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需求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研究

基于需求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研究

1星价 ¥18.7 (7.2折)
2星价¥18.7 定价¥2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918509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15
  • 出版时间:2013-06-01
  • 条形码:9787109185098 ; 978-7-109-18509-8

本书特色

  进入21世纪,国家在“三农”问题的解决上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陆续出台,并不断加大农业、农村发展投入力度,使“三农”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然而,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新的矛盾又出现了,那就是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能与农民日益提高的生产生活条件相适应,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从农民需求角度来研究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问题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基于需求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研究》正是在这样现实背景下确立的选题,旨在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构建一个以需求为主导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为政府及相关决策部门的政策改革提供参考。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一直是政府主导型的,这种体制的*大弊端是供需脱节,造成关乎农民生产生活和农村持续发展的公共产品供给短缺,而关乎政绩利益的公共产品供给过剩,既浪费了国家大量的公共资源,又使农民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006年我国开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改革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次改革的实质性内容应该是调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导向,构建农民需求导向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需求导向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充分体现农民在公共产品供给巾的主体地位,使农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回归。从满足农民公共需求角度系统而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不仅有助于丰富现有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理论,有助于党的惠农政策的深入贯彻和落实,有助于揭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一般规律,而且对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提高农民的政治权利、加快农村全面小康的进程及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基于此,从需求角度研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成为极具研究价值的选题。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文献查阅发现,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研究成果虽然很多,但学者们多立足于供给角度就某一方面展开研究,如研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问题、供给方式问题、供给与农民负担问题、财政体制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等,而在我国城乡统筹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差异程度,以农民收入水平对农村公共需求层次性制约为研究基点,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需求联系起来,系统思考以上问题的文献尚不多见,仍属较新课题。  针对此状,赵海燕专著的《基于需求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研究》以制度变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财政分权理论及公共财政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综合运用宏观与微观经济学、管理学、计量经济学、博弈论等多学科理论,借鉴并发展了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从需求视角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做了全面的分析和论述,《基于需求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农村公共产品理论的研究。简要回顾了公共产品含义、特征及有效供给理论。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将公共经济理论中的“林达尔均衡”模型用于研究农村公共产品*优供给的含义及作用进行分析,从而确立了建立在农民需求之上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依据。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变迁研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人民公社制度,虽然彻底瓦解了集体经济的农作制度,但并没有从根本上革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决策程序和制度外筹资为主的筹资方式,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缺乏制度保障和资金保障,使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需求严重脱节,对农村公共产品体制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  国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及印度、泰国等发展中国家都是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积累了很多先进经验的典型,存在很多共性,如制定专门支持农村发展的公共政策、政府对保障农业稳定发展的农村公共产品充分供给、通过法律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等,这些做法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借鉴。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及地区差异研究。通过大量数据分析表明,从全国总体上说,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供给总量不足、供需结构失衡、供给质量和效率低下及供给的城乡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我国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存在的诸多弊端,如城乡二元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供给主体错位、“自上而下”的供给机制、监督管理机制缺乏等。为了进一步揭示全国各地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差异,在全国选择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情况利用主成分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通过排序揭示地区间差异,并做出综合评价。  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影响因素分析。从需求视角研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必须掌握农民的公共需求的规律。研究发现,农民公共需求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从总体上说,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农民社会特征、农民负担公共产品成本、农民所处的消费环境是影响农村公共需求的主要因素,其中,农民收入水平是与其公共需求相关性*大的因素,《基于需求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研究》选取我国1991-2010年的农民收入与消费结构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揭示出现有农民收入水平与农民公共需求的相关度排序,通过分析得出我国农民整体生活处于温饱型小康水平的结论。  需求导向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设计。为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必须构建需求导向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提出需求导向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供给目标,重点对需求导向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内容做出新的安排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传统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包括供给决策机制、资金筹集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三个部分,《基于需求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研究》提出为构建需求导向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必须把需求表述机制融人体制中,并使之成为制度的灵魂。在构建需求表述机制方面,提出可以借鉴格罗夫斯克拉克机制的征税投票方式来促使农民真实显示对农村公共品的偏好,采用多数投票规则对偏好结果进行加总。同时,提出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机制、筹资机制和监管机制也要融入农民意愿,并借鉴边际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博弈论等理论分别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使提出的体制设想建立在充分的理论根基之上。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数据资料来源
1.5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2 农村公共产品基本理论
2.1 公共产品基本理论
2.1.1 公共产品的定义及特征
2.1.2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供需均衡
2.2 农村公共产品基本理论
2.2.1 农村公共产品的一般范畴
2.2.2 农村公共产品的特征
2.2.3 农村公共产品的分类
2.2.4 农村公共产品的*优供给
2.2.5 农村公共产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意义
2.3 理论基础
2.3.1 制度变迁理论
2.3.2 分权理论
2.3.3 公共选择理论
2.3.4 公共财政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历史沿革
3.1 人民公社制度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3.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3.2.1 改革开放后至农村税费改革前
3.2.2 农村税费改革后至农业税的全面取消
3.2.3 进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
3.3 不同制度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比较
3.4 对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评价
3.5 本章小结

4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国际经验借鉴
4.1 发达国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4.1.1 美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4.1.2 欧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4.1.3 日本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4.2 发展中国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4.2.1 印度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4.2.2 泰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4.3 各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经验借鉴
4.4 本章小结

5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问题及成因
5.1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
5.1.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时序指标分析
5.1.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横截面数据分析
5.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
5.2.1 供给总量不足
5.2.2 供需结构失衡
5.2.3 供给效率和质量低下
5.2.4 供给的城乡和地区的不均衡性
5.3 问题的成因分析
5.3.1 城乡二元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5.3.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错位现象严重
5.3.3 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式供给决策机制
5.3.4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监督管理体制缺乏
5.4 本章小结

6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地区差异分析及综合评价
6.1 研究方法理论框架
6.2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6.3 主成分分析
6.4 分析结论
6.5 本章小结

7 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
7.1 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含义及特征
7.1.1 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含义
7.1.2 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特征
7.2 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7.2.1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7.2.2 农民收入水平
7.2.3 农民的社会特征
7.2.4 农民对公共产品的成本分摊
7.2.5 消费环境
7.3 农民收入水平与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相关性分析
7.3.1 农民收入水平与农民消费需求的灰色关联分析
7.3.2 收入水平不同的地区对农村公共需求的差异
7.4 农村公共产品需求态势分析
7.4.1 调查指标设定及问卷设计
7.4.2 调查结果排序方法
7.4.3 调查结果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需求导向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设计
8.1 需求导向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含义
8.2 指导思想
8.3 基本原则
8.3.1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8.3.2 坚持突出解决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原则
8.3.3 坚持公平性与效率相结合原则
8.3.4 坚持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
8.3.5 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8.3.6 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改革方向
8.4 供给的基本目标
8.4.1 近期目标
8.4.2 中期目标
8.4.3 长远目标
8.5 需求导向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内容
8.5.1 需求表述机制
8.5.2 供给决策机制
8.5.3 资金筹集机制
8.5.4 监督与管理机制
8.6 本章小结

9 需求导向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策措施及配套制度改革
9.1 需求导向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策措施
9.1.1 以农民需求位序结构作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依据
9.1.2 建立公共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9.1.3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产品的市场化供给
9.1.4 完善村民自治,加快农村民主化进程
9.1.5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切实维护农民权益
9.1.6 分区域制定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政策
9.1.7 加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立法
9.2 需求导向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配套制度改革
9.2.1 农村公共财政体制改革
9.2.2 深化乡镇机构改革
9.2.3 "一事一议"制度改革
9.3 本章小结
10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农村公共产品*优供给;农村公共需求;需求表述机制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赵海燕,1970年7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兰西县,现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会计学院教师,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财政、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与控制。先后主持和参加各类课题研究11项,主编教材及出版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科研获奖5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