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现代诗抄

包邮法国现代诗抄

1星价 ¥29.3 (7.7折)
2星价¥29.3 定价¥3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247259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96
  • 出版时间:2014-01-01
  • 条形码:9787562472599 ; 978-7-5624-7259-9

本书特色

本诗集*大程度地囊括了法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以及他们的代表作。这些诗人在法国深受大众喜爱,不仅推动了法国诗歌的发展,也享誉全世界。译者徐知免先生从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致力于法语文学和诗歌的传译,这次以九旬高龄再次推出了修订版,实是不可多得的经典。囊括超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立体主义等诸多诗歌流派,涉及抒情诗、叙事诗、讽刺诗、散文诗、战斗诗等诗歌体裁,所选译作品精妙绝伦,且形式丰富多彩。

内容简介

●经过数百年的积淀,进入20世纪后法国突然呈现诗歌大爆炸。在此期间,天才迭出,佳作纷呈,让喜爱诗歌的人们如痴如醉,评论家都一致认为,这是法国诗歌的嘉年华,这种盛况虽然不能说是绝后,但至少是空前的。   ●法国人天性浪漫,法国诗人更是柔婉多情,从他们笔下流淌出来的爱情诗,几十年过后,打动人心的魅力依然不减。从《米拉波桥》到《在新桥上》,从《艾尔莎的眼睛》到《恋人》,这些经典的爱情诗带给读者的是非凡的艺术享受。   ●这是著名诗歌翻译家徐知免老先生的力作,收集了26位法国大诗人,选译了他们的代表性作品,非常值得一读。

目录

译序亨利·德·雷尼埃(1864-1936)1.短歌2.在沙滩上3.睡保尔-让·图莱(1867—1920)4.夜5.反韵集(21)6.反韵集(107)弗朗西斯·雅姆(1868—1938)7.什么时候我才能看到那些小岛8.每个礼拜天,树林都在晚祷9.从前我常到果园去…… 保尔·克洛代尔(1868—1955)10.椰子树11.夜航12.大潮13.大钟保尔·瓦莱里(1871—1945)14.织女15.友好的树林16.蜜蜂保尔福尔(1872—1960)17.圆舞18.幸福19.大醉20松鼠21.哀小白马夏尔·贝玑(1873—1914)22.夜的赞歌勒内·马利亚·里尔克(1875—1926)23.泉24.寂寞25.冬日26.旗马克斯雅可布(1876—1944)27.告别28.贝克-布拉的遗嘱29.诗30.战争纪尧姆·阿波利奈尔(1880—1918)31.鲤鱼32.美人鱼33.米拉渡桥34.五月35.秋天36.莱茵之夜37.一颓星的哀愁38.旅行者39.现在正发生着什么事40.秋水仙41.雨儒勒·絮佩维埃尔(1884—1960)42.船泊葡萄牙43.行星44.马赛45.早晨46.远方的法兰西弗朗西斯·卡尔科(18861958)47.朦胧诗48.沮丧49.小船驶过去了圣琼·佩斯(1887—1975)50.颂歌(节选)51.征鞍(节选)52.雨(节选)53.雪比埃尔·勒韦尔迪(1889—1960)54.单调的日子55.停56.弯路57.诗论保尔·艾吕雅(1895—1952)58.恋人59.*后一夜60.勇气61.加布里埃尔·佩里62.自由63.为了在这儿生活64.西班牙65.和平的面容66.我曾对你说67.流畅特里斯唐查拉(1896—1963)68.为了写一首“达达”的诗69.达达之歌70.我的第三号晦涩的伟大悲歌路易阿拉贡(1897—1982)71.1932年马格尼托哥尔斯克72.丁香和玫瑰73.艾尔莎的眼睛74.塞镇75.格雷文陈列馆(节选)76.从来没有什么幸福的爱情77.法兰西进行曲78.在新桥上79.春天的不相识的女子80.此生即将逝去菲利普·苏波(18971990)81.奇异的旅行者(节选)82.今夜伦敦**百次遭到轰炸亨利米肖(1899—1984)83.把我带走84.一个野蛮人在中国85.一个野蛮人在日本86.一个野蛮人在锡兰87.我在远方给你写信88.西绪福斯的劳作89.诗弗朗西斯蓬热(1899—1988)90.阿维尼翁的回忆91.雨92法国梧桐罗贝尔德思诺斯(1900-1945)93.古老的喧嚣94.明天95.圣马丁大街之歌96.瘟疫97.*后的诗雅克普雷韦尔(1900-1977)98.懒学生99.早餐100.太爱鸟儿的管灯塔人101.在夏天也像在冬天一样让·福兰(1903—1972)102.火103.英雄104.幻想105.事件勒内·夏尔(1907—1988)106.悲痛,爆炸,沉寂107.雨燕108.索尔格河109.还给他们110.奈冯的青春111.比利牛斯山112.为什么日子飞逝伊夫布鲁萨尔(1937-)113.奇伟114.无人继承115.镂空花眼116.豪雨附录:夏尔·波德莱尔(1821-1867)117.绘画118.色彩119.大卫120.戈雅121.安格尔122.德拉克洛瓦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达达运动)目的在于设法证明各种情况下,诗歌是一种活的力量,文字无非是诗歌的偶然的、丝毫不是非此不可的寄托;无非是诗歌这种自然性事物的表达方式,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我们只好叫它为达达。
  —— 查拉
  
  夏尔 贝玑的《第二枢德的奥秘之门廊》,置之任何时代亦不愧为文学中之杰作。
  —— 罗曼 罗兰
  
  由于圣琼 佩斯高超的飞越与丰盈的想像,表达了一种关于目前这个时代之富于意象的沉思。
  ——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阿波利奈尔是20世纪**位诗人,是20世纪诗歌道路上一位勇敢的开拓者,是一个以其才情、智慧、敏锐、开创精神以及远见的理论视野,指引着20世纪诗歌新潮流的人物。
     —— 柳鸣九
  
  我认为阿拉贡在法国文学卓越的探险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将在这一席之地上永垂青史。我们已经说得太多了。我认为他在人类追求自己命运、寻觅自己的梦境的冒险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 让 德 奥尔梅松(法兰西学院院士)
  
  雅姆是抛弃了一切虚夸的华丽、精致、娇美,而以他自己的淳朴的心灵来写他的诗的,从他的没有词藻的诗里,我们听到曝日的野老的声音,初恋的乡村少年的声音和为禽兽的谦和的朋友的圣佛朗西思一样的圣者的声音而感到一种异常的美感。这种美感是生存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上,但我们(没有)适当地、艺术地抓住的。
  —— 戴望舒

作者简介

"亨利  德  雷尼埃(Henri de Régnier,1864—1936),后期象征主义诗人。原学法律,毕业后原准备从事外交工作,但他对文学极感兴趣,1884 年写了**首诗《平静》。在风格上,他起初受巴那斯派影响,出版了诗集《翌日》(1885)。因喜爱魏尔伦、马拉美的作品,雷尼埃不久即转向象征主义,写出《古传奇诗集》(1887—1890)《乡村迎神赛会》(1897)。晚年所作更加注重传统格律,多写十二音缀的亚历山大体诗,有些诗句过于讲究对称的装饰风格,归于新古典主义文学,内容则以讴歌自然为主。1912 年,亨利  德  雷尼埃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土。   保尔-让  图莱(Paul-Jean,Toulet,1867—1920) ,幻想派诗人。其诗继承了魏尔伦、邦维尔、雅姆这一传统,写得极其精致,音韵柔和,他也像魏尔伦一样爱好使用单音节诗句。他特别注重节奏和词的音色。诗很简短,常常是每首诗只用两个或三个四行诗渗合组成,每句诗也只有六个或八个音节。他还在诗中加入现代民间语言,富于音乐感。他在诗中总是歌唱爱情、友谊、岛屿、鸦片、大海的正午、西班牙咖啡。卡尔科推崇他为幻想派诗人领袖。   弗朗西斯  雅姆(Francis Jammes,1868—1938) ,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法国南方乡间度过的,平日深居简出。当他进入文学界时,法国诗坛已厌倦于象征主义的晦涩,而寄兴于可感知的世界。1898 年,他发表诗集《从黎明三钟经到夜晚三钟经》,富有乡土气息,愈来愈多地融入了民歌色彩。他用自由诗体写过不少诗集。晚年爱写十音缀诗,有《泉水集》(1936) 以及诗集遗篇《泉水与火》。他还写过小说、散文和四卷《回忆录》。另外有《书信集》四卷,是他跟纪德、克洛代尔等人的来往书简、札记,颇具文献价值。   保尔  克洛代尔(Paul C1audel,1868—1955),既是诗人,戏剧作家,又是外交官。克洛代尔的诗常采用许多节长短句自由组合,有些诗句有好几行,而有些则只有几个音节,他称这种诗式为“长短格”。这是克洛代尔独创的一种新形式,除散文诗外,所作绝大部分都采用了这种格律。这个形式对于他那种豪放浩瀚、一泻千里的歌行很合式、一致。   保尔  瓦莱里(Paul Valery,1871—1945),象征主义诗人。瓦莱里坚持诗歌应当是智慧的结晶,他在《论马拉美的信》中说:“我非常喜欢在头脑清醒、意识明晰时写出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而不愿利用麻木状态或不能自我控制地制造出*优秀的杰作。”在诗歌形式上他崇尚古典格律。他提出“纯诗”,语言极精雕细琢之至;但是他的作品,不管运用什么古代神话或托词,其内容却完全是现代意识的体现,深邃而玄秘。   马克斯  雅可布(Max Jacob,1876 —1944),超现实主义先驱。雅可布早在法国超现实主义兴起以前,就打破了陈旧的艺术形式,以独创的手法表现离奇荒诞的梦境。他的诗抒发了掩盖在潜意识下面的内心痛苦,神秘但有时又以诙谐出之;他说:“我运用一切形式捕捉住我内心无意识的东西:不召自来的词句、念头的偶然联系、日间和夜间的梦、幻觉。”但愈到后来,他的诗风愈向口语化、通俗化转变。   纪尧姆  阿波利奈尔(Guillaume Apollinaire,1880—1918),超现实主义诗人。他并不排斥传统。他的诗把传统和现代趣味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这种传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古代以至近代的诗歌,从龙沙到波德莱尔,从他的诗中可以看到象征派诗带给他的遗产,《醇酒集》中就不乏这类作品,如《莱茵杂咏》《米拉波桥》,这些意象丰富、音节优美的诗都是诗人的名篇。另一方面是民歌。他从民歌吸取了那种明白如话、反复歌吟的调子,以眼前人物、风景入诗,仿佛急就,但却了无痕迹。   儒勒  絮佩维埃尔(Jules Supervielle,1884—1960),自然主义诗人,当超现实主义风靡一时之际,他不趋附时尚,宣称写诗“决不是为那些专门追求神秘的人读的”;他在所著《诗艺随想》中说:“我并不怕平庸……我怕的是不为人们所了解。”他接受以前的象征主义,特别是诗人儒勒  拉法格( 他也诞生在乌拉圭首都)的影响较多。然而他有他自己的特色。他的诗明丽而淳朴,一般都是短诗,用词简洁,全不着意藻饰,而天然自成。他不强调脚韵,有些诗趋于散文化。   弗朗西斯  卡尔科(Francis Carco,1886—1958),法国现代著名诗人。1910 年卡尔科到巴黎后,就一直在蒙马特尔、拉丁区过着流浪生活。他的诗受维永、内瓦尔、魏尔伦的影响,以平易流畅的悲歌风格写他所接触到的巴黎下层生活,以及爱情、友谊的回忆。诗很简短,柔和,色调凄迷,充满现代都市的哀愁意味。他笔下的城市或旷野景色常常是细雨濛濛的夜晚。欢乐也是短暂的。他眼睛所看到的是小酒吧、阴影、孤独的步伐、一个悲凉而令人厌倦的世界。   比埃尔  勒韦尔迪(Pierre Reverdy,1889—1960),超现实主义先驱。他的诗是即兴的,多感觉的,通过“椭圆形的天窗”去捕捉闪烁动荡的世相、飞逝的线条、隐约瞥见的人影。他说:“诗在有无之中……诗是我们和遁去的现实之间的联系。正是这个不在,产生了诗。”   保尔  艾吕雅(Paul Eluard,1895 —1952),超现实主义诗人。无论在诗歌理论或创作上,他都更加强调了写诗的目的性。“真正的诗要表现现实世界,并且要表现我们的内心世界和我们所梦想的那个改造了的世界。艾吕雅的诗属于主观型,直抒胸臆,热烈执著,自然天成,永远保持着一颗诗人的童心。   路易  阿拉贡(Louis Aragon,1897—1982),法国著名诗人,作家。阿拉贡的诗只是在初期用自由体,其后无论韵节、句式都恪守法国传统诗格律,但有时为了丰富节奏,他把脚韵跨行移到后面一行头上,这样他的某些十二音缀诗读起来很像十音缀诗。晚年他有些诗句加长,甚至长到十八音节。他的诗也像他所推崇的诗人阿波利奈尔的诗一样,不用标点。   菲利普  苏波(Philippe Soupault,1897—1990),超现实主义诗歌创始人之一。1919 年,布勒东和他觉得“达达”虚无色彩太浓,于是以阿波利奈尔为会合点,创立了超现实主义。他们否定理性传统,试验使用“自动写作法”,凭记录潜意识活动来写作,苏波和布勒东合写了**本诗集《磁场》(1920)。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