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建筑形态演进与科学技术发展

建筑形态演进与科学技术发展

¥13.9 (3.2折) ?
00:00:00
1星价 ¥19.8
2星价¥19.8 定价¥43.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215635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63
  • 出版时间:2013-09-01
  • 条形码:9787112156351 ; 978-7-112-15635-1

本书特色

     在历史长河中,科学技术、建筑技术的发展与建筑形态的演进关系密切。《建筑形态演进与科学技术发展》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主干,以建筑技术、建筑形态为枝叶,构筑了一幅建筑形态在科学技术的影响下,不断演进的美妙画卷。借鉴西方建筑的成功经验以解决中国建筑健康发展的问题,是本书写作的根本动机,探寻建筑形态演进的真正动因是本书写作的目标。      杨涛专著的《建筑形态演进与科学技术发展》可供建筑师、建筑院校师生等阅读参考。

内容简介

    借鉴西方建筑的成功经验以解决中国建筑健康发展的问题,是杨涛专著的《建筑形态演进与科学技术发展》写作的根本动机,探寻建筑形态演进的真正动因是本书写作的目标。建筑形态演进追随科学技术进步的规律是建筑风格追随时代的理论与实践印证,这值得我们反思150年中国近现代建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片面重视形式同题,这一状况导致我们难以很好地做到建筑的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难以统筹兼顾地把握建筑所涉及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 在历史长河中,科学技术、建筑技术的发展与建筑形态的演进关系密切。本书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主干,以建筑技术、建筑形态为枝叶,构筑了一幅建筑形态在科学技术的影响下,不断演进的姜妙面卷。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1.2 已有研究回顾    1.3 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1.5 创新点    1.6 其他相关问题第2章  相关概念的解读    2.1 建筑的含义与理解    2.2 建筑形态    2.3 演进的概念与理解    2.4 科学与技术    2.4.1 科学的概念    2.4.2 技术的概念    2.4.3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2.4.4 科学技术与建筑的关系    2.5 建筑技术    2.5.1 建筑材料    2.5.2 建筑结构    2.5.3 建筑设备    2.6 小结第3章  古代科技与建筑形态相对稳定的状况    3.1 古代埃及的科技与建筑形态    3.2 古代两河流域的科技与建筑形态    3.3 古代希腊    3.4 古代罗马    3.5 中世纪欧洲    3.6 小结第4章  近代科技发展引起的古典建筑形态的革命    4.1 近代科学技术    4.1.1 近代科学的发展    4.1.2 近代技术革命    4.2 近代工程师的贡献和结构科学的发展    4.2.1 工业革命之前建筑结构概况    4.2.2 工业革命之后结构科学的发展    4.2.3 结构计算理论的发展    4.3 近代西方建筑技术与建筑形态的发展    4.3.1 近代前期西方建筑技术与建筑形态的发展    4.3.2 近代中期西方建筑技术与建筑形态    4.3.3近代后期西方建筑技术与建筑形态    4.4小结第5章  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对近代建筑形态的批判     5.1 现代科学技术    5.1.1 数学    5.1.2 物理学    5.1.3 化学    5.1.4 生物学    5.1.5 天文学    5.1.6 地学    5.1.7 系统科学    5.2 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    5.2.1 现代前期(1871~1918年)建筑技术的发展    5.2.2 现代中期(1918~1945年)建筑技术的发展    5.2.3 现代后期(1945年以后)建筑技术的发展    5.3 现代建筑形态对近代建筑形态的批判    5.3.1 现代前期对新建筑的探索    5.3.2 现代中期建筑形态的发展    5.3.3 现代后期建筑形态的发展    5.4 现代主义之后的非理性建筑形态    5.5 小结第6章  当代科学技术引起建筑形态“大爆发”    6.1 当代科学技术    6.1.1 信息技术    6.1.2 生物技术    6.1.3 新材料技术    6.1.4 新能源技术    6.1.5 空间技术    6.1.6 光电子技术与激光技术    6.1.7 传统产业技术的新进展    6.1.8 海洋资源及海洋技术    6.2 当代建筑技术与建筑形态    6.2.1 计算机技术与建筑形态    6.2.2 参数化设计    6.2.3 数字建构    6.2.4 非线性与复杂性建筑形态    6.3 未来建筑形态发展趋势    6.3.1 追随绿色的建筑形态    6.3.2 追随生态的建筑形态    6.3.3 智能建筑    6.3.4 未来建筑可能性猜想    6.4 小结第7章  中国建筑科技发展与形态演变    7.1 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与建筑形态演变    7.1.1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7.1.2 建筑技术与建筑形态    7.2 近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与建筑形态演变    7.2.1 近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    7.2.2 近代中国建筑技术与建筑形态    7.3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与建筑形态演变    7.3.1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7.3.2 现代中国的建筑技术与建筑形态    7.3.3 用科学精神梳理中国当代建筑的乱象    7.4 日本的经验借鉴    7.4.1 从模仿到创新    7.4.2 西方architecture的日本化    7.5 小结第8章  结语:对中国建筑问题的思考     8.1 中国建筑与西方architecture的差异    8.2 中国当代建筑问题的文化解读    8.3 风格的来源    8.3.1 “风格”借鉴不可行——理论论证    8.3.2 “风格”借鉴不可行——实践印证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杨涛,山东招远人。1991年7月毕业于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建筑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6年7月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12年1月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和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现为青岛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