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技术专业知识:铁道版

包邮农业技术专业知识:铁道版

1星价 ¥33.3 (4.9折)
2星价¥33.3 定价¥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317331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9cm
  • 页数:322
  • 出版时间:2014-01-01
  • 条形码:9787113173319 ; 978-7-113-17331-9

内容简介

  《甘肃省选拔万名高校毕业生下基层考试专用教材:农业技术专业知识(*新版)(铁道版)》以*新甘肃省选拔高校毕业生下基层公共基础综合知识考试大纲为依据,深度透析甘肃万名公共基础知识历年考试真题,涵盖政治、法律、计算机等相关考试内容,加入了*新的时政热点,如2013年全国和甘肃省“两会”等,是一本全面的辅导教材。

目录

**章 作物栽培学
知识结构图
考试要点全解
**节 作物生产及作物分类
第二节 作物的生长发育
第三节 作物的器官建成
第四节 作物生长的一些相关性
第五节 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形成
第六节 作物栽培制度和技术措施
第七节 作物与环境
第八节 土壤耕作技术
真题实战演练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二章 植物生理学
知识结构图
考试要点全解
**节 植物生理学简述
第二节 植物的水分生理
第三节 植物的矿质营养
第四节 光合作用
第五节 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六节 植物生长物质
第七节 植物的生长生理
第八节 植物的生殖生理
第九节 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
第十节 植物的抗性生理
真题实战演练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三章 土壤肥料学
知识结构图
考试要点全解
**节 土壤和肥料
第二节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第三节 土壤的基本性质
第四节 植物营养
第五节 施肥的基本原理和施肥方法
第六节 几种主要的大量肥料
第七节 土壤与植物中的微量元素营养
真题实战演练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四章 作物遗传学
知识结构图
考试要点全解
**节 遗传学概论
第二节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第三节 孟德尔遗传定律
第四节 连锁与交换规律
第五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六节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七节 基因的作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第八节 基因突变
真题实战演练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五章 作物育种学
知识结构图
考试要点全解
**节 作物育种学概述
第二节 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第三节 种质资源
第四节 引种与选择育种
第五节 杂种优势的利用
第六节 杂交育种
第七节 倍性育种
第八节 抗病虫育种
真题实战演练
答案及解析

第六章 植物保护学
知识结构图
考试要点全解
**节 植物病害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第三节 农业昆虫
第四节 农业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和方法
第五节 常用农药的配制
真题实战演练
答案及解析

第七章 农业推广学
知识结构图
考试要点全解
**节 农业推广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 农业推广心理学原理
第三节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原理
第四节 农业推广组织与人员管理
第五节 农业推广方式
第六节 农业推广试验
第七节 农业推广成果示范
真题实战演练
答案及解析
展开全部

节选

  二、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作物栽培学的演变与发展  自从农业起源以来,人类从未停止过对作物生产技术的探索和经验的积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物生产学科作为农业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可以说是一门*古老的学科。虽然作物学知识可追溯到农业起源之初,但作物学作为一门较完整的学科至今只有不足200年的历史,而作物栽培学到后期才从作物学中独立出来。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只有《作物学》,《作物学》分为概论和各论,各论中又有“稻作学”“麦作学”等,内容包括栽培技术、育种、植病、昆虫、肥料、土壤、气象、贮藏加工等,十分庞杂。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产发展,要求科学分工越来越细,内容越来越深,原有的《作物学》已不能适应生产的需要,于是《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相继由作物学中独立出来并逐渐发展起来。我国于20世纪5。年代在农业院校中设置作物栽培学学科,并在1958年编写出版了**本作物栽培学教科书。  我国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阶段:20世纪50—60年代初期,侧重总结农民劳模的经验。如江苏陈永康的单季晚稻“二黄三黑”的看苗诊断方法,小麦方面河南刘应祥的因苗(猪耳朵、驴耳朵、马耳朵)管理经验。  第二阶段:20世纪6。年代中期一20世纪70年代中期,主要围绕单项高产栽培技术开展研究。如育苗移栽技术、合理密植技术、土壤耕作技术、覆盖栽培技术、N肥深施技术等。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20世纪80年代,主要围绕作物规范化、指标化综合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如水稻叶龄指标栽培法、小麦叶龄指标促控法等。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今,主要研究作物增产和优质高效的综合栽培技术以及作物生产管理的计算机决策系统。如小麦节水高产栽培、多元高效立体种植模式、作物栽培专家系统等。  (二)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  性质:作物栽培学是研究农作物的栽培理论和栽培技术措施,不断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一门科学。  作物栽培学的任务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作物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并探讨解决作物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的技术措施和理论依据,以促进我国作物生产事业的发展,为整个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做出贡献。简而言之,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一环境措施三者关系的一门科学。总之,作物、环境、措施三者的辩证关系贯穿在整个作物栽培过程中,二者关系处理得好,则高产、优质、高效,反之亦然。  (三)作物栽培学研究方法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该有自己明确的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及自己的研究方法。作物栽培学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  生物观察法:观察作物的生长发育的各个过程。对作物形态观察必须通过肉眼观察和仪器测量。在对作物观察时要注意,作物观察与环境观察相结合、静态观察与动态观察相结合、局部观察与整体观察相结合。  产量对比法:侧重于产量的比较的研究方法。  生长分析法:其根本观点是作物产量都是以干物质产量来衡量,作物生育过程也以干物质增长过程为中心进行研究。生长分析法具体做法是:每隔一定天数进行取样烘干称重,看干物质积累变化情况以及相同时期叶面积情况。  发育研究法:侧重于发育器官的观察研究。  生长发育研究法:基于综合生长分析法和发育研究法而发展起来的方法。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