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916376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63页
  • 出版时间:2012-03-01
  • 条形码:9787109163768 ; 978-7-109-16376-8

本书特色

这本《动物布鲁氏菌病防治指导手册》由李长友和李明主编,全书共九章,主要包括布鲁氏菌病概述、布鲁氏菌病病原学、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方法、布鲁氏菌病的监测、布鲁氏菌病的预防与控制、人员防护及生物安全等。

内容简介

  《动物布鲁氏菌病防治指导手册》包括监测的意义;监测的方法;监测点的选择和布局;布鲁氏菌病监测内容;常规监测;紧急监测;监测结果分析与反馈;监测数据的处理;监测数据的分析;监测数据信息的反馈;流行病学调查等内容。

目录

**章 概述
**节 布鲁氏菌病发展史
第二节 布鲁氏菌病疫情概况
一、畜间布鲁氏菌病疫情概况
二、人布鲁氏菌病疫情概况
第三节 布鲁氏菌病的危害
一、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二、影响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影响食品安全和社会稳定
四、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第二章 病原学
**节 布鲁氏菌的形态特性
一、布鲁氏菌的形态
二、布鲁氏菌的染色特点
三、布鲁氏菌的培养特性
四、布鲁氏菌属分类
五、布鲁氏菌的鉴定
第二节 布鲁氏菌的抵抗力
一、对各种物理因子的抵抗力
二、对各种化学因子的抵抗力
三、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抵抗力
第三节 布鲁氏菌的致病机理
一、毒力
二、致病力
三、布鲁氏菌常用的测毒方法
四、布鲁氏菌的抗原结构及内毒素

第三章 流行病学
**节 传染源
一、家畜
二、野生动物
三、人
第二节 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
一、传播途径
二、传播因子
第三节 易感性
一、动物易感性
二、人群易感性
第四节 流行特点
一、分布
二、不同疫区流行特点
三、影响流行的因素
第五节 布鲁氏菌病的自然疫源性
一、布鲁氏菌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二、布鲁氏菌病自然疫源类型
三、布鲁氏菌病的自然疫源性与消灭的关系
四、疫源地

第四章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节 牛布鲁氏菌病
一、临床症状
二、病理变化
第二节 羊布鲁氏菌病
一、临床症状
二、病理变化
第三节 猪布鲁氏菌病
一、临床症状
二、病理变化
第四节 鹿布鲁氏菌病
一、临床症状
二、病理变化
第五节 犬布鲁氏菌病
一、临床症状
二、病理变化
第六节 人布鲁氏菌病
一、临床症状
二、病理变化

第五章 诊断方法
**节 样品的采集技术
一、采样器械物品的准备
二、血液样品的采集
三、其他样品的采集
四、样品的记录、保存、包装和运送
第二节 病原学诊断方法
一、显微镜检查
二、细菌分离培养
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第三节 血清学诊断技术
一、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
二、试管凝集试验(SAT)
三、补体结合试验(CFT)
四、全乳环状试验(MRT)
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第六章 监测
**节 布鲁氏菌病监测概述
一、监测的意义
二、监测的方法
三、监测点的选择和布局
第二节 布鲁氏菌病监测内容
一、常规监测
二、紧急监测
第三节 监测结果分析与反馈
一、监测数据的处理
二、监测数据的分析
三、监测数据信息的反馈

第七章 流行病学调查
**节 流行病学调查概述
一、概念
二、分类
三、工作特点
四、基本步骤
第二节 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一、定点流行病学调查
二、调查方式与内容
第三节 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
一、调查资料的整理
二、调查资料的分析
三、调查报告的撰写

第八章 预防与控制
**节 日常管理
第二节 消毒技术
一、消毒种类
二、消毒方法
三、消毒方法的选择
四、常用化学消毒剂及其用法
第三节 免疫技术
一、疫苗的种类
二、推荐性免疫程序
三、免疫接种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 检疫监管
一、防疫监督
二、检疫监督
第五节 疫情处置
一、疫情报告
二、处置程序
第六节 主要易感动物防控要点
一、牛
二、羊
三、猪
第七节 宣传培训
一、加强对防疫技术人员的培训
二、加强对职业人群的教育
三、加强对普通群众的宣传

第九章 人员防护及生物安全
**节 人员防护
一、饲养环节的人员防护
二、屠宰、加工环节的人员防护
三、布鲁氏菌病防治环节的人员防护
第二节 生物安全
一、免疫与采样环节
二、样品保存与运输环节
三、兽医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附录
一、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
二、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
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 16548-2006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动物布鲁氏菌病防治指导手册》:    2.从胎衣中分离 取流产或正常产胎衣用清水洗去粪便等污物,剪下数个子叶,用灭菌生理盐水冲洗,然后用灭菌研磨器研碎,接种在选择性培养基上,或用少量灭菌生理盐水稀释后接种豚鼠皮下或皮肤划痕或小鼠体内做生物学检查,接种后小鼠的脾培养7天,对于豚鼠,接种第3、第6周对血清样品进行监测,然后对脾进行培养。  3.从阴道分泌物中分离 把动物的外阴部用0.1%的高锰酸钾液洗净,然后用阴道扩张器打开阴道,把灭菌的棉棒插入阴道,轻轻转动棉棒,使子宫口处的分泌物吸附在棉花上,取出棉棒直接涂在选择性固体培养基上或将棉棒放在灭菌生理盐水中,然后将洗液注射豚鼠做生物学检查。  4.从尿液中分离 将动物固定在固定架上,用阴道扩张器打开阴唇,露出尿道口,然后用灭菌的9号导尿管以止血钳或大号镊子夹好,慢慢送人尿道,导尿管进入尿道5~10cm,将流出的尿液收集在灭菌试管中。为浓缩细菌,提高检出率,可在尿液中加入1%~3%的高效价布鲁氏菌免疫血清。混合后,置37℃温箱2h,高速离心沉淀,取沉淀物0.5mL接种在选择性培养基上培养,或注射豚鼠,用生物学法分离布鲁氏菌。  5.乳汁培养 用温热的灭菌生理盐水洗净乳房和乳头,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挤出*初数滴乳汁弃掉,然后每奶头挤出乳汁10mL盛在灭菌离心管中,密封后以3 000r/min转速离心10min,取沉渣及上层奶皮分别或混合接种在选择性固体培养基上或用生物学方法检查。用穿刺方法取乳房乳糜池处的乳汁培养阳性率较高。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