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角与方法-复旦大学第三届中国文论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星价 ¥63.2 (4.0折)
2星价¥63.2 定价¥15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061850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865
  • 出版时间:2013-08-01
  • 条形码:9787550618503 ; 978-7-5506-1850-3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凤凰出版社出版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丛刊
所收论文作者,有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罗剑波、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先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归青、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饶龙隼、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杨绪容、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闫月珍、日本福冈国际大学教授海村惟一等人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黄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周兴陆主编
友情提示:本书厚达865页,单页纸质较薄,字体较透,介意的读者慎拍

本书是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与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复旦大学第三届中国文论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精选集。
与会的海内外学者围绕中国文论的“视角与方法”这个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所收论文,视角多样。或从古今通变的流程来纵向考虑,或从中西对话的权衡来横向比较;或注重考察文论与文学创作的关联,或仔细研究文论形成的思想文化背景;或分论各种文体的文论特点,或将各体文论进行比较或综论;有宏观的、理论的把握,也有具体文论家、文论专著的细究;有文论思想、范畴、观点的论析,也有文论形式、体制、作法的探讨。其中,在西方文论的借鉴与本土化,评点汇辑之文论价值,文论经典再解读,古代文论范畴、命题、审美关系、艺术思维新探讨,文体学谱系与建构,各文体理论研究的新视角与新方法,文论家生平、著述、影响研究,中国文论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传统文论的继承与转型等诸多领域,体现了海内外研究者当时的*新研究成果和学术动向。

内容简介

本书是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与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复旦大学第三届中国文论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精选集。本次研讨会,与会的海内外学者围绕中国文论的“视角与方法”这个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所收论文,视角多样。或从古今通变的流程来纵向考虑,或从中西对话的权衡来横向比较;或注重考察文论与文学创作的关联,或仔细研究文论形成的思想文化背景;或分论各种文体的文论特点,或将各体文论进行比较或综论;有宏观的、理论的把握,也有具体文论家、文论专著的细究;有文论思想、范畴、观点的论析,也有文论形式、体制、作法的探讨。其中,在西方文论的借鉴与本土化,评点汇辑之文论价值,文论经典再解读,古代文论范畴、命题、审美关系、艺术思维新探讨,文体学谱系与建构,各文体理论研究的新视角与新方法,文论家生平、著述、影响研究,中国文论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传统文论的继承与转型等诸多领域,体现了海内外研究者的*新研究成果和学术动向。

目录

弁言

阿伯拉姆斯的艺术四维坐标与中国文论

典范转移:卢飞白、“芝加哥批评学派”与中国文论

叶维廉寻求中西文学的汇通

人物评论与文学评论中的“清”字

文学名著汇评本的文论价值

“文化诗学”的本土化与“中国文化诗学”之建构

中国古代文体学的理论谱系

为“意象”正名——古典诗歌意象艺术札记之一

文章理论命题四论

诗歌曾经被这么解读——文字狱与自由释义的关系

“文”学的声音:一篇札记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审美关系的特征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通变说”

中国文论话语方式的危机与变革

古代文论“命题”之理论建构功能

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演化

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文学“典型”批评的文体学意义

先秦汉晋言实之论与陆机、刘勰的文学创作论

先秦礼乐诗学浅论

论杨恽

从风俗批评到审美批评——应劭《风俗通义》新探

《诗》本事的文学价值

论《周易》易象对《礼记·乐记》乐论的影响

关于魏晋哲学与文论关系的一些思考

 ——读汤用彤先生《魏晋玄学与文学理论》志疑

《文心雕龙·史传》篇“传体”说发微

论刘勰《文心雕龙》之文学本质论及其玄学基础

《文心雕龙·征圣》“正言”疏解

中国古代诗学语境中的风骨观述论

若即若离与“唯务折衷”.

 ——从刘勰与时流的社会距离看其文学思想的形成

据于儒经与面对文学

 ——论《文心雕龙》“剖情析采”与其“文之枢纽”的价值取向之差异问题

“窥意象而运斤”的解释问题

刘勰与中国散文学

神理与物色:《文心雕龙》体道思想源流探要

刘勰论陶渊明和《文心雕龙·隐秀》补文真伪新证

《文选序》“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本意探赜

 ——兼论《文选》的选录标准问题

《诗品》原貌再考

魏晋六朝用典论及沈约“三易”说的批评史意义

序文析义及其源流、体制略论

诗学史背景下的《八种韵》研究

论唐代文章之演进:以“大手笔”作家为视角

孔颖达《毛诗正义》对中国文论的一个贡献

辨伪存真:《文笔眼心抄》古抄卷献疑

近年日本关于《文镜秘府论》研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文选》与《文集》——对东亚古代汉籍流变史的一个考察

王昌龄的“意境”理论与其七绝边塞诗中意境的塑造

宋学背景中的诗歌鉴赏论

朱熹“兴”论的思想背景

“妙悟”与“活参”——佛禅思想影响下的诗学解释学原则

郑思肖的文论和诗论

《唐诗鼓吹》的诗学批评

《西厢记》笔法通《左传》一金圣叹《西厢记》评点学发微

解困皇明文治及明初文学境遇

唐寅魅力的思想渊源

后七子“修辞”说与文章观析论——以李攀龙、王世贞相关论说为考察中心

陈深及其《楚辞》评点的价值

“跨界”借镜与中国古代小说文本批评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叙事者之比较

陆深的诗文观及诠释系统

从诗学到曲学:陈铎与明中期文学复古思潮的滥觞

何良俊戏曲批评的审美标准

徐渭的戏曲评点与明代文学思想的新变.

朱石津校订《西厢记》:又一个“前元旧本”的批点本

清人辑选清诗总集评点之考论

评点学之笔法研究一一从吕祖谦到金圣叹

序跋题词与蒋士铨的戏曲创作

求唐诗“神韵”以“肌理”一王士祺、翁方纲唐诗接受思想合论

袁枚性灵说与传统诗学的分歧和冲突

 ——从山左诗人性灵说接受态度谈起

《艺概·诗概》的诗歌叙事理论——刘熙载叙事观探索之一

王文治批点本《灵岩山人诗集》谫论

重九与夜起——郑孝胥诗歌初探

东云西雁两迟迟:狄葆贤《平等阁诗话》探析

小说:作为戏剧传播的软媒介

历史的论定:二十世纪词学传人

论中国传统词学的现代化进程

文之奥窔,萃于此编——读姚永朴《文学研究法》

唐文治古文批评探要

论钱基博、钱钟书对王国维文学研究的批评

胡适的“科学情结”与新红学的“科学方法”

 ——论新红学的价值取向及其得失

郭绍虞与西方文学思潮——《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范例论析

台刊中国文学史的体例与史观之研究

日本五山诗论发微——绝海中津的“性情之正”与“物化之元”

朝鲜女性诗学理论的重要载体——明清文人所编朝鲜女性汉诗文献简论

高丽词接受中国词的情况考察一一以金九容词为中心

复旦大学第三届中国文论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展开全部

节选












作者简介

黄霖,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复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上海市古典文学会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近代文学会会长、中国明代文学会会长、中国《金瓶梅》研究会会长等。
1942年生于上海嘉定。196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同年考取著名学者朱东润的研究生,治中国文学批评史。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的研究工作。对开拓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研究多有贡献,探讨中国古代小说时有发现和创见,尤以《金瓶梅》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周兴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1971年生于安徽合肥。1997年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0年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中国文学批评史方向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发表论文百余篇,撰著出版《中国文论通史》《吴敬梓诗说研究》等,编著《世说新语汇校汇注汇评》《渔洋精华录汇评》《唐贤三昧集汇评》等,参加编撰高校教材《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兼任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儒林外史》学会(筹)副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