到非常开心。
回到英国后,我开始在伦敦国王学院攻读博士,主攻社会、遗传及发育精神病学。虽然学院里的研究课题丰富多样,但是我所在的院系中并没有睡眠专家能够提供指导,因此我想要研究睡眠课题的这个愿望看起来有点小众。我曾尝试了解其他人在多年来的幼儿发育研究中获取的数据,看看是否有人曾经询问过家长或者孩子关于他们睡眠的问题。我利用自己不断搜寻收集得来的数据,来回答这类疑问:睡眠质量不好的孩子是否更可能在日后的生活中经历一些其他问题,比如焦虑和/或抑郁?我也研究了基因与环境在解释以下疑问中扮演的重要作用:为什么睡眠问题会与其他问题一起出现?这些问题是一起被遗传的吗?有时,我的导师们对于我在这个不熟悉的领域表现出的热情感到十分迷惑。当然如果他们真的是这么想的,也并没有表现出来。他们总是非常支持我,并且愿意花时间与我慷慨地分享他们的数据。
当我成为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的一名讲师后,睡眠依然是我感兴趣的课题。我开展了自己的研究,探讨孩子们的想法与睡眠之间的关系。我对基因如何影响睡眠以及如何决定身体机能的时间有了更多的了解,一个人的身体机能是在早晨状态好,像云雀一样,还是在晚上,像猫头鹰一样呢? 我与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共同合作,并将我的热情传递给了愿意投身于此的学生。我一周工作六天,享受其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接着我迎来了自己的30岁,并决定要一个孩子。当孩子不睡觉时,我也无法入睡。自此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影响,突然之间,我写的所有研究论文也都有了新的意义。其他新晋为家长的人对这个话题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我们时不时地就会聊到这个话题并一起进行讨论。彼时我更能理解,生活的复杂性是如何扰乱这个善意、明智且已经规划好的建议——让孩子在没有家长干预的情况下独自入睡。我也明白,对于某些家长来说,这并不是他们想用的办法,而对于另一些家长来说这个方法也并不合适。我遇到过不少家长,热切地相信他们已经找到了那本可以解决他们孩子无法入睡的问题的书。然而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在数周后会睡眠不足地出现在我的面前,婴儿的一个喷嚏就能吹散他们精心配置的睡眠配方。市面上的书很少是基于事实依据的,所以这让父母们难以理解,为什么他们要相信这个“专家”,而不是另一个专家。父母真的应该让孩子“哭个够”吗?照顾孩子直到其睡着真的是错误的吗——虽然这个举动看起来非常正确。无情的睡眠问题永远无法解决吗?这些关于幼儿睡眠的书籍都声称找到了神奇配方,那么当这些作者有了自己的孩子时,我想他们大概都睡得非常香吧。相反,虽然我有这方面的专业文凭,但是我并不知道所有的答案。比如说,我儿子夜间有时会突发疾病,我不愿意让他一个人入睡。当他在医院休息了一段时间后,我会神经质地花上大量的时间做一件事——近乎疯狂地躺在他房间的地板上,握着他的小手,看着他的每一次呼吸并且祈祷他不再有事。
这就是我想写下这本书的原因,我希望向大家分享我对睡眠科学无止境的热情,并帮助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有了小孩后,我体验了严重的睡眠不足,观察睡眠模式随着时间形成并改变,这些是我进行研究主要的动力。睡眠非常重要,并且会伴随我们一生,在每个成长阶段中,它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挑战。在幼儿时期及青春期,睡眠不足会让孩子们表现得像是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后文简称为ADHD)。 全世界的青少年都有可能被临床医生误诊为ADHD,因为他们并没有考虑到青少年的夜间习惯。当我们成年后,睡眠习惯并没有停止改变,高强度的工作会对我们的睡眠造成巨大的影响。有些人必须白天睡觉,晚上工作,这使其健康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当退休后终于有时间补眠了,我们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老年人的眼睛机能或许会发生改变,这使得光线的过滤方式也发生变化,导致他们的生物钟效率降低。
我们对于睡眠的认知每日每夜都在进步,直到近,研究者才意识到睡眠对于青春期的友谊有着重要影响,他们将几个好朋友带到实验室,以研究睡眠不足如何切实地影响我们与他人的互动。近几年,我们才开始充分地探究睡瘫症的原因——是什么导致了人们就像被胶水粘在了床上一样,无法动弹?也直到现在,研究者才放弃了成年人都是独自入睡的想法,接受大部分人都是同床而眠的事实。但这个领域还有很多我们未知的东西。睡眠领域的研究进展非常快,现在,良好的睡眠至少已经被认为和健康饮食一样重要了。每周媒体都会将睡眠与一些新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来突出其重要性:肥胖症、癌症、糖尿病、老年痴呆症、学习能力及记忆力、的体育表现、意外身亡、工作表现、创造力、焦虑以及抑郁。但我们如何能够睡得更多、更好呢?我们真的需要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改喝酸樱桃汁和温牛奶吗?哪些信息是真实的,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都是这样的新闻标题?如果你对人生中易被忽略的这三分之一的时间感兴趣,那么这本书正是为你准备的。
目录
导 语 3
章 睡眠101问 9
第二章 像婴儿一样睡觉:生命早期的睡眠 33
第三章 学前与学龄儿童:睡眠问题的初探 67
第四章 懒惰?青少年的睡眠 107
第五章 睡眠与精神障碍:非典型发育与心理健康 137
第六章 成为成年人:每天睡一觉,工作、休息、玩耍样样好 167
第七章 快车道上的路障:壮年时期的睡眠问题 187
第八章 长夜漫漫:老年人的睡眠 227
第九章 通往瞌睡王国的车票:让你夜夜好梦的小贴士 253
参考文献 287
致 谢 345
节选
在哄婴儿睡觉时有哪些选择
当考虑完安全性后,我们又有哪些选择来哄孩子入睡呢?我曾经参加的一个项目会在www.babysleep.com 这个免费的网站上为大家提供信息,这个项目由儿科睡眠委员会(Paediatric Sleep Council)主席——朱迪·明德尔博士(Dr Jodi Mindell)主导。网站里的建议均由世界儿科睡眠专家审校。如果你对婴儿睡眠感兴趣,可以上这个网站浏览看看。医生、心理学家、研究学者通过视频或文字对关于睡眠的上百条问题进行了回答。你能找到关于睡前日常习惯、灯光、温度,过渡性物品、夜间断奶、小睡、尿布、书籍、奶嘴、父母陪同入睡、睡前听音乐,以及其他更多方面的小贴士。广泛了解上述内容能够为给宝宝营造一个健康的睡眠规律这一点提供有效参考,而仅睡眠规律这个信息就足够令家长应付孩子的睡眠了。
但如果家长想要进一步的建议呢?的确还有其他获取信息的渠道,比如书店里堆叠成山的书里就有关于孩子古怪而奇妙的睡眠模式及问题的建议。但是哪些建议是可靠的呢?如果建议之间有所矛盾,我们应该如何取舍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有时就要寻求科学的帮助。有人认为,所有争论都能找到研究论文来佐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正确的。高脂肪饮食在20世纪90年代被认为会让我们变胖,而在2000年初它又被证明会令我们变瘦。因此,科学家花费数月时间,认真研读、消化关于一个课题所有能获取的资料,并分享他们的发现,这总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在10多年前,由美国睡眠医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指派的特别小组就调研了关于婴儿及幼童就寝及起夜问题的行为疗法。其目的在于,更有效地解决这些在诊所中经常被父母问到的问题。他们发现了强有力的证据以证明行为干预的有效性,在调研中,幼儿对就寝的抗拒以及起夜频率降低了94%,行为干预被认为在其中起到了作用。
其中两个方法经过实践证明是为有效的,虽然其他方法也经过了证明,但是有效程度略低一些。个被证明有效的方法可在婴儿出生前使用,以帮助家庭成员提前考虑婴儿出生后的睡眠问题,它就是亲职教育(parental education)。这个方法会让父母对他们孩子的睡眠有更多的了解,并且认识到为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做出哪些选择,以及当发生问题时应该如何应对。举例来说,如果家长被告知当婴儿困倦但并未入睡时,就不应该再抱他,那么婴儿更有可能从一开始就能学习到,如何在没有父母干涉的情况下渐渐入睡。这不仅仅在婴儿入睡前有用,在夜间也很有用。睡眠周期意味着人们在夜间会有自然的行为波动。如果婴儿能够独自入睡,那么当他们在夜间醒来时,需要在一位监护者的帮助下才能重新入睡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解婴儿困倦时的信号并不会花太长的时间。打哈欠或许是全球通用的疲倦信号,但信号也有独一无二的:我一个儿子的信号是玩弄自己的头发,另一个则是将他的右手放在左锁骨上。
第二个经过实践检验有效的方法是哭声免疫法(extinction或crying it out),这或许是争议性的方法了。这个方法需要在夜间将灯全部熄灭,并且对于孩子卧室传出的任何声音都不做出反应,这些声音可能包括唱歌、傻笑、大笑,然而现实中更多的则是大哭。孩子一开始或许会大吵大闹,但终他们会学会独自入睡。这种未经改良的哭声免疫法是不被建议的,因为它对亲子双方都会造成压力。当然,如果父母决定使用这个方法或者类似的方法,请不要忘记,在刚出生的前几个月里,婴儿在夜间是需要喂食的,所以这个方法对于新生儿来说并不适用。实际上,虽然临床医生会提供预防新生儿睡眠问题的建议,但他们也并不提倡对非常年幼的婴儿使用各种方法来解决睡眠问题,包括6个月以下的婴儿。哭声免疫法(包括改良版本,比如让父母待在婴儿卧室中)对于年龄更大些的婴儿更为奏效,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父母都愿意使用这种方法,部分父母会觉得难以施行。当我与一位家长讨论这个方法时,他告诉我:“在已经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我就尝试了哭声免疫法,我的女儿在入睡前哭了非常久,早上起来时,我发现她全身都湿透了!”这个例子提示了我们,当使用这个方法时,应该常常关注孩子的需求,查看他们是否生病,是否被卡在婴儿车的栏杆中,或者是否需要更换尿布了。
还有其他经过实践验证的方法,但较上述方法的有效性略低一些。其中一个便是哭声控制法(graduated extinction),对部分人来说是一种更为容易接受的方法。它与哭声免疫法类似,但家长能够持续地查看孩子,只是频率与投入程度需逐渐降低。所以,如果孩子开始哭闹,家长在前往查看他们之前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比如5分钟)。当家长离开后,再回去进行第二次查看之前,则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比如10分钟)。而第三次时,等待时间将继续延长(比如15分钟)。我的一位同事严格地遵循了这个方法,完全按照时间表进房查看她的孩子。坐在卧室门外时,她会戴上耳塞,以避免听到孩子的哭闹而产生压力。将这种体验中的数据描绘出来后,她发现孩子们每晚入睡需要的时间正小幅度地减少(就像我们教授动物一个新技能所预期的那样)。大约1周后,她的孩子们不需要被抱着,也可以安然入睡了。
积极睡前规律及推后睡眠时间(positive routines and bedtime fading)也被认为是有效的方法。积极睡前规律旨在为幼儿创造愉悦的事物,并希望他们将其与睡眠联系起来。通常被推荐的睡前日常活动都是令人放松的,比如泡个澡,或者听一段平静的睡前故事。这非常合理,但是生活总是多种多样的。我记得自己小时候的睡前习惯就不那么令人昏昏欲睡。那时,我和姐姐会在楼梯的层急切地等待着,直到看到一个漆黑的影子靠近门口,然后我们就会比赛冲下楼梯,看谁能率先拥抱刚下班回家的爸爸。我的爸爸早些年服过兵役,他会愉快地让我们给他行个军礼。为了奖励我们的乖巧听话,他还会唱一首古老的军歌,同时将我们俩或其中一个费劲地扛在肩上,带我们上楼睡觉。
先抛开家庭偏好不谈,特定行为在睡前时间似乎非常受欢迎。某些故事常常是睡前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们通常会要求家长反复讲同一个故事。父母可能会非常无聊,但是对孩子来说是有好处的。2014年的一项研究发现,重复讲一个故事并让孩子在听完后马上睡觉,这对他们学习单词非常有帮助。
每个家庭安排的睡前日常活动取决于许多因素,并会随着时间而改变。晚上8点,穿上熨烫好的花纹睡衣,这对一个学龄男孩来说应该是一个完美的夜间收尾了,而对于一个想要谈恋爱的大学男生来说可就不那么理想了。
虽然家庭之间会存在差异,但是积极睡前日常部分所表达的意思大体如上所述。那么推后睡眠时间又是什么呢?这个方法将在床上尝试入睡的时间看作挣扎时间,认为只有当孩子疲倦时才应该让他们上床睡觉。除此之外,不应该因为孩子晚上睡得晚,就让他们早上睡懒觉,这样到了第二天晚上,他们就会在更早的时间感到疲倦,并早点上床,以此类推。统一起床时间是关键,终,孩子就会在家长可接受的时间范围内入睡。
相关资料
★英国睡眠领域课题专家、伦敦大学金匠学院心理学教授从认知科学角度,帮你梳理从出生到死亡整个人生阶段所面临的睡眠问题,进而直面育儿、家庭关系、工作与生活中的挑战。
★《出版人周刊》《科学人杂志》等权威媒体纷纷给予好评,美国儿科睡眠委员会主席朱迪·A. 明德尔、伦敦大学金匠学院教授、异常心理研究室负责人克里斯·弗兰奇倾情推荐。
★书中设计了改善睡眠状况、让人夜夜好梦的绝佳小贴士,比如:不要轻信噱头产品、卡里路摄入不应受限、及时还清欠下的睡眠债、白天多接收光照、和家庭成员积极共处等。
★睡眠就像性爱和高尔夫,过度思考其中的表现时,反而会使其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想要摆脱焦虑,缓解异常睡眠模式与紊乱,清除阻挠效率表现的路障,不妨就从本书开始。
作者简介
爱丽丝·格雷戈里(Alice Gregory)作为睡眠领域的权威专家,花费十余载进行专业研究,并在该领域或相关领域发表数百篇文章。她硕士毕业于牛津大学,博士毕业于伦敦国王学院精神病学研究所,目前在伦敦大学金匠学院任职教授。爱丽丝与全球睡眠专家展开广泛合作,时刻跟进研究成果,常为《BBC聚焦杂志》《卫报》供稿,文章也多被国际期刊杂志转载,如《英国独立报》《每日邮报》和法国《西南报》。在睡眠领域的重要课题方面,她的文字翔实、风趣亲切,热衷参与面向公众的科学知识传播。
译者简介
本科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硕士。曾翻译电影《帕特昂》、动画片《怪诞家族》等。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5.9¥55.0 -
她们
¥16.0¥46.8 -
中国小说史略
¥11.5¥35.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我是一只骆驼
¥12.5¥32.0 -
瓦尔登湖
¥11.1¥39.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4.5¥45.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存在的艺术(八品-九品)
¥13.5¥39.0 -
像我这样和生活开玩笑的人
¥16.6¥52.0 -
门
¥14.4¥42.0 -
几多往事成追忆
¥10.6¥32.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随园食单
¥9.1¥30.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人间烟火收藏夹
¥42.3¥168.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