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257140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34
- 出版时间:2013-12-01
- 条形码:9787532571406 ; 978-7-5325-7140-6
本书特色
《有无“之间”:庄子道论释读》开创性地从有无“之间”的维度,以另一种视角解读庄子之道,提出了“有无‘之间’”、“未始之境”、“大心之境”、“本原空间”等范畴,揭示了庄子之道是宇宙论、存在论,又是人的精神境界的属性,并从道论、物论、语言论的角度,将庄子的思想从文本中抽象出来并加以贯通,使之成为一个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整体。
内容简介
本书从解释学、存在论的角度出发去阐释庄子,以庄子之道为有无"之间"为立论点,叙述了庄子对于老子的继承和突破,并从心、物、言等多方面展开论证,提出庄子之道是一个存在论的范畴及其居间性。作者还从古希腊政治哲学中吸取养分,引入"逻各斯"、"空间"等概念,辅助论证,颇具新意和突破。
目录
导言:有无之辨——我们如何面对古典文化?
**章 《庄子》研究及相关问题背景
引言
**节 《庄子》与庄子
第二节 庄子道论研究概述
第三节 本书对庄子道论的研究维度
第四节 题解
第二章 庄子之道的提出及相关研究
**节 庄子之道的提出
第二节 有、无的字源学意义及其与道的关系
第三节 《老子》、《庄子》中“有”、“无”与道的关系
小结
第三章 有无“之间”——庄子之道
**节 《天下》篇中的庄子道论
第二节 两个寓言与庄子之道
第三节 庄子对道的直接论述
第四节 人对道的回归
小结
第四章 大心之境
引言
**节 大道与人心
第二节 欲望之心与成心
第三节 常心或大心之境
第五章 进人大心之境的途径——忘
**节 庄子之忘的提出
第二节 庄子之忘的几个层次
第三节 通达大心之境
第六章 物论——从无用之用的角度
引言
**节 庄子之物的内涵
第二节 什么是物用
第三节 孔孟的天命承当和老子的无与用
第四节 庄子的无用之用
小结
第七章 语言论——以卮言为中心
引言
**节 孔孟荀的名实观及庄子的评价
第二节 为什么是卮言
第三节 方言与道言或卮言
第四节 卮言的涵义与特点
小结
第八章 结语
**节 以有无“之间”解读庄子之道的得与失
第二节 本原空间的开启
第三节 拯救与逍遥
**章 《庄子》研究及相关问题背景
引言
**节 《庄子》与庄子
第二节 庄子道论研究概述
第三节 本书对庄子道论的研究维度
第四节 题解
第二章 庄子之道的提出及相关研究
**节 庄子之道的提出
第二节 有、无的字源学意义及其与道的关系
第三节 《老子》、《庄子》中“有”、“无”与道的关系
小结
第三章 有无“之间”——庄子之道
**节 《天下》篇中的庄子道论
第二节 两个寓言与庄子之道
第三节 庄子对道的直接论述
第四节 人对道的回归
小结
第四章 大心之境
引言
**节 大道与人心
第二节 欲望之心与成心
第三节 常心或大心之境
第五章 进人大心之境的途径——忘
**节 庄子之忘的提出
第二节 庄子之忘的几个层次
第三节 通达大心之境
第六章 物论——从无用之用的角度
引言
**节 庄子之物的内涵
第二节 什么是物用
第三节 孔孟的天命承当和老子的无与用
第四节 庄子的无用之用
小结
第七章 语言论——以卮言为中心
引言
**节 孔孟荀的名实观及庄子的评价
第二节 为什么是卮言
第三节 方言与道言或卮言
第四节 卮言的涵义与特点
小结
第八章 结语
**节 以有无“之间”解读庄子之道的得与失
第二节 本原空间的开启
第三节 拯救与逍遥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5.9¥55.0 -
她们
¥16.0¥46.8 -
中国小说史略
¥11.5¥35.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我是一只骆驼
¥12.5¥32.0 -
瓦尔登湖
¥11.1¥39.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4.5¥45.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存在的艺术(八品-九品)
¥13.5¥39.0 -
像我这样和生活开玩笑的人
¥16.6¥52.0 -
门
¥14.4¥42.0 -
几多往事成追忆
¥10.6¥32.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随园食单
¥9.1¥30.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人间烟火收藏夹
¥42.3¥168.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