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61278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16开
  • 页数:170
  • 出版时间:2013-05-01
  • 条形码:9787511612786 ; 978-7-5116-1278-6

本书特色

    《中国大麦α-淀粉酶活性的评价》(作者姜晓东、陈卫国)从α-淀粉酶话性的测定、编码α-淀粉酶基因的表达、α-淀粉酶基因的遗传多样性与酶活性的关联以及基于分子标记的α-淀粉酶的定位分析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同时,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以中国大麦品种为实验材料,从各方面对α-淀粉酶进行了试验研究,以期获得①具有高α-淀粉酶活性的育种材料;②发掘影响α-淀粉酶活性的分子标记。为培育具有高α-淀粉酶活性的品种选育提供优异种质;同时,为大麦标记辅助选择奠定基础。

内容简介

了解中国大麦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大麦α-淀粉酶活性基因寻找有效的分子标记。利用覆盖全基因组的41对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引物,对257份中国大麦地方品种进行PCR扩增;采用Nei's遗传距离和邻接(neighbour-joining)法进行聚类分析;在对群体结构和连锁不平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基于全基因组的表型与基因型的关联分析。共鉴定出709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变异数为17个。41个SSR标记位点的多态性信息指数(PI)变化范围为0.23(Bmag 0385)—0.94(Bmac0032),平均为0.6385。257个中国大麦地方品种聚合成9个不同的结构类群,发现5个与大麦α-淀粉酶活性显著关联的标记位点。中国大麦地方品种中蕴藏着丰富的遗传等位变异;各类群的特性和品种来源符合"遗传关系密切、表型特征特性相同、地理生态相近"的同类群聚集规律。

目录

**章 α-淀粉酶酶活性的研究 **节 α-淀粉酶家族蛋白结构、酶切及底物的特异性结合特性综述 1.1 淀粉酶的研究进展 1.2 α-淀粉酶反应机理 1.3 淀粉识别和淀粉结合结构域(sbd) 1.4 大麦α-淀粉酶同工酶特性的研究第二节 amy32b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lb液体培养基 1.3 方法 1.4 引物设计及基因扩增 1.5 重组蛋白表达的诱导 2 结果 2.1 amy32b的遗传多样性 2.2 amy32b的等位基因分布 3 讨论 3.1 amy32b的遗传多样与α-淀粉酶基因活性 3.2 amy32b的遗传多样性分布与进化 4结论第二章 关联分析在植物中的应用**节 关联分析概述 1.1 配子相的不平衡 1.2 标记与性状问的关联方法 1.3 关联分析基因型的确定与研究进展 1.4 关联分析在人类疾病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1.5 关联作图在植物中的应用第二节 中国大麦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α-淀粉酶活性的全基因组关联 分析 导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作图群体与表型性状 1.2 ssr分子标记分析 1.3 基因型分析 1.4 群体结构分析 1.5 关联分析及等位效应分析 2 结果 2.1 ssr标记位点的遗传多样性 2.2 中国大麦地方品种的聚类分析 2.3 群体结构分析 2.4 连锁不平衡分析 2.5 与α-淀粉酶活性关联的ssr位点 2.6 ssr关联位点等位变异的表型效应值及等位变异平均效应 3 讨论 3.1 中国大麦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布 3.2 α-淀粉酶活性的关联分析定位 4 结论第三章 植物赤霉素与α-淀粉酶基因的表达 **节 植物中赤霉素(ga)信号转导的分子机理 1 通过对赤霉素响应突变体的突变鉴定赤霉素信号转导中的组件 1.1 赤霉素信号转导图途径中的正向调节因子 1.2 赤霉素信号中转导途径中的抑制调节因子 1.3 拟南芥中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的模式 1.4 水解酶的顺式作用元件 第二节 大麦α-淀粉酶基因amy6-4表达模式的半定量rt-pcr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rna提取和cdna**链合成 1.2 cdna**链合成 l 3 引物设计 1.4 pcr循环数的确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rna提取 2.2 半定量rt-pcr循环数的确定 2.3 不同发芽时间amy6-4基因表达 3 结论与讨论第四章 淀粉的生物降解与∞淀粉酶活性的研究**节 植物中淀粉的生物降解 1 α-淀粉酶的酶学特性 2 功能性α-淀粉酶基因的表达 3 脱支酶(deb)、β-淀粉酶和α-葡聚糖酶 3.1 脱支酶 3.2 β-淀粉酶 3.3 α-葡萄糖苷酶 4 马铃薯贮藏淀粉的降解 5 拟南芥叶片中同化淀粉的降解 6 谷物细胞中的淀粉降解 7 质体蛋白作用新靶向途径 第二节 中国大麦地方品种的α-淀粉酶酶活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和田间试验 1.2 α-淀粉酶活性测定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芽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 2.2 α-淀粉酶活性的品种间分布与品种比较 2.3 大麦干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 2.4 测定年份和方法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3.1 中国大麦的α-淀粉酶活性 3.2 影响α-淀粉酶活性鉴定的因素 3.3 α-淀粉酶活性鉴定的适宜方法 3.4 α-淀粉酶活性鉴定的*佳时间 4 结论附录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姜晓东 资深微软技术专家和系统架构师,对.NET体系架构、C#、CIL、Win32平台都有较深入的研究。著名微软技术讲师,在江西微软技术中心主讲软件设计(UML和设计模式)和.NET FrarrleWork方面的课程,曾在微软区域技术中心的“周五讲坛”主讲C#和Windows Mobile开发方面的课程,并获得“*佳讲师”称号。多年来一直活跃在研发一线,具有多年的项目研发经验,曾参与了财政工程项目、国家863软件项目以及电子基金项目的研发,在桌面应用和Web应用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CSDN的元老级会员,51 CTO的技术博客专家,对lT技术的发展方向有独到的见解,近期关注HTML 5和移动开发。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