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0135222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1
- 出版时间:2013-12-01
- 条形码:9787501352227 ; 978-7-5013-5222-7
本书特色
《迁徙的人生--杭州知青往事》是杭州图书馆“ ‘口述历史民间记忆’资源库建设计划”中的一本回 忆录,收录了82篇杭州知青对于20世纪50~70年代的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自身经历的回忆与思考。他 们用平实、朴素的叙述为我们还原了被遗忘的历史, 搭建了读者与历史交流的桥梁。《迁徙的人生--杭州 知青往事》分为两部分:**部分是知青出身的周祖 德先生所写的“杭州知青回望”,第二部分是82篇杭 州知青的回忆。
内容简介
《襟江书舍系列丛书·迁徙的人生:杭州知青往事》是杭州图书馆“‘口述历史民间记忆’资源库建设计划”中的一本回忆录,收录了82篇杭州知青对于20世纪50~70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自身经历的回忆与思考。他们用平实、朴素的叙述为我们还原了被遗忘的历史,搭建了读者与历史交流的桥梁。《襟江书舍系列丛书·迁徙的人生:杭州知青往事》分为两部分:□□部分是知青出身的周祖德先生所写的“杭州知青回望”,第二部分是82篇杭州知青的回忆。
前言
上山下乡,作为一个名词,它可能凝固或记录的是一个时代,是一代人的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人们依然不能忘记,或是因为理想,或是迫于无奈,或是追随大流,或是出于逃避现实。总之,一个特定的年代创造了一个特定的故事。它注定要不停地被人们回忆、总结、思索、记录。本书所写的文字源出于此。
在我的孩提时代,周遭有很多的支边青年,他们的喜怒哀乐往往成为我们上学路上的谈资。记得比邻而居的大哥因为要好的同学都已被安排赴大兴安岭插队,在多次向母亲要求随同学一起赴边疆无果后,义无返顾地偷了家中的户口本,如愿报名,登上了北去的列车。那时的他是多么的风华正茂,多么的风流倜傥,是很多女孩心仪的男生。听说,缘于他,很多女生也随车北上了。
他们在边疆的生活一定是家乡的亲友牵挂的内容。每当他们回杭探亲的时候,我们总有问不完的问题,他们也有说不完的故事。这故事本身充满了艰辛和坎坷,比如,如何在冰天雪地里劳动,如何在陌生的环境下生存,如何让青春的情愫在革命意志中飞扬,如何在一文不名的情况下以狡黠的智慧攀火车回到故乡。然而,因为换了场景,内容似乎已不那么辛酸,反而充满了人生的阅历和骄傲。那时,懵懂的我辈也知道上山下乡不是□好的选择,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在我们心目中还是蛮“牛”的。
那一代人,在戏剧性的社会变化中,他们的生命历程注定是波澜起伏、令人感叹的。虽然,他们中的一小部分人在后来的人生中取得了事业的成功,但大多数人承载了太多共和国发展中的不幸。这是一段不该被忘却的历史,这是一个不应被忽视的群体。
上山下乡是一个特殊年代里,一群受特殊教育的青年人所经历的一段特殊人生,用现在的眼光和观念还很难去评判,只有忠实地记录,留待后来的人们去沉思。
事实上,忠实地记录这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书所记录的也只是一些片段和个案,虽微不足道,但希望“微”能“道”之。
周祖德 2013年11月26日晚于浙江舟山
目录
壹 一个人的史诗
岁月如歌——我的知青生活殷辛龙
成长的跨越皇甫坚
浙江兵团知青岁月散记桑士达
磨难是财富顾岁荣口述邬佩孚执笔诸勇整理
海宁下乡记周祖德
贰 大天地小乐章
1 劳动*光荣
种蒿子由之
**次伐木邹毅
在银川掏大粪坐看云起
当马倌独木舟
窖鹿记海鹰
串排箩北太平沟
忆兴安,*忆是劈山戴望天
摇船历险记快快乐乐
在我当卫生员的日子里牛行万里
工分工分,社员的命根天目山
捕大鳇鱼乌苏里江渔人
**次薅秧草柳明
学编筐苏江
啊!遥远的猪们 东河小猪倌
2 生活在此处
我的山间小屋峥嵘岁月
我的自留地趣事阿蓓
那块羊卵子大的自留地 由之
我们的“家”虞哲杰
闲话在北大荒时吃猪肉 中兴大队
婆婆丁熊涤非
我终于落下了眼泪应宜逊
番薯风波秋雨轩
当家汤春风
火烧泡中的美味明察暗访
苦苦菜——让我又爱又恨的菜 阿米
森林捕鱼皇甫坚
诱捕草狐狸 国泰民安
歌的记忆木之音
西北原野还回荡着你美妙的歌声凤箫吟
电影的回忆李子
九死一生风雪夜李子
大兴安岭知青生活二三事莫凡
回眸李若虎
小东西yuxj
矿工的澡堂古朱
理发吴江林
3 那一片热土
崔翰利沟抓吉东河
生命中的一缕阳光——印象独木河徐宗明
北大荒的冬天蓝色大卫
北大荒——我恨你! 野稗子
大兴安岭随笔刘华
任老汉立强往事
东北人游子
土月饼吴桑梓
断指zj157
母爱凡人
瓦其卡河上的历险寒葱沟小草
寄食姜勤功
黑猫祭宁夏小屋
无言的战友邹毅
4 此情可待
西和村的玫瑰荒漠孤驼
写在桦树皮上的情书 文如其人
静静的栀子花 白蓝
锄草抒情曲 弓长秀夫
知青时代的爱情陈建国
叁 迁徙的人生
1 再回首
黄河滩上古朱
那一年我十八岁情系虎林
难忘知青岁月 吴桑梓
下乡:梦飞草原跑牛羊凤箫吟
纪念杭州**批知青插队黑龙江魏lina
北去 白蓝
叫我一声知青吧 张允武
护园记苦乐年华
我的知青情结钱文俊
在黑龙江的春夏秋冬hudsh
知青时代的两次告别 莲子藕粉
我们都是过客,匆匆的过客哲思者
走……留……宋幼章
记二十年前美国记者柯达德对我的采访通桥老乡
2 千里之外
回家的故事二妹子
从北走到南,只花二十元相宜
邮票冲锋号
永远的书信桥工一片松柏
3 又见青山
没有狗吠的谢屯曹晓波
山茶花劭秋儿
我从北大荒带回了稻穗饶力河
万水泉,我青春的记忆沙漠隐泉
后记
节选
1954年,《人民日报》发表《徐建春——农村知识青年的好榜样》一文,1951年回到山东掖县后吕村务农的徐建春成为中国知青典型□□人。吕根泽,延边自治州延吉县海兰村朝鲜族人,积极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使水稻每垧增产两千斤,为此,1953年12月25日的《中国青年报》发表团中央给吕根泽的信和王石采写的文章:《站在建设前列的年青人——记初中毕业生吕根泽参加农业劳动的事迹》。
1954一1955年,广阔天地乡(原大李庄乡)组织32名回乡知青参加农业合作化工作,开启了全国知青下乡的先河。对此,毛泽东同志亲批:“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个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县城西南1.5公里的广阔天地乡,被誉为“中国知青运动的发源地”。这期间,广州、福建、辽宁、吉林、浙江、江苏向省内农村安置移民29万多人。
1955年4月,团中央代表团访苏,了解到苏联城市青年移民垦荒运动,回来汇报:“从城市中动员年轻力壮、有文化的青年去参加垦荒工作是有好处的,也是今后解决城市中不能升学和无职业青年就业问题的一个办法。”这个意见得到毛泽东同志的首肯。1955年8月9日,由扬华、李秉衡等5名共产党员发起带领67名北京郊区青年组成□□支青年志愿垦荒队奔赴北大荒萝北县,用马拉大车、肩挑背扛的方式,开垦出一片片耕地,并建起一个集体农庄:北京庄。在他们之后,10万转业官兵、54万知识青年陆续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北大荒,拉开了中国垦荒史上的壮丽一幕。
1955年10月15日,一支由98名热血青年组成的“上海市志愿垦荒队”来到江西省德安县九仙岭,他们住简易草棚,吃稀饭萝卜干,每天只有三分钱的菜金,日后在此建成共青城。随后,以胡耀邦为首的共青团中央,于1956年在十多个省市组织了远征垦荒队,从山东、河南、北京、天津和上海向黑龙江、甘肃、青海、江西、内蒙古、新疆移民43万多人。
在此期间,小学毕业的河北省临西县的吕玉兰回乡建立了□□个合作社,十五岁就当了社长,是全国□年轻的合作社社长。接着,1958年高小毕业后没有回父母所在的天津市,而是回到家乡宝坻县大中庄乡司家庄村务农的邢燕子,1961年5月放弃读北京大学,选择回乡务农的董加耕,1962年放弃高考,只身从北京到天津宝坻县窦家村安家落户的侯隽等,被当年的《中国青年》《中国青年报》大加宣传,成为知青的榜样。1960年10月17日,《延边日报》上还刊登了吕根泽和邢燕子互下战表,开展劳动竞赛的讯息。
1955年下半年,浙江省副省长杨思一在调查的基础上,决定动员城镇知识青年和社会闲散人员去开发山区和海涂。杭州则将部分城市闲散劳动力(含知识青年)安置到金华、嘉兴专区的三十多个县,其中金华专区磐安县安置了185人,嘉兴专区安置398户1460人到各县农业社务农。这些人下放后,因生活困苦和受到歧视,随即纷纷逃离农村。
杭州一中57届高中毕业生陈寅原本要去报考新闻系,想当一名红色记者。此时,党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当农民还是当记者?他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这让他回忆起1952年向中国人民志愿军王福才献红领巾时,王福才说的一句话:“希望你听党的话,为人民服务。”于是,1957年9月初的一天,杭州一中响起一阵紧急集合的铃声,大家迅速到田径场集合,由金亮校长亲自主持欢送陈寅下乡的仪式,并号召有志气的同学向陈寅学习,到农村去接受锻炼。9月10日,陈寅和另八名初中毕业生作为浙江省□□批下乡知识青年,到杭州郊区石桥乡先锋农业社安家落户。
1958年初,杭州各区和街道除继续动员返杭的下乡人员回到农村去以外,受到“反右”的影响,还令一些家庭出身不好的知识青年同行。同时,派出所对好吃懒做、犯有刑事或者民事纠纷的返杭人员做出劳动教养的决定。这样双管齐下,这些返杭人员中的大部分人,又被迫返回农村。
1958年3月初,杭州下城区组织了五六辆客车运送闲散人员(含个别高中毕业生)去三门县岙口乡、小雄乡等地种植棉花、水稻。由于农村把下乡人员似同地主、富农对待,让不少人只待了两个月,就丢弃行李,趁夜走到临海乘车回杭。
1958年8月30日,杭州一中召开高中毕业生“动员”大会,校领导请毕业班里的工农子女上台,“奉劝”家庭出身不好的同学到农村去“脱胎换骨”,这让近百名成绩优良而家庭出身不好的高中毕业生带着自卑心理到笕桥公社丁桥管理区(乡)去“脱胎换骨”。
大观山古树参天,竹茂林密,狼豸出没,生态良好,在日军侵华时期成了L座坟茔遍野的冷落荒山。1955年9月,杭县168位失业工人到大观山开荒,成立了高级农业社。1958年1月18日,省粮食厅将其接收后成立“浙江省粮食厅饲养试验场”。同年2月,试验场接受杭州十二中、杭州四中等四校的20多名初、高中毕业生。1959年4月1日,省粮食厅、商业厅、农业厅和浙江农学院“三厅一院”在这里联合办场,场部设在东莲寺,定名为“浙江省大观山畜牧饲养试验场”。1959年9月,试验场接收了18所学校的231名初、高中应届毕业生。
1960年9月,杭州下城区人民公社农场宣告成立,人员来自下城区各街道及所属工厂,共3600余人。1961年12月一1962年2月,杭州各区街道、学校动员社会待业青年(含少数学校流生)到农场守土建业。1963年1月,杭州江干、下城两农场合并,改名“杭州平山农场”。
1960年9月,杭州财贸系统961名支农人员(含少数学校流生)协力创建“杭州市丁桥农业企业公司”,当年农场有耕地6436亩。
1961年5月12日,改名“杭州市大溪河农场”(全民性质);1964年3月10日,改称“杭州牛奶公司大溪河分场”;1965年1月1日,定名为“杭州市南湖农场”;1966年,改称“余杭县南湖农场”。
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的1960年,已经调到团市委机关当干部的陈寅,为响应“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再一次重返农村,到余杭县双桥公社五星大队担任公社团委副书记和大队党支部副书记,1963年调到知青相对集中的萧山钱江农场任专长、团委书记和党支部书记,带领知青筑江堤、挡咸水,种棉花、植花生,艰苦奋斗。
1962年6月,全国职工人数要求在1961年年末的4170万人基础上,再减少1056万人,精简至1072万人。全国城镇人口应当在1961年年末12000万人的基础上,再减少2000万人(包括从城镇减到农村去的职工在内),同时相应地减少吃商品粮的人口。就这样,从1955年开始,杭州市前后有六批闲散人员共5万余人奔赴农村。
……
-
十三邀2:偶像是生意,是符号,是忍辱负重(八品)
¥26.4¥60.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9.3¥55.0 -
孤独海子:海子经典诗选
¥18.9¥45.0 -
理想青年:朱光潜谈修养
¥18.1¥49.0 -
诗经演
¥10.5¥39.0 -
我与地坛
¥15.4¥28.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8.4¥49.8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3.3¥68.0 -
汉字里的中国
¥12.2¥45.0 -
又得浮生一日闲
¥18.4¥49.8 -
藏族民间故事-中国少数民族经典民间故事
¥22.1¥63.0 -
茶馆
¥10.8¥36.0 -
我是一只骆驼
¥19.2¥32.0 -
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
¥18.5¥45.0 -
熊镇.2
¥17.4¥49.8 -
活出生命的本真
¥16.7¥45.0 -
一曲难忘
¥15.1¥35.0 -
美好的生活:失败与想象力不可或缺(中英文对照)
¥14.8¥39.9 -
战争与和平(上下)
¥23.4¥78.0 -
我在史铁生
¥13.1¥32.0