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释文》异读音义规律研究

包邮《经典释文》异读音义规律研究

¥24.7 (4.5折) ?
1星价 ¥24.7
2星价¥24.7 定价¥5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3628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96
  • 出版时间:2014-04-01
  • 条形码:9787516136287 ; 978-7-5161-3628-7

本书特色

《<经典释文>异读音义规律研究》内容简介:《<经典释文>异读音义规律研究》其中*引入注目的是异读现象,即同一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且不同读音所记录的意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异读现象,前人或称之为四声别义、异音别义、两声各义、歧音异义,等等。

内容简介

《经典释文》是一部集大成的音义书,它汇集了汉魏六朝二百三十余家的海量音切,在研究古汉语异读问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典释文异读音义规律研究》以《经典释文》材料为重点,兼论其中的变读及不变读现象,探究变读的规律及不变读的原因,试图揭示隐藏在异读现象背後的句法-语义动因。《经典释文异读音义规律研究》分为研究篇、资料篇两部分。研究篇主要有三章:**章分析《经典释文》异读的的性质:第二章探讨“旧”、“如字”等术语的含义:第三章集中考察形容词、“名物化”以及言说类动词、使动/致使动词、位移动词等的异读问题,探讨变读的规则及不变读的原因,并对异读规律作出总结。资料篇则对研究篇提及的重点用例,逐一进行考察。本书由王月婷著。

目录

研究篇 
**章 《经典释文》异读的性质 
第二章 《经典释文》术语分析 
**节 “旧音×”“旧××反”之“旧” 
一、古今语音演变导致的旧 
二、注音观念不同导致的旧 
三、对语义有不同理解导致的旧 
四、原有读音衰落导致的旧 
五、辨正字音后产生的旧 
六、字形混同导致的旧 
七、破假借后产生的旧 
八、为难僻字注音的旧 
九、原因不明的旧 
第二节 “如字” 
一、如字不是本音,但是常用音 
二、如字即本音,也是常用音 
三、陆德明观念中的如字 
第三节 徐音、刘音的特点 
一、名物化变读 
二、敬指变读 
三、带目的地宾语变读 
四、形容词的使动变读 
五、名词用作动词变读 
第三章 《经典释文》异读规律 
**节 形容词的异读规律 
一、形容词与名词的关系 
二、与形容词相关的其它变读 
第二节 “名物化”的异读规律 
一、动词因“名物化”而变读的用例 
二、形容词因“名物化”而变读的用例 
三、与“名物化”相关的几个问题 
四、余论 
第三节 言说类动词的异读规律 
一、“言”、“语” 
二、“谓”、“曰”、“云” 
三、“说” 
第四节 使动/致使的异读规律 
一、及物动词的使动 
二、不及物状态动词的使动 
三、瞬间性位移动词的使动 
四、不及物动作动词的使动 
第五节 位移动词的异读规律 
一、理论背景 
二、位移动词的变读类型及变读条件 
三、位移动词的变读规律及原因分析 
第六节 异读规律总结 
一、再谈增项变读 
二、异读理论总结 
第四章 研究篇小结 
资料篇 
养 
仰 
供 
凰(讽) 
临 
敛、棺 
告 
奉 
取 
迎 
巧、轻 
好、恶垩、黝 
远、近 
足 
污 
甘(酣)、苦(盐) 
疆 
两 
齐 
和 
调 
难 
长 
少 
夏 
虚 
攻 
守 
选 
藏 
遣 
争 
喜 
雨 
爨 
嗥、号、呼 
往、走、趋 
语 
遣 
分 
沽(酤) 
沈 
漂 
饮 
食 
过 
离 
去 
出 
入 
至 
复(复) 
环、擐、还 
买卖、贾 
乞、匄 
解 
败、壤、毁 
治 
闻 
见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月婷,女,1976年生,山东莒县人。自2。02年至20。9年,在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先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并从事博士後研究工作,曾获博士後基金一等资助,现为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古汉语异读问题研究。先後主持“《经典释文》异读之音义规律研究”、“古汉语变读构词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古汉语变读规律及不变读原因研究” 等省部及国家级课题:另参与国家社科课题两项。在《语言研究》、《古汉语研究》、《语言科学》等期刊发表《古汉语的敬指变读构词》、《关於古汉语“使动” 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古汉语中的增项变读构词》等学术论文近20篇;已出版专着《V经典释文,异读之音义规律探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