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国的租界与新闻传播-高校人文学术成果文库

包邮近代中国的租界与新闻传播-高校人文学术成果文库

1星价 ¥32.8 (4.9折)
2星价¥32.8 定价¥67.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683424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76
  • 出版时间:2013-07-01
  • 条形码:9787506834247 ; 978-7-5068-3424-7

本书特色

陈冠兰编著的《近代中国的租界与新闻传播》的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定量法主要是参照各种资料,包括地方新闻志,对各租界报刊的数量进行统计。文献分析和思辨方法则通过描述性和推论性的内容分析来揭示隐藏在大量文献史料中的事实。 研究还采用了比较研究和案例分析方法。如将租界开埠前后的经济、人口、文化、政治环境等进行比较分析;将上海租界与天津、汉口、广州等地租界的新闻传播进行比较、分析;将租界内、外的新闻传播进行对比、分析,等等。案例分析也是本研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租界”这一视角,借助传播学的立场与方法,对中国近代租界从开辟到收回百余年时间里的新闻传播事业与现象,进行了较全面和深入的专题研究。 本书首先确定了研究的概念及范畴,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然后从传播生态学的角度,审视与分析了租界新闻传播的生长点与社会环境,以传播技术变迁为纲,研究租界内新闻传播的各种形态,分析租界内各社会群体和势力集团的新闻传播行为,并探讨在租界的复合社会结构下新闻传播的社会调控机制,对“孤岛”与沦陷时期等战争时期租界新闻传播的面貌与状况做了专题研究。更通过横向比较,着重分析论述了上海租界新闻传播的独特地位及成因。

目录

导论 **节有关概念和定义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状况 第三节研究意义与方法 **章传播的生长点与社会环境:作为特殊地域的租界 **节中国境内的租界 第二节开埠后租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第三节人口增长与移民社会的形成 第四节文教繁荣 第五节租界的邮政与交通事业 第六节三权独立:“国中之国”的形成 第二章租界的新闻传播形态 **节印刷媒介的时代:租界报刊的繁荣 第二节无线电技术与广播电台、通讯社在租界的发展 第三节电影及其他传播媒介 第三章租界内的传播者(一) **节文字播道:传教士在租界的传播 第二节外侨社会的新闻传播 第三节中文报刊:从外人创办到国人自办 第四节租界内的政党报刊 第五节妇女与儿童的大众传播媒介 第六节租界内的社团、商会及会馆、公所的报刊 第七节租界华人中、下层社会与新闻传播 近代中国的租界与新闻传播>>><<<目录第四章租界内的传播者(二):中国官方和租界当局的新闻传播… **节中国官方在租界的新闻与信息传播 第二节租界当局的政治传播 第五章租界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 **节租界的传播环境与新闻自由 第二节租界当局的新闻传播管理与控制 第三节中国官方对租界新闻传播的控制 第四节帝国主义势力对租界内新闻传播的干预 第五节广告商对报纸的干预 第六章战时租界与新闻传播 **节战时租界新闻的迫切需求与谣言传播 第二节战时租界的传播者 第三节战时租界当局对新闻传播的控制 第四节“孤岛”时期的新闻传播 第五节沦陷时期租界的新闻传播 第七章上海租界新闻传播的独特地位及租界间的比较研究 **节上海租界新闻传播的独特地位 第二节上海租界与其他租界新闻传播业的比较 第三节英、法、美租界新闻传播的比较 第四节英人报刊的发达与日人报刊的后起 第五节关于甲午战后开辟的几个日本专管租界 第八章结语 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冠兰 女,1977年10月生,湖南长沙人。200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新闻学博士学位。做过公务员、记者,曾任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讲师、副教授,现为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副教授。独立编著“华夏文明之旅”丛书三本,参编《网络传播基础》(副主编)、《实用传播学》等教材,在《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出版》等各类期刊上发表过多篇新闻学、传播学论文,主持完成上海市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课题“全球化时代的传播与贸易”,现主持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新媒体环境下北京地区期刊产业发展状况与思路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